- 年份
- 2024(6760)
- 2023(9015)
- 2022(7582)
- 2021(7174)
- 2020(5849)
- 2019(13072)
- 2018(13032)
- 2017(23379)
- 2016(13458)
- 2015(15607)
- 2014(15103)
- 2013(13910)
- 2012(12905)
- 2011(11705)
- 2010(11791)
- 2009(10815)
- 2008(10573)
- 2007(9658)
- 2006(8493)
- 2005(7547)
- 学科
- 济(41271)
- 经济(41200)
- 管理(39597)
- 业(33948)
- 企(29470)
- 企业(29470)
- 中国(14330)
- 方法(13776)
- 技术(13417)
- 农(13194)
- 学(12702)
- 业经(11309)
- 理论(11290)
- 制(11239)
- 教育(10892)
- 地方(10798)
- 财(10766)
- 数学(10579)
- 数学方法(10343)
- 技术管理(9621)
- 体(9313)
- 农业(8583)
- 银(8319)
- 银行(8277)
- 行(7977)
- 融(7732)
- 金融(7724)
- 教学(7676)
- 和(7439)
- 贸(7078)
- 机构
- 大学(178813)
- 学院(175537)
- 研究(65265)
- 管理(61654)
- 济(61111)
- 经济(59440)
- 理学(52091)
- 理学院(51305)
- 管理学(50120)
- 管理学院(49770)
- 中国(47643)
- 科学(42825)
- 京(40714)
- 农(35582)
- 所(33674)
- 研究所(30672)
- 中心(30003)
- 江(29960)
- 业大(29177)
- 财(29113)
- 农业(28314)
- 范(27531)
- 师范(27135)
- 北京(25538)
- 院(24694)
- 州(23661)
- 技术(23290)
- 财经(22095)
- 省(21687)
- 师范大学(21636)
- 基金
- 项目(119268)
- 科学(93323)
- 研究(88031)
- 基金(82482)
- 家(73701)
- 国家(73005)
- 科学基金(61403)
- 社会(52600)
- 省(49829)
- 社会科(49400)
- 社会科学(49386)
- 基金项目(43480)
- 划(42524)
- 教育(42441)
- 自然(40508)
- 自然科(39568)
- 自然科学(39551)
- 自然科学基金(38831)
- 编号(36343)
- 资助(32504)
- 成果(31391)
- 课题(28024)
- 创(27822)
- 重点(27595)
- 发(26226)
- 创新(25921)
- 部(25176)
- 大学(23380)
- 计划(22993)
- 科研(22606)
共检索到281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邵颖 王熙 苏君阳
借鉴霍尔的解码理论和意义接合理论,对22名大学生开展访谈,探讨大学生对于群团组织Z在B站的传播形式和内容的解码特征及形塑解码的力量。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解码呈现“去政治性”,这使得将传播活动视为“追求‘傻乐’的审美化景观”和“彰显精英品位的知识解读”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话语被接合在一起。一方面,新自由主义下的个人主义和泛娱乐主义导致了大学生政治冷漠与唯快乐是从的“傻乐”状态的形成。另一方面,在长期应试教育和技治主义的综合作用下,大学生虽强调硬核知识和严肃分析的价值,却难以将政治知识联系生活实践,更倾向于站在精英立场上认识政治和社会。究其原因,B站平台运营的商业逻辑和“过滤泡效应”强化了“去政治性”,不仅助长了大学生对于政治议题与公共事务的冷漠情绪,还滋长了个人主义与“傻乐主义”。为提升受众的思想政治素养,群团组织应坚持走群众路线,增强政治知识传播的回应性与有效性;对传播内容的政治意义进行深度阐释,提升受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
去政治性 大学生 新媒体传播 解码 接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嘉 刘宇
随着网络发展,在线视频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普视频作为科学传播、科研机构与公众互动的重要媒介,如何提升其传播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B站账号从2019年3月15日至2021年6月5日发布的769个视频为样本,以“启发-系统模型”为基础,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标题策略、封面类型、投稿形式、配乐类型、视频时长、技术包装、内容主题和社会热点方面分析了科普视频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悬念式标题、刺激互动式标题和综合式标题能提升传播效果,图文结合式封面对传播效果贡献度较大,涉及社会热点和联合投稿均能对传播效果有显著积极的影响,科学资讯类视频和自然现象类视频传播效果良好,视频时长在10分钟到30分钟之间的视频传播效果较好。
关键词:
新媒体 科普视频 传播效果 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田野 陈光华
新媒体技术推动了学术传播范式的演变,生成式AI技术的进步也为学术内容创作提供了全新路径。文章基于对学术新媒体内容开发和传播结构的回顾,以“图情招聘”微信公众号为例,从平台构建背景、运营架构、主题版块、传播效果等方面梳理学术运营规律;在人工智慧发展背景下,结合开放知识库建设、学术评价范式转换、学术内容策展及全球学术资讯融合等要素,探索构建生成式AI驱动的学术知识服务新模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迪英
微信公众号作为最受欢迎的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为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提供更为便利、直接的平台。目前,常州城市微信公众号大致分为政务类、媒体类、公共服务类三大类,其所刊载的内容大多与常州城市及历史、文化、生活等相关。在这些常州城市微信公众号共同建构下,多元化的常州城市媒介形象形成,这其中包括时尚大气的现代化都市形象、内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利民惠民的阳光政府形象和上进慈善的健康市民形象。针对目前在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优质的内容生产助力城市形象的建构、以良好的策划减少城市形象的离散化、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提升推文的影响力等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语境下常州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 常州城市形象 传播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秀芹 刘颖 颜士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仅作为人际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正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载体与传播媒介,在给大学生接收、传播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在传播中也出现了不少弊端。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个案,拟从对信息的渴求、从众的心理、追求时尚的个性、情绪的迁移等5个方面探讨手机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并立足于政府、传媒、学校、家庭、个人等5个维度,来促进大学生有效、合理地使用手机媒体。
关键词:
手机媒体 信息传播 大学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葛亮
治理理论和非营利组织研究的欧洲范式是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群团组织的国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其参与社会治理具有独特优势。所谓"共同参与"是指,群团组织及其联系的各类社会主体和覆盖的目标社会群体共同成为国家进行社会建设的协同者和参与者。"共同参与"直接破解的是经济领域共同富裕产生的诸多困境。作为破解机制,"共同参与"并非要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发展带来的困境,而是以社会的逻辑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以及满足经济带给社会成员的新需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搭台唱戏",在坚持自己唱好戏的基础上,花更大
关键词:
群团 社会治理 工会 共青团 妇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瑜 欧阳沁 王光海
本文基于一项北京市15所高校3000名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当前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种基于社交网络基础之上的大学生信息获取与传播的"三明治型"模式正在形成。这种模式的最底层结构是信息技术网络,中间层是人际关系网络与信息技术网络相融合而形成的社交网络,最上层是复杂多样的信息流。
关键词:
信息获取 社交网络 “三明治型”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荣甲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团组织参与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团组织要充分整合资源,紧密结合团的各项工作,打造新媒体特色内容,着力建立新媒体,打造新媒体工作队伍,提升团干部运用新媒体的工作能力,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团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晶
在新媒体时代,当代教育模式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更加的多元和开放,因此在这种环境中,传统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同时也给其提供了大量的机遇。目前,微博在大众传媒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成为很多机构官方通知发布的主要渠道。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微博的出现也为其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实效。对于传统思政模式来讲,微博思政和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两者之间通过微博平台借力,相互借鉴和配合,最终才能够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合力,为高校思政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蓝飞鹏
在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之下,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进而对其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形成极大的影响。思政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基本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在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理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必要课程,因此,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高校顺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建立符合现代社会教育趋势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行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杨娉编著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详析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方面深思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与效率,为实现最佳思政教育效果贡献微薄之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谭慈云
“技术经济联合体”是“放开、搞活、扶持、引导”方针的产物。它冲破了世俗金钱观念,在方兴未艾的技术市场中崭露头角。一九八七年五月,自贡市铸造学会以技术入股方式与一民政福利企业建立起技术经济联合体,开创自贡市科技团体(本文主要指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厂矿科协等组织)涉足这一领域先例。受到中国科协钱学森主席肯定,被称之为“找到了一条学会为地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书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在宣传阵地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传统媒体不得不面临着转型升级。从原来的纸质报业到广播媒体再到现在的移动端信息媒体,新媒体逐渐成为许多人获知和传播消息的主要渠道。新型主流媒体由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升级形成,主要是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上的舆论引导功能,并对信息把关和进行信息的聚合与分发,逐渐提升新闻内容生产力和舆论引导力,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模式。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需要积极探索媒体融合途径,以更好地使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之间实现信息内容、技术、人才等共享融通。优质内容对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影响力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新型主流媒体而言,内容制作是根本,交互传播是关键,主流媒体承担着意识形态宣传、舆论引领及文化软实力增强等重大职责。双传学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9月出版的《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理路与进路》一书,立足新华报业,放眼全国同行,从各个方面反映推进主流媒体集团融合发展的理论思考、战略谋划和实践感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邓香莲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引发了有声阅读方式的兴起。为深入考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有声阅读行为,课题组以上海大学生为例,采用严格的多轮分层取样方案,通过问卷调查法,从有声阅读的平台选择、读物类型、阅读时长、对情感类内容的偏好、对平台的喜爱程度、看重的读物要素等方面对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的特征展开研究,并分别从性别和年级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研究结论可以为科学引导大学生阅读提供参考,也可为有声平台运营者针对大学生的精准化营销和推广带来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清梅
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李清梅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这是从儿童、少年发展到成人的过渡期,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思想、生理、心理等都处于起伏变化较大的阶段。如何安排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其一生都有很大影响。目前,强调对大学生如何管理的规章制度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