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0)
2023(4416)
2022(3542)
2021(3731)
2020(2967)
2019(6966)
2018(7080)
2017(10585)
2016(7775)
2015(9125)
2014(9423)
2013(7990)
2012(7513)
2011(7186)
2010(7626)
2009(6430)
2008(6367)
2007(5916)
2006(5389)
2005(4926)
作者
(19187)
(15921)
(15877)
(15331)
(10367)
(7731)
(7520)
(6328)
(6131)
(6110)
(5734)
(5531)
(5201)
(5160)
(5081)
(5067)
(5028)
(4841)
(4746)
(4698)
(4497)
(4165)
(3926)
(3868)
(3852)
(3761)
(3675)
(3504)
(3392)
(3337)
学科
教育(22362)
(14863)
经济(14840)
中国(12871)
管理(11161)
教学(9873)
理论(9454)
(8292)
(8012)
方法(6526)
(6339)
企业(6339)
数学(5402)
数学方法(5159)
研究(4758)
(4719)
(4649)
思想(4595)
学校(4548)
学法(4464)
教学法(4464)
政治(4406)
思想政治(4190)
政治教育(4190)
治教(4190)
德育(4163)
高等(4150)
发展(4114)
(3985)
(3901)
机构
大学(105375)
学院(93696)
研究(39697)
教育(35177)
(29334)
师范(29186)
(25256)
科学(24895)
师范大学(24528)
管理(24281)
(23984)
经济(23051)
理学(21055)
理学院(20488)
(20327)
中国(19722)
管理学(19499)
管理学院(19298)
研究所(18841)
北京(17161)
(17151)
技术(15869)
中心(15683)
(14964)
职业(14240)
(14089)
教育学(13313)
业大(13122)
(12881)
(12022)
基金
项目(59645)
研究(51807)
科学(48521)
基金(38364)
教育(36013)
(32957)
国家(32499)
社会(28218)
科学基金(26281)
社会科(26179)
社会科学(26172)
(25200)
(24795)
成果(24544)
编号(24363)
课题(22231)
基金项目(19334)
(18793)
规划(16131)
重点(16045)
自然(15824)
(15697)
资助(15485)
自然科(15476)
自然科学(15469)
自然科学基金(15172)
大学(14607)
项目编号(14223)
教育部(14162)
(13919)
期刊
教育(62226)
研究(42244)
中国(34881)
(25901)
经济(25901)
学报(16630)
大学(14541)
科学(14102)
职业(13584)
(13091)
技术(11910)
学学(10432)
农业(9422)
高等(8510)
(8426)
技术教育(8396)
职业技术(8396)
职业技术教育(8396)
管理(7882)
高等教育(7392)
成人(7024)
成人教育(7024)
(6933)
论坛(6933)
图书(6821)
(6349)
(5232)
书馆(5136)
图书馆(5136)
发展(5066)
共检索到158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刚  谢桂阳  
性别差异研究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从强调女性劣于男性,到否定心理性别差异,到剔除性别歧视、承认性别差异;从性别差异上的生物决定论,到文化决定论,到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论,在走过了一段曲折道路后,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既要消除性别歧视,又要承认两性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孰优孰劣的差异,而是社会性别角色科学分工的基础,以让男女不同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慧欣  王卫平  
对福建某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总体要弱于男生。在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因素中,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对男女生的职业能力均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与男生相比,女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外部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大学生职业能力性别差异的背后是传统社会所建构的性别关系秩序对女性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束缚和抑制,对此,本文认为应在职业能力训练中融入性别视角,解构传统的性别气质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使男女生获得同样的职业发展机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斌  
本文提出的教师心理的性别差异,涵义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由于性别因素,教育者的心理特征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规律性。简言之,就是指男女教师反映在心理层面上的差别。当今教育理论的探索,正由粗放走向精细。因而,从教育学视角出发,观照教师心理的性别差异这个人们既熟悉又易忽视的问题,对深化现代化教育研究不无裨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清军  周毕芬  林建鸿  
基于372份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渐进适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感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其结果表明:环境感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男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女生;环境感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男生的环境感知对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女生的环境感知对社会资本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女生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显著,而男生中仅人力资本显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园园  吕伟  姚本先  
本文通过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调查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目的、人际交往手段和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与朋友的交往更多出于互助、友情和自我完善的目的。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主动地结交朋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看重心理因素,而男大学生更看重生理因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梅  包雷  余子侠  
利用LCTSR测试卷对中美大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进行测试分析表明,两国学生的总体表现都存在性别差异,而美国学生性别差异尤其显著,几乎表现在所有推理维度和大部分的测试项目中,而中国学生的性别差异相对较小。与国际上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也显示,中国学生在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不大,但在科学职业领域中的女性严重缺失的现象却和国际情况高度一致。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而对影响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并进行有效干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美银   张建和  
为探讨自尊与大学生学业适应的关系,并考察同伴关系和性别在其中的作用,采用自尊量表、同伴关系量表和学业适应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自尊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业适应;同伴关系在自尊与学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同伴关系在自尊与男大学生学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显著,在自尊与女大学生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学业适应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耀明  何勤英  
男孩"弱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人们的认识是,男孩在高中开始会逐渐追赶上女孩。本文利用某省属一本院校939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四年学业表现数据探讨了学业表现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非配对双样本T检验和学业表现优异指数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业表现初始状态仍然是男生落后,二年级男女生差距消失并出现"逆转"迹象,三、四年级男生学业表现得到改进并反超女生,差异显著,男生存在"后发优势"。在城乡学生群众中,相对于女生学业表现,农村男生的学业表现比城镇男生的"后发优势"更为显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性别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莉萍  由由  熊煜  董璐  汪梦姗  寇焜照  
男女生在大学专业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选择人文社科专业的比例远高于男生,且选择社科专业的女生比例最高;男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工科专业,远高于女生。大学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就已经体现,八成男生在高中时选择理科,仅有一半的女生选择理科。在控制了可能的生理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后,男生更倾向于选择理工科专业,女生更倾向于选择人文社科专业,且在理科和工科专业中,男生更倾向于选择工科,女生更可能选择理科。基于此,应加强面向高中生的大学专业介绍及专业选择指导,逐渐减小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观念对不同性别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饶爱京  万昆  
在线学习投入是保证"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大学生开展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法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度的现状、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线学习准备度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的影响以及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感知教师支持、在线学习平台体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不足;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整体不高;大学生在线学习准备度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度具有显著影响;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感知教师支持、在线学习平台体验在在线学习准备度和在线学习投入度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可以从技术支持维度、在线学习资源设计维度、教师支持维度着手提升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曾满超  丁小浩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探讨中国高等学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理工类学生中男性比例过高是造成总体上高等教育机会性别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城镇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相对较小,而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则相对较大;理工类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状况明显优于男学生,但其毕业后的工资起薪却显著低于男性。此外,研究还发现,性别、学科、大学阶段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均会显著影响理工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文军  郭玉婷  赵泽宁  
为深入了解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的线上学习体验,给未来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利用爬虫软件,搜集微博平台上关于大学生网课的评论,使用SPSS软件和Python编程对收集到的文本数据进行分词,词频统计和聚类分析。根据评论的类型,分析在线教学中学生体验的现状:课前存在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和学校支持不到位的情况;课中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平台不统一,授课现场组织不到位,学生学习状态不在线;课后的作业任务重,学生虽然能够接受在线教学这种模式,但更期待能返校上课。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晓青  赵蔚  刘红霞  
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是评价在线课程学习的重要标准,它与在线课程质量和学习者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即交互(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内容之间的交互)、网络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本研究为探究这三个方面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模型。研究表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自我调节学习、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是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雁  倪葎  倪明  
作为一门传统上男生占优的学科,数学学习上的性别差异长期以来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并且在一些数学内容上,女生的表现甚至超越男生。已有的对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两者间的整体表现差异,或是在某个内容上的局部差异。本研究从2 000万名初中学生中,随机选取1 000名男生和1 000名女生,根据他们在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上的答疑数据,分别以章和节为单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男女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各项内容上的需求差异。结果发现,在初中三年总共29章的数学内容中,女生在4章内容上有明显高于男生的答疑需求(集中在函数和平面几何上),而男生仅在"概率初步"上有更多的答疑需求。进一步以节为单位的分析显示,男女学生的答疑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的节的数量基本持平,而男生占优的节点集中在九年级,女生占优的节点多在七年级。此外,女生需要更多帮助的知识点的平均难度要高于男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根书  刘珊  钟宇平  
本文应用对我国三省一市90所中学10909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及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高等教育需求的性别差异已不大,但专业选择中的性别隔离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家庭存在的"男孩偏好"倾向、家庭教育期望的代际传递模式、家庭资源的不充裕等因素是造成高等教育需求中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而性别刻板印象、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教育期望等因素对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