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3)
- 2023(17358)
- 2022(14856)
- 2021(14108)
- 2020(11759)
- 2019(27104)
- 2018(26837)
- 2017(50792)
- 2016(28191)
- 2015(32305)
- 2014(32385)
- 2013(30865)
- 2012(27971)
- 2011(25030)
- 2010(24977)
- 2009(22487)
- 2008(22018)
- 2007(19494)
- 2006(16778)
- 2005(14259)
- 学科
- 济(100078)
- 经济(99931)
- 管理(82301)
- 业(73214)
- 企(62625)
- 企业(62625)
- 方法(47362)
- 数学(40452)
- 数学方法(39827)
- 中国(29618)
- 财(28633)
- 农(28074)
- 业经(24354)
- 制(21797)
- 理论(21435)
- 学(20849)
- 地方(20598)
- 教育(19412)
- 农业(18322)
- 务(17917)
- 财务(17834)
- 财务管理(17793)
- 和(17475)
- 技术(17002)
- 贸(16966)
- 贸易(16957)
- 企业财务(16859)
- 易(16465)
- 环境(16433)
- 银(15362)
- 机构
- 大学(385278)
- 学院(380332)
- 管理(148698)
- 济(142779)
- 经济(139331)
- 理学(129040)
- 理学院(127571)
- 管理学(125004)
- 管理学院(124297)
- 研究(120306)
- 中国(87153)
- 京(81287)
- 科学(73940)
- 财(68690)
- 所(57619)
- 江(56549)
- 农(56245)
- 中心(55726)
- 业大(55648)
- 范(54852)
- 财经(54536)
- 师范(54387)
- 研究所(52361)
- 北京(51044)
- 经(49616)
- 州(45829)
- 院(44495)
- 农业(43590)
- 师范大学(43535)
- 经济学(42895)
- 基金
- 项目(263240)
- 科学(207121)
- 研究(199141)
- 基金(187636)
- 家(161148)
- 国家(159708)
- 科学基金(138493)
- 社会(123300)
- 社会科(116604)
- 社会科学(116574)
- 省(104784)
- 基金项目(99781)
- 教育(96136)
- 自然(88772)
- 划(87500)
- 自然科(86697)
- 自然科学(86678)
- 自然科学基金(85065)
- 编号(83570)
- 资助(76384)
- 成果(69627)
- 重点(58963)
- 部(58613)
- 课题(58599)
- 创(55406)
- 发(54979)
- 大学(51926)
- 项目编号(51814)
- 创新(51347)
- 教育部(51208)
- 期刊
- 济(154254)
- 经济(154254)
- 研究(113558)
- 中国(80880)
- 教育(64677)
- 学报(58817)
- 管理(55149)
- 财(54127)
- 科学(52142)
- 农(51217)
- 大学(47289)
- 学学(42407)
- 技术(36070)
- 农业(35627)
- 融(28559)
- 金融(28559)
- 财经(26651)
- 业经(26116)
- 图书(25192)
- 经济研究(23499)
- 经(22816)
- 问题(19793)
- 科技(18377)
- 版(18163)
- 业(17913)
- 书馆(17535)
- 图书馆(17535)
- 理论(17469)
- 职业(17160)
- 技术经济(16726)
共检索到557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小晴
团队精神是当今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大学生求职的必备素质,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当今大学生团队意识淡薄、协作能力欠缺。本文在讨论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四条加强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措施,以示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团队精神 缺失表现 原因 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华宇
通过对广州地区10所高校的研究生对团队精神的总体认识、对研究生团队精神的评价、研究生团队精神的实践状况和影响研究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因素等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团队精神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合作式互动机制,寻找研究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践路径,为提高研究生团队精神提供策略。
关键词:
研究生 团队精神 合作式互动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是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素质培养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应依托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夯实大学生素质提升基础;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促进大学生素质培养规范化;发挥物化环境育人功能,建设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熏陶引导学生素质提升,强化师风师德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 素质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媛
团队精神在创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意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协作可以有效激发集体智慧与潜能。在分析团队精神功能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创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以期为大学生创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团队精神 创业教育 策略探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江华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特性,以及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并对建设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寝室文化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寝室文化,素质养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朴晶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素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其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种方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课程也是引导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树立的过程,对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气质的塑造、理想的树立和坚定的思想信念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推进高校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建国
运用心理机制建设大学生社区文化,是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注意运用心理定势、重视心理强化、利用从众心理、培养认同心理、激发模仿心理、化解心理障碍等方法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 社区文化 建设 心理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愉
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关系出发,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应该从教师队伍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营造、研究性实践平台搭建及制度文化保障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综合考虑,共同构建出一个适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 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凌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是社会之职,学校之责,是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声誉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优化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就业创新 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吉春
创业素质是一个多要素集合体。在阐述创业素质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结合在连高校实际,从创业文化的四个层面针对创业环境、创业意识、创业心态、创业能力等要素提出了创业素质培养路径,以培养出具有高创业素质的创业者。
关键词:
创业文化 创业素质 大学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龚旗煌
科学研究的选题只有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才能更加彰显研究意义。提倡创新研究、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提倡"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团队合作可以培养群体成员的亲和力,使每个群体成员具有高涨的士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盛昌旦
学校教工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巩固盛昌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一所学校,从社会角度来观察,也许只是许许多多各具功能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从自身内部来看,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体系: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以及校办企业等等。因此,学校办学任务的完成和效益的提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中元
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做村官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及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举措。应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新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使大学生村官培养具有科学系统性。
关键词:
大学生 村官 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莉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高校和个人来共同分担,才能避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问题的出现。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并提出了构建平衡的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机制的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