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7)
2023(11337)
2022(9834)
2021(9449)
2020(7590)
2019(17567)
2018(17380)
2017(33034)
2016(18419)
2015(21054)
2014(21104)
2013(20229)
2012(18211)
2011(16374)
2010(16211)
2009(14349)
2008(13607)
2007(11821)
2006(10146)
2005(8616)
作者
(50409)
(41643)
(41396)
(39464)
(26475)
(20019)
(18859)
(16498)
(15816)
(14768)
(14348)
(13809)
(13054)
(12968)
(12720)
(12635)
(12428)
(12416)
(11842)
(11690)
(10315)
(10159)
(9935)
(9397)
(9386)
(9375)
(9223)
(9186)
(8358)
(8307)
学科
(66692)
经济(66620)
管理(49772)
(46279)
(38205)
企业(38205)
方法(32419)
数学(28175)
数学方法(27826)
中国(20713)
(18627)
业经(15758)
(15464)
(14526)
地方(13986)
教育(13846)
理论(13268)
农业(12855)
(11635)
贸易(11629)
(11288)
(11206)
技术(11061)
环境(10877)
(10541)
(10029)
财务(9969)
财务管理(9954)
(9521)
企业财务(9440)
机构
大学(252339)
学院(248290)
管理(100037)
(92294)
经济(90119)
理学(87777)
理学院(86786)
管理学(85174)
管理学院(84728)
研究(79878)
中国(55772)
(53690)
科学(50835)
(40615)
(38764)
业大(37555)
(36660)
(36144)
师范(35868)
中心(35761)
研究所(35728)
(34826)
北京(34097)
财经(33515)
(30577)
(29603)
师范大学(28987)
(28905)
农业(28625)
技术(27535)
基金
项目(177441)
科学(139357)
研究(134337)
基金(126159)
(108464)
国家(107482)
科学基金(92713)
社会(82172)
社会科(77676)
社会科学(77656)
(70694)
基金项目(67552)
教育(63633)
自然(59698)
(59425)
自然科(58282)
自然科学(58270)
自然科学基金(57185)
编号(56839)
资助(51363)
成果(46600)
课题(39661)
重点(39383)
(38887)
(37747)
(37361)
项目编号(35338)
大学(35097)
创新(34463)
教育部(33663)
期刊
(96769)
经济(96769)
研究(74746)
中国(47869)
教育(42460)
学报(38936)
科学(35272)
管理(35014)
(33533)
大学(30728)
(28571)
学学(27445)
农业(24208)
技术(22315)
业经(16875)
(16638)
金融(16638)
图书(15795)
经济研究(15323)
财经(15251)
(12922)
科技(12882)
问题(12505)
理论(12504)
实践(11725)
(11725)
(11640)
技术经济(11425)
情报(11015)
(11001)
共检索到351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玲  王娟  魏玲玲  
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就业难问题也日渐突出,提升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迫在眉睫。本文在界定初次就业率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劳动力供需模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大学生初次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并从政策、企业、高校、个人等方面,全方位探讨了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提升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萌  王新  
就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尤其被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长所关注。起薪逐年下滑、正规就业减少、对口比率下降、流动跳槽频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即加强就业指导,专业适应市场,完善服务功能,企业积极参与,鼓励创业就业,这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加强能力培养,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涛  潘成清  刘振平  
文章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研和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界定,从职业素养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力评鉴等方面阐述了就业力发展中心,从课程体系、项目特点、项目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提出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核心路径是管理路径的创新,科学发展路径是项目路径的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舜  闫志刚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政府为此也出台了系列大学生促就业政策、措施,但"被就业"现象的出现把民众的目光又一次投向了大学就业率,"被就业",高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究竟为何?大学就业率的是是非非又如何分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伊涵  童菲  
本文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2005~2008年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数据进行了分析。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传统认识不同,本文的研究指出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中,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认为这是我国长期以来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事业取得的成果,是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客观反映。政府和社会对女性就业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女大学生就业的宏观政策优势,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提高使女大学生就业具备了竞争优势,而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不断兴起的新岗位群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的发展优势。基于此,本文对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洁芸  郭席四  陈新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敬宝  
典型调查表明,扩招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下降,扩招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范围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这是高等教育投资规模扩张导致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增大、收益降低的表现。要控制投资的增长规模,调整投资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从而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詹宇河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路径以及今后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提出构建一套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共同负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运行机制应在政府层面,建立就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保障机制;在学校层面,从教育与辅导两个方面,探究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在社会层面,建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在学生层面,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升个人应对社会的能力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清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高校、大学生家长及大学生本人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阐述,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并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若干建议,这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易思飞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给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增加了许多变数。通过对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就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对有效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进行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晗雯  
本文基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调查,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力不强的结症,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途径,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小青  姚俊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水平高低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依据。时代的变化给此项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如文化缺失、底蕴匮乏等,并集中体现在就业力不足等方面。利用区域文化基因,使之作用于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技能、协作、学习等素质的养成,并构建起具有内部驱动、外部制约、体验基地、传播平台等要素的培养路径和长效机制,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突破及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宗强  尹洁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认为应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夯实专业能力,强化实践能力,重视求职技能、技巧指导工作,加强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庄强  
<正>大学生作为乡村振兴的新鲜血液,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也能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和先进文化,以及推动乡村产业升级转型和多元化发展。同时,大学生也应把握时代机遇,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及创业意识,积极探索返乡就业创业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各地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要从完善政策、强化意识、优化环境上抓起。一是完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崇红  公铭  
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人方面全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种现状,结合实际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路径优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相关部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