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1)
2023(8654)
2022(7171)
2021(6903)
2020(5535)
2019(12534)
2018(12179)
2017(21496)
2016(13296)
2015(15137)
2014(15301)
2013(13886)
2012(13163)
2011(12333)
2010(12693)
2009(11336)
2008(10992)
2007(10160)
2006(9458)
2005(8651)
作者
(35829)
(29844)
(29704)
(28587)
(19234)
(14275)
(13710)
(11738)
(11598)
(11071)
(10205)
(10133)
(9836)
(9672)
(9573)
(9515)
(9287)
(9197)
(8858)
(8706)
(7784)
(7650)
(7305)
(7061)
(6985)
(6778)
(6775)
(6617)
(6144)
(6135)
学科
(40763)
经济(40725)
管理(29491)
(23707)
教育(22799)
中国(19331)
(18056)
企业(18056)
方法(13366)
地方(13032)
(12997)
(12283)
数学(11794)
数学方法(11486)
理论(11237)
(9996)
教学(9653)
(8763)
农业(8223)
业经(8105)
地方经济(8020)
(7796)
(7697)
(7444)
贸易(7441)
及其(7249)
(7194)
环境(6822)
技术(6768)
(6413)
机构
大学(179849)
学院(172415)
研究(69731)
(60738)
经济(58946)
管理(54990)
理学(46477)
理学院(45697)
中国(45017)
管理学(44461)
管理学院(44113)
科学(42704)
(41013)
教育(37217)
(36690)
师范(36405)
(35867)
研究所(32632)
(30087)
师范大学(29771)
中心(29757)
(29392)
(29265)
北京(27202)
(25808)
业大(24176)
技术(23889)
(23211)
农业(23058)
财经(22013)
基金
项目(110681)
研究(88641)
科学(88406)
基金(74630)
(65228)
国家(64471)
科学基金(53391)
社会(51803)
教育(49882)
社会科(48642)
社会科学(48631)
(45517)
(41537)
编号(39054)
基金项目(37266)
成果(36220)
自然(33204)
课题(32389)
自然科(32386)
自然科学(32372)
自然科学基金(31773)
资助(31236)
重点(27403)
(26851)
(26451)
(26086)
规划(24161)
(23152)
(23013)
项目编号(22950)
期刊
(71385)
经济(71385)
研究(67634)
教育(64277)
中国(50024)
学报(27617)
(26477)
科学(24553)
大学(22684)
管理(20565)
(20561)
农业(18541)
学学(18399)
技术(18395)
(15742)
金融(15742)
职业(15320)
经济研究(11275)
业经(11123)
财经(10788)
(10277)
论坛(10277)
图书(9745)
(9606)
(9470)
技术教育(9403)
职业技术(9403)
职业技术教育(9403)
(9283)
高等(9055)
共检索到286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清  
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根源在于公民意识教育长期以来被定位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其主体地位的缺失、课程内容的单一、理论成果与实践的脱节等现实困境与发展公民意识教育的迫切需要之间形成较大的反差。加强和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完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必须在教育政策层面加以反思和调整,在开展教育的场域延伸和模式创新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海平  
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生公民意识中存在特权意识严重、自主自立精神缺乏、公共参与热情不高及公德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在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迫在眉睫的公民教育理念、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三个初步对策。
[期刊] 求索  [作者] 宋劲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公民明确了基本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新指向。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要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和制度建设之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孟君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一个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知识和素养较高的群体,培养公民意识是非常关键的。笔者对高校部分大学生做了关于其时事政治关注度的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中折射出大学生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现象,明确了加强时事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意义,论证了高校时事教育平台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涛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科学全面地把握其六个方面的内涵,还应科学处理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等几项相近德育内容的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白琼英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可以带动和促进国民合格公民素养的形成。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有主体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高校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课余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行为和政治参与技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苑学芹  张东华  刘慧玲  
大学生公民意识是大学生因其公民身份而产生的,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体作用的自我认知。其培养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充分发挥被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化工科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校园环境。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参与是指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认知、情感态度和参与行为的总和。它主要受到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因素的影响。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相互作用,其中,公民意识是推动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内在动力,社会参与是培养工科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二者统一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子学  吴文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秦赞  张萌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政建设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工具,为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识奠定基础。现阶段许多高校在建立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院校革新意识薄弱、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较低、媒体应用范围狭窄、校内外交流匮乏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快职业与专业教育的信息流动、建立创业导师制度、挖掘新媒体传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就业活动以及创新媒体融合服务,获取新媒体最大的传播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秦赞  张萌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政建设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工具,为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识奠定基础。现阶段许多高校在建立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院校革新意识薄弱、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较低、媒体应用范围狭窄、校内外交流匮乏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快职业与专业教育的信息流动、建立创业导师制度、挖掘新媒体传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就业活动以及创新媒体融合服务,获取新媒体最大的传播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红  
大学阶段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公民意识缺失、责任权利义务错位的现象。高等院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创新高等院校公民教育的模式,强调四个"突出"培养,把大学生培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泽  
大学生创业政策作为创业政策中特殊群体的细分政策,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及创业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在内容设计、政策执行与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局限。基于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意蕴的解读及"输入-过程-输出"三维度困境的阐释,反思大学生创业政策转型,并提出依据创业周期,构建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整合利益主体,优化大学生创业政策执行;健全评价机制,改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齐琳娜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受众,他们在持有自身价值观的同时,还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评判者与实践者的角色。因此,对这一群体进行价值观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多元文化为背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阐述多元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对教育的过程、效果进行反思,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给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吕催芳  
公民教育的实质是政治社会化,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社会化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公民意识的培育。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公民意识总体较强,大学是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公民教育对社会性别、家庭背景等的负面影响具有补偿效应。但我国大学公民教育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大学生民主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不高;政治理论课在大学公民教育中未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申明锐  蒋宇阳  张京祥  
县域是完成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最为基础的空间单元。在一些户籍人口规模大的县域,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标扩面是保障城镇化质量的关键,而教育设施至关重要。通过剖取皖北太和县重点研究,发现该类县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基础教育驱动人口集聚的城镇化景观,现象背后折射出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用时空成本换代际流动的诉求,即该类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村学生家庭在乡城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从"半耕半工"向"半工伴读"的分工模式转变,家庭成员因就近陪读和远距离务工相结合而呈现横跨乡村—本地县城—异地大城市的时空离散。以教育为媒介,上一代在付出巨大时空成本的同时,下一代进行着"城市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社会习得,积累融入社会阶层体系的文化资本,乃至以考学作为通道,实现基于代际之上的城镇化。研究对于具体规划实践中,认识县域城镇化的特征趋势、扩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证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