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1)
2023(8053)
2022(7038)
2021(6874)
2020(5821)
2019(13943)
2018(14163)
2017(24398)
2016(15432)
2015(18332)
2014(19339)
2013(17801)
2012(16857)
2011(15439)
2010(16131)
2009(14346)
2008(14558)
2007(13719)
2006(11868)
2005(10780)
作者
(43184)
(36121)
(35872)
(34734)
(22862)
(17496)
(16951)
(14185)
(13742)
(13374)
(12236)
(12135)
(12065)
(11666)
(11434)
(11409)
(11333)
(10696)
(10627)
(10453)
(9345)
(9242)
(8899)
(8754)
(8264)
(8169)
(8150)
(8137)
(7516)
(7502)
学科
(48386)
经济(48338)
管理(33674)
(30545)
教育(24774)
方法(23852)
(23500)
企业(23500)
数学(21068)
数学方法(20754)
中国(20357)
(15353)
理论(15169)
(13722)
(13448)
教学(13364)
地方(10048)
农业(9859)
(9483)
(9477)
贸易(9474)
业经(9344)
(9171)
研究(8241)
(8072)
(8066)
财务(8050)
财务管理(8016)
技术(7867)
学法(7552)
机构
大学(214857)
学院(208385)
研究(74188)
(70488)
经济(68321)
管理(67068)
理学(56604)
理学院(55724)
管理学(54212)
管理学院(53791)
(48377)
中国(48355)
科学(46866)
(40842)
师范(40533)
教育(39761)
(39072)
(37742)
(36374)
研究所(35378)
(34185)
中心(33381)
师范大学(32739)
业大(31965)
北京(31909)
技术(30338)
农业(29856)
(28579)
财经(26536)
(26301)
基金
项目(127645)
研究(102134)
科学(98150)
基金(83117)
(71318)
国家(70494)
教育(58712)
科学基金(57671)
社会(56364)
(54421)
社会科(52765)
社会科学(52744)
(47529)
编号(47521)
基金项目(43296)
成果(42869)
课题(37443)
自然(35802)
资助(34970)
自然科(34881)
自然科学(34868)
自然科学基金(34203)
(31386)
重点(31000)
(29818)
(28611)
项目编号(27683)
(27175)
大学(27164)
规划(27115)
期刊
(80089)
经济(80089)
研究(73643)
教育(72014)
中国(57900)
学报(34913)
(33761)
(28829)
科学(28120)
大学(27361)
技术(24504)
农业(22717)
学学(22706)
管理(21727)
职业(18454)
(15034)
金融(15034)
业经(13491)
图书(13339)
财经(13320)
(12915)
经济研究(12094)
技术教育(11778)
职业技术(11778)
职业技术教育(11778)
(11597)
论坛(11597)
(11543)
问题(10653)
(10634)
共检索到331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海涛  牛巨龙  邹晓军  庞笑萌  刘宇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党员的后备军,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经常性培养教育具有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和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经常性培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形式单一、缺乏连续性和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通过坚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与入党启蒙教育同步进行、党校集中教育与日常培养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相匹配及党支部培养与团支部监督并重的教育路径,达到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经常性培养教育工作的目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薛香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与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通过注重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鼓励他们在群体中自由交流并乐于奉献,增进积极体验,形成合理的归因风格等措施,有效地促进积极人格的养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洁  王春凤  
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社会心态是心理育人的重要目标。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高校要落实"大力促进心理育人"的要求,完善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管理制度,协调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落实机制,促进心理育人全方位联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新波  
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论证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建构了各年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与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慧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和个体的心理发展、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都有密切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的愉悦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构建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让他们体验更多的成功、运用恰当的移情和角色扮演法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丹  郑永安  
本文从提高培育主体对培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深化培育客体对培育价值的理解程度、把握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精神诉求以增强培育内容的感染力、发挥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正向引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探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荣兵  刘孝群  
网络社交是大学生钟爱的社交方式。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个体成长的社会环境充满利他、关爱、文明、容忍力等积极的公众品质,那么该个体也更容易形成相应的品质,并回馈社会,促进良性循环。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对大学生网络社交技能的培养,以便大学生降低现实社交焦虑水平,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增进积极情绪,获得社交习得性乐观,培养亲社会行为,提高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璋斌  江帆  
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挫折耐受能力,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认为,积极心理学所提出的培养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质素、社会亲和力的新的思维方式,更加能够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和积累,在提高青年大学生心理挫折耐受能力方面,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丽  蔺子雨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以往心理学关注消极心理品质的特点,将关注点转向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情绪,提倡用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个体发展。文章在阐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慧  刘旭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无疑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明显表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应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就业的主要渠道,相信会对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积极就业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运华  张洪星  
信息素养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提出对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文化、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秦建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要求较高,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外,还要提升其职业能力,让其更适应当下社会及未来发展所需。"体验式教育"在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结合"体验式教育"的概念和形式,针对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所需能力,通过"体验式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进行探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龚勋  易敏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基础上,还能够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素养。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从业教师整体素质素养,这是当前教育教学行业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开展基于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2018/208)及"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19SZ06)研究并结合由姚本先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探讨和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措施,以供借鉴和学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玮  
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回顾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阐述积极心理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情绪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挖掘与培养以及大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建立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平爱红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和做事风格。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性更为突出。心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主要包括调整课程目标、植入思政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三个主要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