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
2023(1266)
2022(1115)
2021(1233)
2020(1104)
2019(2448)
2018(2460)
2017(3781)
2016(2949)
2015(3824)
2014(3915)
2013(3247)
2012(3087)
2011(2912)
2010(3017)
2009(2592)
2008(2585)
2007(2513)
2006(2268)
2005(2128)
作者
(7488)
(6346)
(6302)
(6288)
(4175)
(3109)
(3101)
(2579)
(2515)
(2451)
(2259)
(2193)
(2180)
(2145)
(2099)
(2026)
(1927)
(1907)
(1895)
(1826)
(1779)
(1765)
(1696)
(1520)
(1492)
(1470)
(1469)
(1464)
(1443)
(1433)
学科
教育(6319)
管理(4105)
教学(3976)
中国(3742)
(3428)
经济(3425)
理论(2973)
(2853)
政治(2680)
思想(2665)
思想政治(2627)
政治教育(2627)
治教(2627)
德育(2612)
学校(2440)
学法(2132)
教学法(2132)
(1942)
研究(1941)
(1751)
企业(1751)
工作(1590)
高等(1586)
(1462)
学理(1413)
学理论(1413)
(1235)
贸易(1235)
农业(1234)
(1191)
机构
大学(38181)
学院(33228)
研究(14203)
教育(9931)
(9421)
科学(9289)
(8921)
师范(8854)
管理(8211)
中国(8056)
(7885)
(7826)
(7378)
经济(7352)
研究所(7231)
师范大学(7058)
理学(6661)
北京(6614)
理学院(6454)
(6444)
管理学(6023)
管理学院(5965)
中心(5924)
农业(5889)
技术(5775)
业大(5708)
(5207)
(5146)
职业(4668)
研究院(4083)
基金
项目(20157)
研究(18092)
科学(14827)
教育(11605)
基金(10800)
(9539)
成果(9509)
(9182)
编号(9003)
国家(8981)
(8708)
社会(8407)
课题(8239)
社会科(7681)
社会科学(7678)
(7041)
大学(6650)
科学基金(6630)
研究成果(5421)
项目编号(5379)
规划(5330)
基金项目(5303)
重点(5116)
(4933)
资助(4838)
(4785)
(4763)
(4727)
(4464)
(4461)
期刊
教育(21536)
研究(14827)
中国(14252)
(10245)
经济(10245)
学报(7215)
(6981)
大学(6413)
农业(5214)
科学(4671)
图书(4595)
高等(4514)
职业(4494)
学学(4164)
高等教育(3784)
书馆(3461)
图书馆(3461)
技术(3335)
(3079)
成人(2857)
成人教育(2857)
管理(2857)
(2590)
(2436)
论坛(2436)
(2155)
金融(2155)
技术教育(2078)
职业技术(2078)
职业技术教育(2078)
共检索到61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本先  刘庆明  何元庆  
本文对651名大学生信仰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信仰认知由高到低依次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家庭主义、生命崇拜、家族崇拜、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2)女生比男生更易产生宗教信仰,男生比女生更易产生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3)文科大学生比理工科大学生更易产生超自然信仰。(4)农村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大学生更易产生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信仰、家族崇拜和金钱崇拜。(5)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情感投入,二年级大学生信仰的情感、意志因素最高,大学生四年级最低。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雷  刘宇航  刘营军  
通过对江苏省10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从信仰基本认识、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宗教信仰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数据表明: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信仰、德育、宗教信仰三个方面加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隋灵灵  曲丽宏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本文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周边的其他三所高职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阐述了当今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对新形势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淑萍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是科学的、合理的,他们能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看待现实社会、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模糊的倾向,不够关心国家政治等问题。文章提出: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以人为本强化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塑造大学生的健康政治人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温英杰  
民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日益受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要做到引导民族高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信仰,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从多种途径上下工夫,有效地开展无神论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颜吾佴  荆学民  
注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论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第一,从理论上区分个人人生信仰与社会理想信仰,讲清信仰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第二,从理论上搞清楚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第三,从理论上讲清信仰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的关系,确立信仰教育的政治性与公众性相结合的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巧云  杨晖  
由于"中国梦"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线、"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内容一致、"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中国梦"应当作为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加强信仰环境的营造、信仰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创新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志勇  
信仰的确立是一个跨越人生不同阶段的长期过程,文章以恩格斯提出的确立信仰的三个途径为依据,并根据中国大学生的现实状况,提出大学生信仰的确立必须考虑到从小学到大学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必须考虑到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反向社会化倾向,必须考虑到大学生与实践、政治活动、理论活动的脱节及负面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摆脱信仰缺失的现状是个长期过程,高校的任务应是提高大学生哲学理论素养、加强大学与社会的有效结合,最终在理论和实践及政治活动相互结合中,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信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姗姗  王素芬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学说、主义、某人或某物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具有个体性、超越性、稳定性和神圣性等特点。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一要转变信仰教育的传统思维模式,承认信仰多样性的必要性,明确信仰教育的超越性;二要转变信仰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大学生身心特点,确立信仰教育的有机体系;三要净化信仰教育的外在环境,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协调,分辨和利用网络环境,转变校园文化的功利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燕锋  
通过对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国内腐败现象以及市场经济浪潮中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以前信仰教育的问题等。基于此,并考虑到现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根据信仰教育的“认识———信念———行为”三步曲规则,提出了“懂、信、行”的教育应对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彦凤  张丽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姚冠新  沈晓梅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大学生需要科学的人生信仰。当前,大学生并非没有追求,而是人文精神缺失破坏信仰培育的根基,价值取向功利导致信仰功能的削弱,价值观念多元造成主流信仰影响弱化,社会发展问题诱发信仰危机的产生。因此,要加强认知教育,培养信仰选择能力;启发自我教育,激发人生内在动力;开展实践教育,实现信与行的统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涛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背离、"应然"与"实然"的断裂以及多元文化碰撞的困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引下,文章提出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具体路径,即加强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融入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坚守梦想;优化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构筑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纪咏梅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更是一种适用于整个社会领域的改革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却处于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的反差、理论灌输与价值养成的错位、知识传授与信仰培育任务的误置、单一价值选择与多元信仰格局的突变等困境之中。为此,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供给应增量优化,方法供给应多样有效,主体供给应明道信道,环境供给应隐性熏陶,才能确保有效供给,切实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珏  
传统观念一直将政治信仰作为衡量我国大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事实上缺少道德信仰才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信仰方面的危机,并影响着道德领域。要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必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为标杆,加大失德成本,打造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心灵家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