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4)
2023(9067)
2022(7383)
2021(7124)
2020(5802)
2019(13026)
2018(12671)
2017(21563)
2016(13360)
2015(15022)
2014(15144)
2013(13419)
2012(12198)
2011(11192)
2010(11153)
2009(9865)
2008(9624)
2007(8581)
2006(7497)
2005(6740)
作者
(35399)
(29457)
(29422)
(27779)
(18466)
(14234)
(13465)
(11473)
(11361)
(10466)
(10038)
(9787)
(9564)
(9397)
(9066)
(9004)
(8977)
(8835)
(8484)
(8464)
(7612)
(7328)
(7092)
(6852)
(6753)
(6658)
(6471)
(6420)
(6079)
(5917)
学科
(34718)
经济(34635)
管理(29389)
(25739)
教育(22714)
(20993)
企业(20993)
中国(18395)
方法(16105)
数学(13325)
数学方法(13075)
理论(11601)
(11296)
(10917)
(10343)
业经(9049)
教学(8993)
(8507)
(8116)
贸易(8115)
(7923)
技术(7736)
农业(7388)
(6330)
研究(6145)
产业(6101)
(5988)
地方(5898)
(5736)
(5735)
机构
大学(179891)
学院(169810)
研究(61557)
(56272)
管理(55706)
经济(54843)
理学(48938)
理学院(48156)
管理学(46920)
管理学院(46567)
(39140)
科学(38562)
中国(36985)
教育(36361)
(35531)
师范(35205)
(31370)
(30583)
师范大学(29142)
研究所(28251)
业大(28018)
(26431)
(26414)
中心(26385)
北京(25274)
农业(24898)
(22161)
技术(22095)
财经(21229)
(20637)
基金
项目(116766)
科学(92612)
研究(89036)
基金(80840)
(71611)
国家(70791)
科学基金(58959)
社会(54818)
社会科(51499)
社会科学(51488)
教育(50852)
(47391)
(43041)
基金项目(42515)
编号(37769)
自然(37341)
自然科(36498)
自然科学(36483)
自然科学基金(35858)
成果(33622)
资助(31164)
课题(30293)
重点(28311)
(27367)
(25366)
(25216)
(25162)
大学(24508)
教育部(24060)
规划(23881)
期刊
教育(61813)
研究(59744)
(57945)
经济(57945)
中国(45960)
学报(32585)
(27675)
科学(26764)
大学(26503)
学学(22337)
(19682)
农业(18724)
管理(18398)
技术(15990)
职业(14092)
财经(10864)
(10434)
金融(10434)
(10405)
业经(9749)
(9408)
经济研究(9382)
(9370)
高等(8849)
图书(8783)
技术教育(8767)
职业技术(8767)
职业技术教育(8767)
(8730)
论坛(8730)
共检索到257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承庆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表征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就传统文化的概念明晰以及范畴界定上还存在模糊性。特别是在现代语境下,传统与现代交织形成复杂的关系,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能够提供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合法性、适应性依据。就文献梳理中看出,虽多数文献提到了传统文化内容,预设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但是并不系统化。结合"目的—内容"模式分析传统文化教育目的维度有四:个体发展、文化弘扬、意识形态建设、国家形象建构。四个不同目的维度下所带来的影响各有侧重,但是整体上发挥相互影响的作用效果,对传统文化复兴、主体性发展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寄宛  王红  
作者从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承担的历史使命出发,认为应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教育应坚持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庄严  刘晓霞  
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备自身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生机勃发的精神内涵。作为中华民族的永恒血脉和精神家园,传统文化经由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演进,凝聚成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与风貌的总体观念表征,其中融会丰富的独创性智慧、风骨、情趣与操守,不仅为当代国人提供了鲜活的文化滋养,更是"90后"大学生重塑人生信仰和价值根基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保健  
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但现实中对待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认知方面却出现了偏差,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压制,纠正这个偏差已刻不容缓。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充分认识高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充分重视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静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宽厚的文化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引领社团建设,可显著提高社团活动开展的质量,对社团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分析以社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探索具体的教育路径和实施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建军  
深化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要把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载体,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熏陶;要大力支持和组织好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以此带动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月娥  刘伟  晁玉方  
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大学生虽是最具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的人群,但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域,深入分析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探索传统文化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融合,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业精神构建、创业氛围营造及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重于利""重士抑商"等元素对创业产生消极作用,"崇尚诚信""知行合一"等元素却有着积极影响。应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创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培养以及创业氛围、创业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静  
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的地域文化,体现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其中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注重实干、艰苦奋斗、勤勉朴实、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文章分析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实践意义,并从强化认识、优化方法、营造氛围、网络育人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践创新途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尤铮  
英国人崇尚传统,珍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将学校教育视为文化复制、保护、传承、创新或更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和身体方面的发展是英国国家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英国在中小学主要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与设计等正规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宗教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道德熏陶和绅士风范的培养,同时注重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华业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开展是社会热议焦点之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社会大力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现象更为凸显,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失德、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十分关切。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宝藏,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养分,如古之智慧、传统美德等有利于熏染大学生思想品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立爱  
在高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传承、大学生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从搭建多元传统文化教育、交流平台;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等多方面入手,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血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均宏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若能精读六部传统文化经典,又能探究六位近代政治文化伟人的生平事迹和著作学说,就可以掌握中国古今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特征趋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双凤  罗平西  冷树青  
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立足大学生成长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迎接时代挑战,与时俱进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爱国奉献、注重修养和崇尚伦理四方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娴静  
新时期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创新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也能够自觉自愿的接受并领会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以期希望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