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4)
- 2023(5253)
- 2022(4538)
- 2021(4337)
- 2020(3742)
- 2019(8340)
- 2018(8366)
- 2017(15001)
- 2016(8866)
- 2015(10400)
- 2014(10314)
- 2013(9849)
- 2012(9060)
- 2011(8469)
- 2010(8426)
- 2009(7606)
- 2008(7527)
- 2007(6977)
- 2006(6350)
- 2005(5440)
- 学科
- 济(30119)
- 经济(29971)
- 管理(20342)
- 业(18398)
- 企(16760)
- 企业(16760)
- 方法(14582)
- 中国(10877)
- 数学(10851)
- 数学方法(10636)
- 学(10038)
- 理论(9265)
- 教育(9151)
- 农(8376)
- 财(7756)
- 业经(7620)
- 和(7157)
- 教学(6202)
- 地方(5992)
- 制(5832)
- 农业(5167)
- 融(4564)
- 金融(4563)
- 策(4489)
- 社会(4390)
- 贸(4389)
- 贸易(4385)
- 银(4306)
- 银行(4276)
- 易(4189)
- 机构
- 大学(126636)
- 学院(118178)
- 研究(47269)
- 济(40468)
- 经济(39342)
- 管理(39175)
- 理学(33855)
- 理学院(33271)
- 中国(32932)
- 管理学(32168)
- 管理学院(31988)
- 科学(31868)
- 京(28278)
- 所(25306)
- 农(24793)
- 研究所(23280)
- 范(21333)
- 师范(21060)
- 中心(20912)
- 业大(20189)
- 财(20046)
- 农业(19775)
- 江(19683)
- 北京(18330)
- 教育(17701)
- 师范大学(17383)
- 院(17365)
- 财经(15536)
- 州(15146)
- 省(14673)
- 基金
- 项目(80972)
- 科学(63808)
- 基金(57604)
- 研究(57386)
- 家(52154)
- 国家(51649)
- 科学基金(42702)
- 社会(35720)
- 社会科(32351)
- 社会科学(32335)
- 省(31973)
- 基金项目(30254)
- 教育(30077)
- 自然(29369)
- 划(29123)
- 自然科(28728)
- 自然科学(28716)
- 自然科学基金(28234)
- 资助(23758)
- 编号(23226)
- 成果(21130)
- 重点(19597)
- 部(18527)
- 课题(18481)
- 大学(17439)
- 发(16787)
- 创(16785)
- 科研(16331)
- 计划(16074)
- 教育部(15558)
共检索到190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廖红
为了了解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学习倦怠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大五人格简式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经相关分析得出结论: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社会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胜红 眭国荣 高军
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历来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焦点之一。本研究以147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总体偏高(M=3.18,SD=0.48);大学生学业倦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高中层次差异(t=2.107,t=-2.89,p0.05);社会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的三个变量(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学业倦怠的预测量分别为11%、18.6%和33.6%。这表明,通过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支持水平,能有效降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学业倦怠 大学生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思佳 金灿灿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人格与学习倦怠三者的关系,并关注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使用大五人格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量表在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五人格各维度得分与手机依赖、学习倦怠得分呈显著相关,手机依赖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习倦怠。大学生人格可分为和谐型、一般型和情绪型,人格类型在手机依赖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对于和谐型和一般型人格,手机依赖对学习倦怠的预测力要高于情绪型人格的预测力。结论表明,对于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手机依赖对学习倦怠的作用程度不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 戈兆娇
本研究探讨蒙汉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人际信任的相互关系,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4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蒙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人际关系水平离散程度较大,人际信任趋于中等水平。(2)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交谈行为、交际交友、异性交往、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人际信任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交谈行为、交际交友、异性交往、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人际关系总分、各维度与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相关,人际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海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健听大学生与听障大学生在人格特点上的关系。结果发现 :两类大学生在 16种人格因素中有 4种人格因素差异显著 ,有 3种人格因素差异极其显著 ;在 16种人格因素的综合应用中 ,除新环境中成长能力因素外 ,其它 3种因素均差异显著。
关键词:
人格 听障 16PF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丙成
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和辨别分析法对556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探讨了不同类型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不仅从变量水平上考察了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的关系,而且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学习倦怠类型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1)文科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理科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倦怠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不存在性别差异;(2)大学生学习倦怠分成涅?型、激励型和衰竭型3种,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显著,涅?型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最低,衰竭型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最高,而激励型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处于涅?型和衰竭型之间;(3)学习倦怠和学习投入、学习绩效、学习流畅感、学习幸...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罗杰 周瑗 潘运 赵守盈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75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学习适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男女被试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和学业疏离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学习适应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习适应对学习倦怠具有预测作用;通过进一步分析,性别在学习适应和学习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
学习适应 学习倦怠 性别 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兵宽 刘启辉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84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亲密度与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家庭适应性与兴奋性、敢为性呈正相关,与独立性、紧张性呈负相关。(2)敏感性和独立性两人格特征上存在家庭类型差异:极端型家庭与平衡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敏感性上有显著差异;平衡型家庭与中间型家庭在独立性上有显著差异。(3)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适应与焦虑都有较强的预测性,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具有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生活适应越顺利。
关键词:
人格特征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调查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乐观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乐观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61.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0%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2)乐观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对生命意义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乐观在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更应该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入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在花 毛向军
以543名在职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社会支持与学习压力、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6.07%的研究生学习倦怠非常强烈;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作单位在职研究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在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莱
本文通过对浙江绍兴地区220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各因子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职业倦怠的去人格化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主观支持对工作压力中的教学保障、工作负荷、自身发展因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杰芳
文章针对大学生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广州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这五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新时期影响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因素,以使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更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特征 影响因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燕平
用16PF人格特质测验和CDIO综合能力评价问卷(学生版与教师版)对CDIO工程试点班和同级普通班学生及教师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试点班学生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实验性、内外向、心理健康人格因素、专业成就人格因素上均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试点班学生在个人能力和态度、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和沟通四个维度上的自我评价与普通班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在班级评价上,试点班均显著高于普通班。研究结果表明,KSR—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施对学生人格发展及塑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开文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更好地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用16pf对辽宁师范大学2004级3389名本科大学生(包括657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格调查,并对比了贫困大学生和总体学生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人格特征 16p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