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8)
2023(1977)
2022(1709)
2021(1894)
2020(1594)
2019(3522)
2018(3608)
2017(5916)
2016(4072)
2015(5217)
2014(5403)
2013(4617)
2012(4485)
2011(4147)
2010(4416)
2009(4082)
2008(4283)
2007(4209)
2006(3789)
2005(3468)
作者
(11179)
(9368)
(9262)
(9006)
(6000)
(4652)
(4413)
(3713)
(3627)
(3584)
(3328)
(3104)
(3081)
(2990)
(2969)
(2913)
(2884)
(2733)
(2731)
(2723)
(2566)
(2426)
(2300)
(2300)
(2152)
(2114)
(2104)
(2097)
(2069)
(2004)
学科
(9794)
经济(9775)
管理(9627)
教育(7503)
(6727)
(6032)
企业(6032)
中国(4977)
教学(4968)
理论(4686)
方法(4087)
(3561)
政治(3305)
思想(3295)
思想政治(3153)
政治教育(3153)
治教(3153)
德育(3132)
数学(3126)
数学方法(2926)
(2690)
学法(2656)
教学法(2656)
(2612)
学校(2612)
(2574)
工作(2310)
研究(2212)
业经(2025)
(2014)
机构
大学(59319)
学院(52972)
研究(19084)
管理(15074)
(14237)
(13912)
经济(13598)
中国(12903)
科学(12631)
理学(12459)
理学院(12187)
(11690)
师范(11590)
管理学(11516)
管理学院(11425)
教育(11413)
(9951)
(9790)
北京(9290)
师范大学(9279)
(9062)
研究所(8869)
中心(8636)
业大(7952)
(7835)
技术(7791)
(7655)
农业(7169)
(6884)
职业(5924)
基金
项目(29923)
研究(24345)
科学(22721)
基金(18784)
(15740)
国家(15515)
教育(14852)
社会(12816)
科学基金(12679)
(12645)
成果(11888)
社会科(11819)
社会科学(11815)
编号(11361)
(11189)
课题(9510)
基金项目(9294)
大学(8769)
资助(8500)
(8369)
自然(7930)
自然科(7775)
自然科学(7773)
自然科学基金(7612)
重点(7088)
项目编号(7041)
(6848)
规划(6577)
研究成果(6553)
(6457)
期刊
教育(24398)
研究(21353)
(19563)
经济(19563)
中国(19018)
学报(11043)
大学(9804)
(8881)
科学(8293)
学学(7344)
(6665)
管理(6521)
农业(6195)
图书(5671)
技术(5603)
高等(4895)
职业(4748)
书馆(4271)
图书馆(4271)
高等教育(4139)
(3963)
金融(3963)
(3501)
财经(3431)
(3301)
成人(3237)
成人教育(3237)
(3073)
(3067)
论坛(3067)
共检索到95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男星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异化”现象:不爱自己的“自爱”,缺失人性的“人格”,囚禁自我的“自由”;并进而提出大学德育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帮助大学生理解人的整体精神,二是帮助大学生拥有人的统一的爱,三是帮助大学生享有创造性的人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宇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短信开始在校园里流行开来,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本文试从大学生手机消费状况入手,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短信的内容、来源、数量、发送频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从德育学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虹  张伟洪  
作为国家未来重任的肩负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究竟怎样?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我校12个系的4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试图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作些分析,从中寻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大学德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建磊  孙传浩  
大学生道德作为一种生态是有着外部联系与内部结构的,并且按照"自身规律"在"合目的性"的发展着。外部联系主要是指社会道德与大学生道德之间存在互动,尤指前者对后果的影响;内部结构是指大学生道德是由诸多要素有机构成的。反映在高校德育上,要充分把握大学生道德生态的外部联系与内部结构,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道德向着符合我们意愿的方向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康声  
近期,多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纷纷指向英语。先是江苏,2016年英语将"退出"高考舞台,实行一年两考,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之后是山东,计划从明年起取消英语听力测试;继而是北京,未来英语高考分值将会降至100分,语文高考分值升至180分。(据《新闻晨报》报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蓉生  
应重视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黄蓉生德育是关于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等方面教育的总称。它是学校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受教育者,使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思想觉悟、较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作风纪律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等的社会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尚晖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大学生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艳春  
现今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德育能够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领大学生正确择业。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应通过完善大学生就业德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的载体、加强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德育的体制管理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保清  
近年来,大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轻视思想品格完善,对德育的理解存在片面化和低层次的倾向。同时多元化社会信息和思想观念,导致了大学生中道德标准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理工院校的规模日益扩大,人数不断增加,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并表现在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上。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把学生德育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来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广君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由社会物业管理公司投资兴建并进行管理的大学生校外公寓应运而生。据统计,2001年9月,仅武汉地区就有近5万名新生入住校外公寓,占新生总人数的60%左右。到2003年,我国已建成3000万平方米的校外学生公寓,用以解决由于高校学生人数增加而造成的学生住宿难的问题。在这一背景和趋势下,校外公寓日益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普遍缺失,表现在对师恩的淡漠、拒绝还贷、诚信缺失、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不强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压力过大、无暇顾及感恩教育,德育中对感恩教育的疏忽等。为提升大学生德育建设水平,应该培养学生的知恩意识、设置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从细节入手开展感恩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景莉  黄英  
随着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大学生当前德育状况的特点以及网络环境的出现,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可操作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海燕  饶亚林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情况形成德育论文,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判定其德育效果。它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克服了传统德育评价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瑞平  
互联网以其便捷性、交互性、丰富性、广域性等优势,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它开阔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大学生的求知手段和交往时空,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不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可以使有些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形成“网瘾”,从而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中,应高度关注和正确认识“网络成瘾”现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振斌  李焰  
本研究以2008-2010年中国高校自杀数据为基础,得出了关于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的一些规律性结论。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自杀率低于社会同龄人口自杀率,低于美国大学生自杀率,也低于世界人口自杀率。中国大学生自杀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心理危机应对工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