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0)
- 2023(14662)
- 2022(12782)
- 2021(12156)
- 2020(10030)
- 2019(23263)
- 2018(22948)
- 2017(44409)
- 2016(24025)
- 2015(27424)
- 2014(27393)
- 2013(26191)
- 2012(23731)
- 2011(21240)
- 2010(20925)
- 2009(18746)
- 2008(18008)
- 2007(15524)
- 2006(13366)
- 2005(11104)
- 学科
- 济(91937)
- 经济(91731)
- 管理(67812)
- 业(63560)
- 企(54118)
- 企业(54118)
- 方法(46491)
- 数学(39310)
- 数学方法(38724)
- 中国(26023)
- 农(24927)
- 财(23153)
- 业经(21547)
- 学(20041)
- 理论(19673)
- 地方(17155)
- 农业(16509)
- 和(16415)
- 教育(15955)
- 贸(15215)
- 贸易(15209)
- 务(14917)
- 财务(14828)
- 财务管理(14797)
- 易(14744)
- 制(14637)
- 技术(14552)
- 环境(14042)
- 企业财务(14019)
- 划(12695)
- 机构
- 大学(335592)
- 学院(329639)
- 管理(133845)
- 济(127357)
- 经济(124570)
- 理学(117882)
- 理学院(116586)
- 管理学(114269)
- 管理学院(113672)
- 研究(103122)
- 中国(72763)
- 京(69736)
- 科学(64025)
- 财(57532)
- 所(48728)
- 业大(48323)
- 财经(47623)
- 中心(47289)
- 农(47052)
- 范(46906)
- 师范(46540)
- 江(45385)
- 研究所(44840)
- 北京(43495)
- 经(43489)
- 经济学(38678)
- 师范大学(37861)
- 院(37824)
- 州(37265)
- 农业(36616)
- 基金
- 项目(234827)
- 科学(186099)
- 研究(175559)
- 基金(170491)
- 家(146521)
- 国家(145211)
- 科学基金(126621)
- 社会(111394)
- 社会科(104772)
- 社会科学(104741)
- 省(91679)
- 基金项目(90964)
- 教育(83292)
- 自然(81637)
- 自然科(79755)
- 自然科学(79737)
- 自然科学基金(78281)
- 划(77124)
- 编号(72809)
- 资助(69299)
- 成果(59159)
- 部(52504)
- 重点(52075)
- 课题(49716)
- 创(49085)
- 发(48733)
- 大学(46354)
- 教育部(45974)
- 创新(45463)
- 项目编号(45264)
- 期刊
- 济(131308)
- 经济(131308)
- 研究(96312)
- 中国(60086)
- 学报(50618)
- 教育(49200)
- 管理(47166)
- 科学(46393)
- 财(43521)
- 农(42483)
- 大学(40648)
- 学学(36879)
- 农业(30037)
- 技术(29444)
- 财经(23014)
- 业经(22177)
- 融(21109)
- 金融(21109)
- 经济研究(20867)
- 经(19697)
- 图书(19088)
- 问题(17151)
- 科技(15879)
- 理论(15525)
- 版(15278)
- 技术经济(14923)
- 业(14299)
- 实践(14290)
- 践(14290)
- 商业(14005)
共检索到459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大学生"蚁族"现象的产生潜在着阶层固化的危机,隐含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固化的趋势。"蚁族"是劳动力市场社会排斥和公共政策价值偏离的共同产物,政府应当秉承包容性发展理念,在弱势平等的价值取向指导下,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蚁族"的就业权利,帮助"蚁族"走出困境。
关键词:
社会排斥 蚁族 就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利敏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从总体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但由于劳动力市场所存在的固有的排斥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未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文章从社会排斥视角分析了社会排斥的类型和成因并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保证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就业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就业保障 大学生 就业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浩
基于社会排斥视角,本文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权益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制约失地农民保障权益的内外部因素,最后从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努力消除失地农民面临的社会排斥。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娅丽
我国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大学生择业影响明显。本文分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保障因素,提出打破社会保障制度分割,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层次,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和大学生失业救助制度。通过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减少社会保障制度分割现象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大学生 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明秀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明显改善,但与城市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依然贫困。为此,在分析社会排斥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遭遇到制度性的社会排斥造成其社会权利贫困的根源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利的保障体系,消除限制歧视政策,增加制度保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决策,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其社会权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社会排斥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权利保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詹小慧 汤雅军 杨东涛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提出员工的建言行为将会增加其成为同事妒忌目标的可能性,进而招致同事的排斥,即被妒忌在员工建言行为与职场排斥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提出了两种不同效应的调节变量:团队竞争氛围正向调节员工建言行为与被同事妒忌之间的关系;团队任务依赖性负向调节被妒忌和职场排斥之间的关系。为了检验这一观点,通过以上司-下属配对的方式,对来自92个团队的269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所有假设均得到了数据的支持。有利于指导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职场排斥现象的发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凤丽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很多政策措施是由问题倒逼出来的临时性措施,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就业问题的长期性和政策的临时性矛盾要求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从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分析了当前建立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从失业保险和失业救助等角度来预防和化解职业院校大学生因失业而带来的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克明 刘若霖 钟云华
根据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资本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动力机制在于大学生及其家庭为了实现家庭预期利益最大化和用人单位录用决策者为了实现个人预期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理性选择。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积极影响在于社会资本增加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来源、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促进工作流动和职业发展;消极影响在于社会资本损害就业公平、限制大学生择业范围、增加就业成本。应客观看待社会资本的两面性作用,大学生应积累社会资本,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市场环境,减少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启亮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实质是择业,择业难问题与排斥大众化职业有关,排斥大众化职业意味着人们依然延续着高等教育精英化、非大众化的认识,这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教育问题。社会舆论文化偏见的误导,大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大众化职业素质培养、以及职业理解和自我评价趋向的敷衍,基础教育评价的精英化、非大众化取向的坚守,都存在着外显的或潜隐的教育责任。从"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期待社会舆论文化觉悟、敦促大学教育理念转变、落实基础教育的评价底线。
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难 排斥大众化职业 教育责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龚晶
社会排斥是一个广受关注的新概念,主要被用来解释脆弱性、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突出社会问题。社会排斥产生于歧视、社会制度和被排斥者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相对性等特征,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按照社会排斥的概念及特征来衡量,商业人身保险因其市场化的性质而具有一定社会排斥性。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人身保险的社会排斥性会使弱势群体陷入"贫困陷阱"。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急需建立和完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焕泉
本文主要从现实因素与能力观、归因方式、自我情绪管理三个心理因素入手,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进行深入分析。大学生自身、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内部一系列部门、用人单位等其他社会系统等应协同运作做好以下工作:增加就业渠道,锻炼学生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完备的干预系统,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社会协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茹 郭海彧
在寻找工作中,是强关系重要还是弱关系重要,国内外学者各持一说。本文以大学生初次就业为议题,通过文本挖掘,抽取访谈中隐含的信息,建立新的关系模型,以强弱关系与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关联性为研究起点,以初始位置与强弱关系的关联性分析为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强弱关系与大学生初次就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实际动用的强弱关系与社会阶层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家庭处于偏上阶层的大学生,强关系在初次就业中发挥显著作用;家庭处于中等阶层的大学生,弱关系在初次就业中发挥显著作用;家庭处于偏下阶层的大学生,社会关系未在初次就业中表现强或弱的特性。强弱关系在大学生初次就业中是一把"双刃剑",应理性审视阶层差异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影响,营造公平的就业市场竞争环境,削弱社会资本的消极影响,合理开发人力资本,提高大学生自身竞争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宗伟 李放
深圳是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市民化率较低的城市。人数庞杂的非户籍人口享受不到普通市民所惠及的城市公共资源和政策优惠,遭受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空间等五个方面的社会排斥。解除对非深户群体的社会排斥,需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着重从加强社区服务职能、扩大社区民主自治、完善和开放社区基础设施等方面来推动非户籍人口市民化。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市民化 社区治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承 李笑秋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缓解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极为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然而关于这些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于"个体一环境一行为"三元交互理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感知行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特征在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有显著影响,但最终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变量,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程度显著地影响到其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本文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工作以及关注重点人群。
关键词:
政策感知 大学生基层就业 三元交互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