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7)
- 2023(5184)
- 2022(4521)
- 2021(4359)
- 2020(3747)
- 2019(8782)
- 2018(8613)
- 2017(15690)
- 2016(8813)
- 2015(10007)
- 2014(9660)
- 2013(9229)
- 2012(8657)
- 2011(7979)
- 2010(7825)
- 2009(7149)
- 2008(6860)
- 2007(6085)
- 2006(5574)
- 2005(5114)
- 学科
- 济(29508)
- 经济(29469)
- 管理(18621)
- 业(15415)
- 企(12177)
- 企业(12177)
- 方法(9814)
- 中国(9566)
- 农(8640)
- 学(8608)
- 地方(8431)
- 数学(8064)
- 数学方法(7881)
- 教育(7842)
- 理论(7016)
- 业经(6128)
- 财(6086)
- 农业(5865)
- 教学(5230)
- 制(5163)
- 贸(4886)
- 贸易(4882)
- 和(4687)
- 易(4653)
- 关系(4361)
- 环境(4082)
- 体(3977)
- 融(3855)
- 金融(3853)
- 地方经济(3818)
- 机构
- 大学(116500)
- 学院(110012)
- 研究(44102)
- 济(37531)
- 经济(36434)
- 管理(35504)
- 中国(31402)
- 理学(29961)
- 理学院(29412)
- 科学(29188)
- 管理学(28492)
- 管理学院(28279)
- 京(27443)
- 农(23257)
- 所(22958)
- 研究所(20893)
- 中心(19590)
- 范(19245)
- 师范(19005)
- 江(18993)
- 业大(18965)
- 农业(18613)
- 财(17675)
- 北京(17539)
- 院(16682)
- 师范大学(15470)
- 州(14817)
- 教育(14693)
- 省(13811)
- 技术(13701)
- 基金
- 项目(74389)
- 科学(57213)
- 研究(54180)
- 基金(51333)
- 家(46322)
- 国家(45872)
- 科学基金(37723)
- 社会(31529)
- 省(30205)
- 社会科(29491)
- 社会科学(29479)
- 基金项目(26979)
- 教育(26807)
- 划(26542)
- 自然(25530)
- 自然科(24889)
- 自然科学(24877)
- 自然科学基金(24405)
- 编号(22462)
- 资助(21082)
- 成果(20032)
- 重点(17500)
- 课题(17492)
- 发(16430)
- 大学(16002)
- 部(15976)
- 创(15498)
- 科研(14575)
- 计划(14570)
- 年(14347)
共检索到183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大学理想和理念的研究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个热点问题。与西方大学理想和理念的研究相对比,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诸多有趣的现象,涉及这一研究兴盛的背景、研究者的特征和立场、未来这一研究的走向等等。任何一种大学制度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大学理念作支撑。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应将大学理想和理念的研究推向深入。
关键词:
大学理想 大学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大学理想和理念体现的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关于大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体现大学追求的一种文化,是大学的品位和精神。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的一种表达,它规定了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变,从而引发了大学理想和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解读或重构大学理想和理念,必须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关键词:
大学理想 大学理念 大学使命 大学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傅林 胡显章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办学中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也是几代清华人追寻大学理想、殚力于大学内在价值追求的过程。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办学理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国内学术界对大学在大发展中出现的行政化、企业化现象展开了系列批评,提出了大学理性回归命题。对大学理性的讨论,还需要对大学理性概念本身严格考证和发展探源。基于大学理性失范事实,《大学理性研究》对大学理性发展谱系进行历史考源,形成了关于大学理性的独特认知,在其中发现学者责任伦理缺失这一本源性问题,故最终把大学理性回归的希望寄托于真正学者的成长。这一思路颇具启发性,深化了关于大学理性的认识。但大学领导人的角色应给予格外重视,他们非一般学者可比,必须担负保护大学理性的使命。
关键词:
大学理性 理性失范 理性回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关键词:
大学理念 澄清误识 建设认识 价值重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宝嘉 朱飞
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明确办学理念的内涵,办学理念应该体现大学的使命和基本职能。大学教学作为落实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措施,首先是需要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为的有机统一,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是要实现大学教学内容与办学理念的统一,将学生的培养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和科学研究职能有机结合。最后是要实现大学教学行为与办学理念的统一,做到明确办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办学理念,加强课程管理。
关键词:
大学教学 办学理念 统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万俊人
大学是通过传播、生产、创新人类知识和文化来培养高、精、尖之科技精英和高端文化精英的特殊高地。基于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教研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服务方式,大学得以达成其培养知识先进、科技专家、人格典范和文化精英的基本目标。统领所有这些大学要素的是大学的核心理念,大学理念不仅预制着大学目标及其达成的限度,也表达着大学可能达到的理想高度。现代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演进历史和几次重大转型都证明了这一点。理解和确立当代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理念与理想的现实难题是,如何正视一流现代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特殊责任,如何合理理解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两种高等教育观念的冲突,并化解两者之间的张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福春
自中世纪至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展已近千年,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也从一元走向多元,其中对大学理性的探寻更是为大学之"大"提供了智慧之果。对于人类而言,出于生存与发展的双重目的,既需要感性的认识世界,也需要理性的改造世界,只有两者相得益彰,人类才无愧于"万物之灵"的称号。当前中国大学发展已进入了反思与调整阶段,新旧问题杂陈,更需要理性之光的照耀。一、大学理性必答的三问张学文博士《大学理性研究》一书对大学发展与变革的理性进行了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大学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而非真善美的割裂;大学理念可以彼此借鉴,却不宜相互移植;大学理念表征为个人化见地,而非集体性智慧;大学理念是个性化的张扬,而非普适性的汇流;大学理念的演化是钟摆式的生长与超越,而非进化式的单向递进;大学理念可以转化为制度,却不宜直接演绎为制度。
关键词:
大学理念 精神特质 大学制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强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关键词:
博雅教育 专业教育 研究型大学 巨型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储朝晖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健全发展既需要有高远的大学精神,又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大学理念,缺一不可。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理念 差异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广欣
早期中国人的大学印象一个重要的来源是1895年中国最早的大学创建以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对外国大学的观察和思考,这些观察和思考构成中国本土大学理念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梳理和总结出洋中国人关于外国大学的记录,可以发现萌芽期的中国大学理念具有以下特色:第一,既形成几个大致居于主导地位的基调,又兼容对这些基调的质疑和挑战,比如强调大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却不忽略教与学的自主性;第二,中国人的大学观得益于对西方和日本各国不同大学模式的会通,虽有倾向,却不独尊一家;第三,中国人经常从传统书院的理想出发了解、肯定近代大学,面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却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理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同心圆,共同成为建设好大学的基本要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少华
理念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理念的保障。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制度。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是指大学的针对性、质量观、国际化和以人为本。先进的大学制度体现在自主自治、开放性、服务性和质量评鉴。
关键词:
大学理念 现代大学 制度 变革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