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909)
2022(1687)
2021(1783)
2020(1502)
2019(3173)
2018(3302)
2017(5439)
2016(3715)
2015(4419)
2014(4554)
2013(4153)
2012(3955)
2011(3900)
2010(4300)
2009(3896)
2008(3969)
2007(3807)
2006(3529)
2005(3334)
2004(2986)
作者
(9975)
(8435)
(8101)
(7978)
(5370)
(4047)
(3839)
(3208)
(3198)
(3167)
(2988)
(2892)
(2875)
(2852)
(2601)
(2485)
(2457)
(2450)
(2442)
(2433)
(2304)
(2079)
(2037)
(2016)
(1930)
(1922)
(1865)
(1814)
(1710)
(1674)
学科
(9939)
经济(9927)
管理(8730)
教育(7806)
(6733)
(6216)
企业(6216)
中国(5461)
理论(5223)
(4312)
教学(3572)
方法(3050)
(3015)
(2874)
思想(2752)
研究(2749)
政治(2670)
思想政治(2471)
政治教育(2471)
治教(2471)
德育(2466)
业经(2441)
(2437)
(2430)
工作(2204)
(2190)
金融(2189)
学校(2180)
(2179)
银行(2176)
机构
大学(60735)
学院(51909)
研究(19641)
(16285)
经济(15743)
管理(14576)
(13545)
中国(12626)
(12245)
师范(12209)
理学(11519)
教育(11353)
科学(11316)
理学院(11242)
管理学(10850)
管理学院(10720)
(10066)
师范大学(9909)
(9750)
(9608)
北京(9116)
研究所(8834)
(7562)
中心(7491)
财经(7391)
(6837)
(6602)
(6486)
(6286)
业大(6012)
基金
项目(26530)
研究(23436)
科学(20413)
基金(17026)
(13768)
教育(13608)
国家(13562)
社会(13436)
社会科(12505)
社会科学(12496)
成果(11693)
科学基金(11007)
编号(10501)
(10456)
(9587)
课题(8849)
基金项目(8189)
大学(8120)
(7645)
资助(6999)
项目编号(6594)
(6560)
(6476)
规划(6350)
重点(6263)
研究成果(6214)
(5963)
教育部(5945)
(5700)
(5684)
期刊
研究(25200)
(23241)
经济(23241)
教育(22220)
中国(16420)
学报(10175)
(9131)
大学(9079)
科学(7272)
图书(6618)
学学(6509)
(6262)
管理(6139)
财经(5368)
书馆(5336)
图书馆(5336)
高等(4832)
(4714)
(4265)
金融(4265)
农业(4147)
高等教育(4147)
技术(3779)
(3695)
论坛(3695)
职业(3374)
(3262)
问题(3255)
(3135)
经济研究(2924)
共检索到96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飞  唐爱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大学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而非真善美的割裂;大学理念可以彼此借鉴,却不宜相互移植;大学理念表征为个人化见地,而非集体性智慧;大学理念是个性化的张扬,而非普适性的汇流;大学理念的演化是钟摆式的生长与超越,而非进化式的单向递进;大学理念可以转化为制度,却不宜直接演绎为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大学原产于欧洲,因此欧洲国家关于大学史的研究不但成果丰富,而且研究队伍阵容强大,远非中国的西方大学史学科所能比拟。由于语言和文献等方面的限制,我们的学者确实难以达到欧洲同行的水平,但我们从事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研究,又不能不涉及历史,不能不研究欧洲的大学历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研究,常常需要回溯历史,以便了解现状的演变过程,获得启发,总结经验教训等。可惜迄今国内对西方大学历史的研究,尚远不能令人满意。这一薄弱之处,或许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整体水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韩延明教授数易其稿撰写的《大学理念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以下简称《论纲》),以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对古今中外的大学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考察和内蕴探论,明晰、整合了大学理念的体系、内涵与流变,提出了现代大学所应秉持的理性认识、追求和理念,建构了富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大学理念话语体系,为我国大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改革与发展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承先  徐辉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特有精神的表征,大学校训也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因此,不同的大学理念在校训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大学校训中蕴涵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大学理念:大学除探索知识外,还应当探索并完善道德;除为社会服务处,还应当在社会中倡导并践行道德。这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大学中的体现,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强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宝嘉  朱飞  
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明确办学理念的内涵,办学理念应该体现大学的使命和基本职能。大学教学作为落实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措施,首先是需要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为的有机统一,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是要实现大学教学内容与办学理念的统一,将学生的培养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和科学研究职能有机结合。最后是要实现大学教学行为与办学理念的统一,做到明确办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办学理念,加强课程管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在大学发展史上,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向美国现代大学理念转化是一个延续的、互动的过程,这两类理念共同架构了现代大学人的创新思想取向和行为模式。我国大学存在着经典与现代理念的双重缺失,因此,我国创新型大学建设中面临两大张力:经典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张力以及经典大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张力。经典大学理念的守望与超越共存,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大学中应一以贯之的原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健生  
《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值得阅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储朝晖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健全发展既需要有高远的大学精神,又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大学理念,缺一不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对理念、教育理念、大学理念这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特征的认识和解析 ,有助于对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把握。用古今观照、中西比较、溯本探源的方式对以上概念的沿进与内涵透视、梳理与辨析 ,可作如下界定 :(1 )理念 :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 )教育理念 :人们对于教育现象 (活动 )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 ,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 )大学理念 :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同心圆,共同成为建设好大学的基本要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少华  
理念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理念的保障。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制度。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是指大学的针对性、质量观、国际化和以人为本。先进的大学制度体现在自主自治、开放性、服务性和质量评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恩舜  
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做了较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中梳理出影响大学理念的基本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我国大学理念的三条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