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
- 2023(1612)
- 2022(1377)
- 2021(1458)
- 2020(1205)
- 2019(2741)
- 2018(2710)
- 2017(3999)
- 2016(2659)
- 2015(3180)
- 2014(3262)
- 2013(2759)
- 2012(2521)
- 2011(2341)
- 2010(2342)
- 2009(2319)
- 2008(2188)
- 2007(1907)
- 2006(1671)
- 2005(1561)
- 学科
- 济(5681)
- 经济(5675)
- 教育(5492)
- 管理(4709)
- 中国(3854)
- 理论(3064)
- 业(3029)
- 教学(2965)
- 企(2543)
- 企业(2543)
- 思想(2313)
- 方法(2308)
- 政治(2301)
- 德育(2201)
- 思想政治(2201)
- 政治教育(2201)
- 治教(2201)
- 学(1947)
- 数学(1800)
- 学校(1769)
- 数学方法(1754)
- 研究(1702)
- 学法(1553)
- 教学法(1553)
- 工作(1462)
- 农(1446)
- 高等(1411)
- 地方(1214)
- 财(1190)
- 和(1127)
- 机构
- 大学(36739)
- 学院(30006)
- 研究(11754)
- 管理(9056)
- 济(8782)
- 经济(8458)
- 京(8185)
- 教育(8064)
- 范(8019)
- 师范(7991)
- 理学(7789)
- 理学院(7581)
- 管理学(7158)
- 中国(7145)
- 管理学院(7092)
- 科学(6935)
- 师范大学(6601)
- 北京(5583)
- 所(5346)
- 江(4999)
- 中心(4946)
- 研究所(4808)
- 院(4466)
- 财(4424)
- 州(3905)
- 业大(3883)
- 农(3526)
- 财经(3452)
- 研究院(3398)
- 经(3193)
共检索到5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从大学理念的基本概念入手,梳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以及纽曼和洪堡的大学理念,分析了美国大学理念的起源和演变、特别是威斯康星理念的意义,强调各种大学理念都是历史选择,是大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外界影响的结果,对泛化和简单化回归大学理念提出质疑,探讨了大学理念历史的局限性、开放办学的重要性、分层定位的多样性以及中国特色的必然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军 眭依凡
大学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社会组织,也是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社会组织。正如布鲁贝克所说,大学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永恒的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亦指出,到1520年欧洲业已形成的机构中,至今仍以其公认的形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沙玲
基于对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的思考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角度提出拓宽设计理念的观点 ,目的是让人与自然能更好地和谐共存 ,让自然回归城市 ,使城市形象的再设计更上一个台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关键词:
大学理念 澄清误识 建设认识 价值重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国内学术界对大学在大发展中出现的行政化、企业化现象展开了系列批评,提出了大学理性回归命题。对大学理性的讨论,还需要对大学理性概念本身严格考证和发展探源。基于大学理性失范事实,《大学理性研究》对大学理性发展谱系进行历史考源,形成了关于大学理性的独特认知,在其中发现学者责任伦理缺失这一本源性问题,故最终把大学理性回归的希望寄托于真正学者的成长。这一思路颇具启发性,深化了关于大学理性的认识。但大学领导人的角色应给予格外重视,他们非一般学者可比,必须担负保护大学理性的使命。
关键词:
大学理性 理性失范 理性回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翟紫含 陈妍
近年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的角度,探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NbS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利用NbS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大学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而非真善美的割裂;大学理念可以彼此借鉴,却不宜相互移植;大学理念表征为个人化见地,而非集体性智慧;大学理念是个性化的张扬,而非普适性的汇流;大学理念的演化是钟摆式的生长与超越,而非进化式的单向递进;大学理念可以转化为制度,却不宜直接演绎为制度。
关键词:
大学理念 精神特质 大学制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强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关键词:
博雅教育 专业教育 研究型大学 巨型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储朝晖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健全发展既需要有高远的大学精神,又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大学理念,缺一不可。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大学理念 差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通过教育与教学培养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利用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当时当地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重要职能,其中,培养专门人才是基本职能。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就在于培养各种类型、层次的专门人才,否则就不能称为大学而称为科研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因此,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要回归大学的根本,必须探索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深层次原因。当然,回归大学的根本,并不一定要贬低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因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内在地包含科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
大学的根本 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职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大伟
边缘化高职生是职技高师院校里一类特殊学生群体,日渐成为矛盾突出的教育问题。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工作者,要祛除工作中错误的理念,坚定信念,引导边缘化高职生回归主流。
关键词:
辅导员 创新 理念 边缘化 高职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对理念、教育理念、大学理念这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特征的认识和解析 ,有助于对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与把握。用古今观照、中西比较、溯本探源的方式对以上概念的沿进与内涵透视、梳理与辨析 ,可作如下界定 :(1 )理念 :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 )教育理念 :人们对于教育现象 (活动 )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 ,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 ,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 )大学理念 :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
关键词:
理念 教育理念 大学理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好大学”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可为更多大学提供参照的发展目标,也是校长治校的目标和依据。从反映大学本质属性的大学文化的角度看,好大学应具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的大学制度。三者形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同心圆,共同成为建设好大学的基本要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少华
理念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理念的保障。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制度。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是指大学的针对性、质量观、国际化和以人为本。先进的大学制度体现在自主自治、开放性、服务性和质量评鉴。
关键词:
大学理念 现代大学 制度 变革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