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5)
2023(4061)
2022(3485)
2021(3476)
2020(2997)
2019(6635)
2018(6801)
2017(12029)
2016(7627)
2015(8870)
2014(9202)
2013(8669)
2012(8389)
2011(7705)
2010(8387)
2009(8024)
2008(8306)
2007(7740)
2006(7451)
2005(7121)
作者
(22220)
(18388)
(18320)
(17861)
(11896)
(8780)
(8360)
(7124)
(7094)
(6952)
(6519)
(6475)
(6115)
(6004)
(5961)
(5670)
(5546)
(5500)
(5466)
(5429)
(5057)
(4613)
(4576)
(4483)
(4351)
(4346)
(4192)
(4075)
(3891)
(3826)
学科
(23299)
经济(23241)
管理(19371)
(16633)
(13380)
企业(13380)
中国(10213)
教育(9434)
(9074)
(8044)
(7857)
(7509)
理论(7282)
方法(6924)
业经(6040)
(5997)
银行(5984)
农业(5795)
(5715)
地方(5478)
教学(5165)
数学(5030)
(4906)
金融(4905)
(4780)
数学方法(4774)
(4503)
(4410)
制度(4407)
(4364)
机构
大学(112876)
学院(105620)
研究(40605)
(35530)
经济(34353)
管理(33695)
中国(31127)
理学(26932)
理学院(26449)
(25784)
管理学(25573)
管理学院(25375)
科学(25055)
(21638)
(21219)
(20831)
(20291)
师范(20154)
研究所(19051)
(18865)
中心(18837)
北京(17347)
教育(16531)
(16277)
师范大学(16219)
财经(15309)
业大(14499)
农业(14368)
(14200)
(14182)
基金
项目(58829)
研究(46813)
科学(45373)
基金(39575)
(33963)
国家(33572)
科学基金(27343)
社会(26863)
社会科(25029)
社会科学(25020)
教育(24695)
(23566)
成果(21430)
(20821)
编号(20710)
基金项目(19766)
资助(16844)
自然(16770)
课题(16511)
自然科(16359)
自然科学(16351)
自然科学基金(16029)
(14056)
重点(14048)
大学(13581)
(13334)
(12818)
项目编号(12403)
(12379)
规划(11965)
期刊
(50523)
经济(50523)
研究(42261)
中国(30456)
教育(29717)
(18889)
学报(18369)
(17158)
科学(15662)
大学(14990)
(13749)
金融(13749)
管理(13647)
农业(12201)
学学(12000)
图书(10199)
技术(8567)
财经(8118)
书馆(8061)
图书馆(8061)
业经(7807)
(7040)
问题(6861)
(6372)
经济研究(6310)
职业(5985)
(5927)
论坛(5927)
(5764)
高等(5659)
共检索到191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在充分讨论大学理念及其作用和理性建构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理念构建的三个逻辑层次,即据大学的社会职能、据大学的价值哲学和据大学的组织属性。从育人使命意识的淡漠、尊师重教理念的淡漠、人才培养理念的落后、文化理性的失偏等方面讨论了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强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纪平  
理念文化是大学精神类文化要素的概括、提炼与升华,是大学文化的思想精髓。本文在系统地总结、研究广播电视大学的历史与独特文化基础上,提出了电大理念文化基本内核,即广播电视大学理念文化的灵魂是使命,主题是价值,核心是开放,而文化的特质则是创新。广播电视大学理念文化的新发展应当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恩舜  
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做了较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中梳理出影响大学理念的基本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我国大学理念的三条原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英杰  张金宝  
提出并阐述了"老年大学+"办学理念,以山东省老年大学为例探讨了实践操作机制,对当前我国老年大学,特别是省市办老年大学转型发展,推进现代老年教育体系和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尚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紧紧抓住改革、稳定、发展、质量、特色、水平六个关键词,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大学。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庆龙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与效果、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完善、内部审计职业教育等几个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原红旗  
从中期报告看关联交易:现实问题与理性思考●原红旗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企改制而成,上市公司与原国有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引发的关联交易对证券市场各主体影响重大。1997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浪  
从IC的服务优势着手,对IC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性思考角度对IC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郭自能  
1993年,是会计改革进入全新阶段的一年。新的会计准则从七二月一日起在全国实行。但这并不意味着仅给传统会计制度简简单单地划上句号,把新的会计准则搬上舞台就万事俱备。无论如何,我们在经历两种不同制度的新老交替,由传统会计制度脱胎而来的会计准则不可避免地与前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地、辩证地审视传统会计制度。传统制度的种种缺陷可视为历史的教训,新的会计准则应力图避免;传统制度的精华部分应视为宝贵的财富加以继承。既不轻易肯定一切,也不随便否定一切。同时,新的会计准则还要和世界见面,成为一种可以交流的商务语言发挥对外交往的桥梁作用。那么,我们的会计准则如何“和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祖校  
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基层央行撒库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就今后改革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大学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而非真善美的割裂;大学理念可以彼此借鉴,却不宜相互移植;大学理念表征为个人化见地,而非集体性智慧;大学理念是个性化的张扬,而非普适性的汇流;大学理念的演化是钟摆式的生长与超越,而非进化式的单向递进;大学理念可以转化为制度,却不宜直接演绎为制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韬  
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有非常明显的"金融抑制"色彩,这为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缺陷,具体表现为:金融法律规则留给公共部门以极大的权力行使空间;大量起实际作用的金融法律制度表现为"隐性规则";金融法律规则制定与实施的"部门化"倾向。而由"金融抑制"导向"金融深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既有来自市场自身和决策者的推动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来自既得利益者的改革阻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储朝晖  
中国话语中的大学精神不同于西方话语中的大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之间不具有通约性,不能简单相互引用或转换,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文化中大学的心灵差异,精神和理念在大学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发生的作用、功能也不同。大学的健全发展既需要有高远的大学精神,又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大学理念,缺一不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