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
- 2023(1337)
- 2022(1115)
- 2021(1157)
- 2020(1017)
- 2019(2238)
- 2018(2328)
- 2017(3554)
- 2016(2379)
- 2015(3039)
- 2014(3185)
- 2013(2648)
- 2012(2452)
- 2011(2127)
- 2010(2140)
- 2009(1946)
- 2008(1945)
- 2007(1822)
- 2006(1455)
- 2005(1291)
- 学科
- 教育(5790)
- 中国(3912)
- 济(3819)
- 经济(3813)
- 理论(3755)
- 文化(3691)
- 政治(2992)
- 管理(2973)
- 教学(2862)
- 思想(2853)
- 思想政治(2812)
- 政治教育(2812)
- 治教(2812)
- 德育(2795)
- 企(2381)
- 企业(2381)
- 研究(2359)
- 业经(2004)
- 和(1964)
- 学校(1960)
- 方法(1905)
- 产业(1893)
- 市场(1863)
- 文化产业(1764)
- 文化市场(1764)
- 业(1680)
- 工作(1543)
- 高等(1515)
- 学法(1473)
- 教学法(1473)
- 机构
- 大学(30641)
- 学院(25583)
- 研究(8529)
- 教育(7513)
- 范(7375)
- 师范(7353)
- 管理(7066)
- 京(6745)
- 理学(5931)
- 师范大学(5824)
- 理学院(5765)
- 济(5458)
- 管理学(5437)
- 管理学院(5367)
- 经济(5154)
- 科学(4990)
- 江(4732)
- 北京(4500)
- 中国(4363)
- 州(3770)
- 图书(3519)
- 所(3518)
- 书馆(3439)
- 图书馆(3439)
- 中心(3436)
- 院(3265)
- 技术(3229)
- 职业(3147)
- 研究所(3141)
- 业大(3074)
共检索到46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传杰
提高办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对此,上下已成共识。什么叫办学质量?如何提高办学质量?我想,无论是标准还是途径,都是绕不开办学特色这个问题的。一、大学特色是任何学校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学智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形成办学特色是各类高校的重要办学目标。大学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形成办学特色的过程,就是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的过程,而办学特色则是校园文化个性化建设的主要结果。从本质上说,办学特色就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积淀及其张力的内隐与外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文化由其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特色要素构成。由这三个要素,推论出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论证了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崇尚学术 发扬民主 追求卓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10年前,教育部召开了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启动了一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10年来,包括试点学校在内的众多高校,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世界高教界所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为了把10年来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下去,本刊特刊载张岂之、杨叔子两位知名专家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踊跃投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传杰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获得空前迅速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但是,与此同时伴生的特色欠缺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切和社会的关注,有的学者对此甚至戏称为“千校一面”现象。没有特色,不成其为文化。在多样性、特色性作为价值取向逐步被社会接受的今天,而作为本质上是文化机构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缺乏特色的忧虑,这的确值得重视,需要研究。否则,缺少特色将有可能不幸成为我国大学的一大“特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少安
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大学里的一切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及其活动结果,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与社会其他文化相比,大学文化具有相对较新、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较高的文化品位、大学精神等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具有社会主义制度赋予的显著特点。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大学文化的功能与特点,对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内涵 特色 功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韩萌
世界一流大学校训文化,是通过箴言、格言、德目、训诲等语言形式体现其社会需求、文化根脉、育人理念、价值取向和学校愿景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依据其属性与渊源,可将世界一流大学校训文化分为"神谕"(宗教取向)、"求真"(知识与学术取向)、"服务"(社会取向)、"个性化"(创新取向)等四种主流类型,体现出发展性、学术性、公益性以及共同性的价值目标,对建设我国新时代大学校训文化和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庆哲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林
将育人属性界定为高校办学特色本质属性的依据是:办学的核心是办"教育";育人是高校第一职能;高校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育人质量。在对办学特色内涵的界定上,不能简单地解析概念或将学科特色等同于办学特色。明确育人属性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本质属性,目的在于坚守育人是办学的根本出发点,不至于因为追求"特色"而淡化育人这一根本。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办学特色 育人属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旺
权利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话语,但对于权利的理解却充满争议,权利之争的背后是文化的差异。权利并非先验的普适价值,而是由文化所建构。文化不仅为权利的界定和证明提供理由,而且影响权利的优先性和排序。但包括生存权和安全权在内的基本权利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权利的普遍性诉求与特殊文化之间的冲突只能通过文明对话的方式来化解,对话将不断拓展权利的哲学基础并建构更为广泛的权利共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勇华
大学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思想库的重要源泉,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承担有重要的职责。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往往就处于各种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交锋地带,在促进不同文化的沟通和融合、共存与共享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与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大学和谐文化要求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不断凝练和弘扬大学精神,培育和强化大学文化特色,创新和发展大学文化形式,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大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晓松 杨礼宾 王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那么,如何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发展之路,如何切实有效地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如安
特色大学需要建设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按照生态学适应性、多样性、平衡性、动力性、共同演进性的原则,结合区域文化特点,使区域文化与大学生态建设之间相互适应、多样选择、相互平衡、相互驱动、共同演进,既能促进对区域文化的研究,又能促进大学的特色建设。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凸显区域文化,建设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大学,以避免大学的同质化发展,推动我国特色大学建设和大学生态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彦博
随着20世纪末教育管理体制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行业类大学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文化样态。实现行业类大学特色发展必须秉持立足行业、培养行业专才、特色学科建设、多元参与治理、服务行业与区域的文化取向。其有效的文化策略包括:实施科教融合战略,落实学术卓越计划,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理事会制度,实行品牌服务策略,构建育人、学科、科研、治理与服务"五位一体"的文化体系。
关键词:
行业类大学 特色发展 文化取向 实践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