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0)
2023(2436)
2022(1937)
2021(1905)
2020(1530)
2019(3107)
2018(2999)
2017(5043)
2016(3325)
2015(3946)
2014(3971)
2013(3293)
2012(3057)
2011(2682)
2010(2682)
2009(2393)
2008(2498)
2007(2288)
2006(1951)
2005(1747)
作者
(6888)
(5765)
(5691)
(5590)
(3640)
(2828)
(2715)
(2258)
(2195)
(2189)
(1985)
(1926)
(1860)
(1817)
(1757)
(1748)
(1739)
(1735)
(1646)
(1620)
(1448)
(1398)
(1383)
(1380)
(1380)
(1378)
(1310)
(1231)
(1206)
(1205)
学科
管理(7627)
(6347)
企业(6347)
教育(6311)
(6304)
经济(6294)
(5536)
中国(4341)
理论(4323)
文化(3697)
政治(3220)
业经(3196)
思想(3166)
思想政治(3106)
政治教育(3106)
治教(3106)
工作(3097)
德育(3086)
方法(3019)
教学(2959)
(2481)
产业(2426)
研究(2422)
(2360)
(2251)
(2238)
学校(2235)
(2221)
企业经济(2022)
市场(1929)
机构
大学(43007)
学院(38055)
研究(12634)
管理(12506)
理学(10767)
理学院(10563)
管理学(10235)
管理学院(10143)
(9658)
经济(9268)
(9190)
(8925)
师范(8906)
教育(8505)
中国(7242)
师范大学(7165)
科学(6647)
(6220)
北京(5950)
(5749)
中心(5397)
(5047)
(5005)
(4963)
财经(4581)
研究所(4477)
业大(4284)
(4191)
技术(4161)
职业(4019)
基金
项目(24864)
研究(22691)
科学(19835)
基金(16031)
社会(14090)
社会科(13115)
社会科学(13110)
(12809)
教育(12720)
国家(12608)
科学基金(10847)
成果(10627)
编号(10495)
(10435)
(9041)
课题(8326)
基金项目(8070)
(7574)
大学(7484)
项目编号(6868)
规划(6484)
(6141)
重点(6051)
研究成果(5924)
(5850)
资助(5649)
(5592)
(5524)
(5494)
教育部(5465)
期刊
教育(18535)
研究(15751)
(12737)
经济(12737)
中国(12265)
大学(6740)
学报(6375)
科学(5041)
(4977)
管理(4857)
图书(4671)
学学(4671)
高等(4574)
(4349)
高等教育(3917)
书馆(3762)
图书馆(3762)
职业(3542)
农业(3190)
(2919)
财经(2659)
技术(2615)
成人(2526)
成人教育(2526)
社会(2526)
(2446)
论坛(2446)
(2381)
(2372)
社会科(2189)
共检索到62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一、公共治理与大学治理治理问题首先由世界银行针对国际援助中的有效性问题而提出,然后,它被广泛地用于讨论公共部门的效率问题。与此同时,作为公共领域组成部分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也把治理作为解决自身效率问题的一个内容加以看待。因此,不难理解,公共治理与高等教育治理问题的起初讨论多与市场化和私有化等话题联系在一起,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新近反映。我在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访学时的合作导师丹尼尔·利维(Daniel Levy)教授是一位研究私立高等教育的专家,他应邀于2001年来北大参加我们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孟瑞华  
中华传统家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表征,通常以家训、家规、家教方式呈现出来,其深邃的文化意涵体现为:以修身为第一要务的家庭学风;以齐家为目的的家庭美德;以报国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仕风。启迪我们,在家风建设中:建立以家庭德育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以家风带动民风;树立优良的家庭学风,建设学习型家庭;研修高效的家教方法,涵育教育家型家长;引领人们的精神家园,增强其文化自信和获得感;滋养国人的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谭诗赞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预算治理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公共预算治理不仅是一个预算收支测算的会计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公共利益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中国在公共预算治理中面临着行政集权强化和民主控权虚化的现实挑战。推进现代公共预算治理的良善发展,需要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的协同治理,以此更好地发挥现代公共预算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国荣  王艳丽  
“八景”文化起源于魏晋,成熟于两宋,至明清广播于全国,其将文学、绘画、美学及价值观念等融合一起,成为延续千年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新时期,“八景”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将展现出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欣翰  
神农或者神农氏,一般认为是汉族神话传说中农耕技术的发明者,关于他的所有传说,都围绕其对农耕技术的发明而衍生。神农的核心身份为农业神,"神农"一词的本义与另一农业神形象"后稷"之名等效,都是指对农业的发明和引出,并含有诸侯、首领之义。对神农祖先神身份的认同主要源于神农神话与炎帝神话的合流,这一合流始于西汉,成熟于晋代。战国时期,崇古思潮盛极一时,神农在这一历史浪潮中被推出,这一形象据农生民,以农教民,对农耕文明生态中道德伦理的成立具有极其关键和特殊的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国荣  王艳丽  
“八景”文化起源于魏晋,成熟于两宋,至明清广播于全国,其将文学、绘画、美学及价值观念等融合一起,成为延续千年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新时期,“八景”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将展现出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和少英  刘利  
彝族支系姆基颇族群的民间信仰以“万物有灵,灵魂不灭”为核心理念。在与灵魂信仰相关的各类仪式中,姆基颇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包头、净水以及鸡蛋等物进行三位一体组合,用以表征灵魂意象,其实质是体现人们对安全、饮食以及繁衍生息的根本诉求。这些象征物在仪式中反复出现,成为姆基颇对灵魂观念理解与阐释的通属意象物,由此达成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统一,构成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以及彼此之间的稳固联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兴成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和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举足轻重。高职院校肩负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其办学的“治本之策”是通过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制度的系统化、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治理手段的数字化以及治理环境的协同化,更好地完善治理体系,改革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小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占据了全球治理的道义制高点,在全球治理进程中不断释放出巨大的价值效应,为全球治理从世界之乱走向世界之治提供了中国方案。其中明确的全球治理价值目标,以建设“五个世界”描绘出全球治理所追求的理想蓝图,为全球治理走向提供价值引领;提出的全球治理价值原则,则在联合国宪章的框架内提出,以其强制性和权威性为国际社会在既定轨道上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保障;重塑的全球治理价值理念,以其非强制性和软约束性潜移默化影响全球治理效能;开辟的全球治理新路径,跳出世界之乱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适应了全球治理的现实需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雄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中学与大学都开设了的主要课程,而这一课程开设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给国家与社会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大学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衔接不到位,二者之间的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与递进性,教研活动处于割裂的状态。本文旨在立足新时代下大学和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衔接的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打破学段之间的壁垒,实现大学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秋云  张钱  
应用型大学强调服务,其服务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体现于各项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服务除了凸显社会服务,还包括服务师生生活学习、服务教学科研。大学治理文化具有改革性、开放性、凝聚性、服务性等特点,其体系包括观念层、制度层、行为表现层三个层面。从以人为本理念、诚信契约观、系统思考观念出发,分别探讨了塑造"尚贤""尚同"的精神文化、完善"有范""有力"的大学治理制度、创建"善能""善行"的服务共同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耀锋  
随着项目制对我国农村治理的影响力渐增,"项目进村"如何有效激发农村治理活力成为农村治理创新的关键。相关研究聚焦于政府视角和宏观层面,对村庄回应还少有关注。村庄回应包括交相作用的三个层面:对自身利益诉求和资源的感知,对外来行动主体之诉求和影响的评判与认同,互动方式的选择与社会行动的实现。基于不同类型项目的调研发现,三个层面各有其特点且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村庄回应水平及效能的低下使"项目进村"意外效应不断,难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以村庄回应为理论视角和实践面向,有利于探明"项目进村"的实践逻辑与问题成因。只有优化村庄回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支农资源的积极作用以及"项目进村"对农村治理活力的撬动效应。
[期刊] 求索  [作者] 滕玉成  臧文杰  
基层治理主体间良性互动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治理主体的关系互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境。从认知层面归因,关系互动困境源于主体认知偏误和关系认知偏误,由此导致对治理主体间关系的界定偏差。这种偏差包括界定内容不全面和界定所涵摄主体类型不完整两种情况。对此,可整合元治理、协同治理、网络化治理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依据,萃取"差序"这一本土社会文化概念,将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界定为"差序—协同"关系,阐述其特征,诠释其生成互动逻辑,并提出相应实现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明星  杨瑞  隋梦园  
推进职业院校应急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有效开展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意涵解读、成因解剖审视我国职业院校应急治理过程并建构我国职业院校应急治理尺度的实践解答,形成以国家权威性治理、社会支持性治理与学校自律性治理为核心尺度的圈层共治结构,为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应急治理能力提供了多元化结构主体协同治理的现实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