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2)
- 2023(2270)
- 2022(1892)
- 2021(1861)
- 2020(1455)
- 2019(2973)
- 2018(2830)
- 2017(4772)
- 2016(3075)
- 2015(3650)
- 2014(3503)
- 2013(2853)
- 2012(2613)
- 2011(2410)
- 2010(2580)
- 2009(2314)
- 2008(2403)
- 2007(2178)
- 2006(1992)
- 2005(1869)
- 学科
- 管理(7914)
- 济(6364)
- 经济(6299)
- 业(5742)
- 企(5593)
- 企业(5593)
- 教育(5490)
- 中国(4091)
- 理论(3172)
- 工作(2966)
- 教学(2826)
- 政治(2592)
- 思想(2571)
- 财(2560)
- 农(2483)
- 制(2466)
- 思想政治(2458)
- 政治教育(2458)
- 治教(2458)
- 德育(2449)
- 业经(2434)
- 体(2351)
- 方法(2199)
- 学校(1921)
- 体制(1846)
- 务(1792)
- 财务(1791)
- 财务管理(1787)
- 企业财务(1747)
- 划(1705)
- 机构
- 大学(41936)
- 学院(35858)
- 研究(13299)
- 管理(12062)
- 济(10540)
- 理学(10387)
- 理学院(10216)
- 经济(10148)
- 管理学(9943)
- 管理学院(9860)
- 京(8945)
- 教育(8136)
- 中国(7908)
- 范(7877)
- 师范(7859)
- 科学(7005)
- 师范大学(6448)
- 财(6253)
- 北京(5911)
- 江(5859)
- 所(5698)
- 中心(5543)
- 院(5264)
- 研究所(5073)
- 财经(4903)
- 州(4617)
- 经(4499)
- 农(4421)
- 业大(4393)
- 研究院(4197)
共检索到60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作宇
大学治理不能忽视伦理基础。《大学》中所提出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时代价值。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和止于至善的理想高度契合。在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至善"的内涵不断丰富,也需要理论和实践来关注和丰富。在知识转移、知识创价和知识价值革命成为大学新兴话语的背景下,大学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大学治理现代化不是外在于大学目的的工具性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依靠人的现代化来推动。人的现代化和"止于至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大学治理要检讨现实问题和症候,需树立和强化"从善治到至善"的理念。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治理伦理 善治 至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荣辉 金生鈜
大学的伦理德性是大学在追求文化理想和实践大学的道德使命过程中所形成的卓越品质。大学的伦理德性渗透在大学精神、组织文化、治理方式、教学实践、社会责任、科学研究等方面,是大学作为道德性组织的重要象征。大学要注重伦理德性的养成,不断建构大学完备的道德生态系统,彰显大学卓越的道德品性。大学的伦理德性及其生成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途径、方式与结果,是大学发展的构成性条件。伦理德性的卓越是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大学 伦理德性 内部治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正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全面修订,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法律制度保障,意义深远。值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相关科技、法律专家,重点从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科技伦理治理、学风作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等角度,阐释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研究人员、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伦理治理 《科学技术进步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生态治理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当今社会任何国家和地区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标,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上升到战略高度,相继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发展理念与定位,并将"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这种新的文明形态的时代价值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恢复生态平衡和实现生态正义的时代自觉和责任担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钟高 韩立军
伦理与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伦理是会计准则存在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会计准则应当以公正为伦理基础,准则的公正性表现为分配公正。然而,由于属于结果公正范畴的分配公正往往难以客观地评价和衡量,准则的分配公正只能通过程序公正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从准则制定的价值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认定和赔偿(矫正正义)、准则制定程序三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公正性进行初步评价。
关键词:
公正 伦理 会计准则 程序公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纪年 白红菊
本刊编发一组经济伦理方面的论文,是为迎接全国经济伦理学研讨会在河南财经学院召开所做的理论准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生活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伦理文化、伦理理念和规则体系。这就是经济伦理学之所以在我国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从而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的深层原因。专家们分别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中国经济伦理学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以及建构新的经济伦理理念和规则,经济与伦理的内在关联,市场经济秩序整治中道德的特殊作用,市场性竞争主体与市场道德秩序,企业合力文化建设的伦理基础等方面,作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有利于学界同仁打开思路。同时,也有抛砖引玉之功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苏娜
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责任教育的伦理基础看,当前责任教育主要以信念伦理为主导,导致了责任行动的普遍欠缺。欲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扩展责任教育的伦理基础,以责任伦理弥补信念伦理不足,使得青少年行为既出于责任又符合责任。加强责任伦理教育是未来青少年责任教育改进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育者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责任水平,从而使其产生履行责任的内驱力;指导学生在持续练习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增进承担责任的行为;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日常社会生活情境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炬航 林影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无法确立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确立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有赖于人的定义的更新。启蒙运动把人定义为"理性的人",只有这一定义转化为"诗性的人",生态文明的建立才具备前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旭 黄妙欣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是各国电子化政府改革深化面临的重要议题,也是学界探讨的关键话题。其中,伦理治理原则如何建构以及如何与伦理管理实践进行适应性互构成为首要问题。英国政府基于循证治理理念,探索出典型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模式。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根据英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相关文件,归纳英国公共部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原则的建构证据与内容层次,同时以英国公共生活准则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和公共标准审查为例,呈现并提炼出“原则引导-原则应用-原则嵌入”的循证式行动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志燕
"善"作为一个最为常见的评价术语,是元伦理学家一直致力探讨的问题。从"善"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来看,它经历了一个由事实性述词逐渐地向评价性的赞词转化的过程。而且,"善"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具体语境中其内涵、性质、用法及功能各不相同。对"善"的元伦理分析,是科学、正确地使用"善"这一术语,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之关键。
关键词:
元伦理学 善 内涵 性质 用法及功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瑜 周江伟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的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这些文件通常采取“原则主义”的策略,通过提取“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对伦理共识进行清单化的列举。这种策略固然有益于回避争议、促进协同,但也难免在具体情境中陷入概念模糊和自相矛盾。为了明晰概念、澄清语境、促进对话,本文搜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88份原则文本,在伦理学理论脉络中定位人工智能治理核心议题和相关主张。研究发现治理原则围绕着价值立场、价值目标和正义原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在不同的理论脉络和现实情境中,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系统的问题域。推动人工智能的治理实践,需要在静态的对话框架之上进一步构建动态的规制措施,而整合原则文本的伦理基础和治理框架,有助于推动抽象的伦理主张转变为具体的治理实践,以应对复杂现实情境中的道德选择和行动需求。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原则主义 治理 伦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惠玲
美国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是各大学对本校研究人员在从事以有生命的个体为受试者进行生物医学、社会学和行为研究时进行审查、监督的机构,其目的是保护那些作为研究对象的受试者的权利和福祉。《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和《贝尔蒙特报告》是其运作的伦理基础,联邦和州的法规法令是其运作的法制基础,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是其具体操作的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蒲昌伟
国际环境法的环境伦理学依据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长期论战,这给国际环境法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理论上的困惑。澄清这个问题,并进一步确证出国际环境法的环境伦理学依据及其伦理基础是很有理论和现实必要性的。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超越的环境伦理观"这个理论逻辑之上的。作为深具广泛共识性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正是"超越的环境伦理观"的最完美的体现,构成了国际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逻辑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磊
发达的经济不仅为科技创新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伦理方面的隐患。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科技伦理治理挑战时,政府、专家和公众等主体如何达成合作来共同打开科技伦理治理的“黑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选择科技伦理治理中政府、专家和公众这3类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主体,基于科技伦理治理的内容,对“知识共生产”的概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知识共生产研究框架,分析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基础性功能与其对应的实现方式。研究认为,政府(治理知识型生产者)、专家(专业知识型生产者)和公众(助力知识型生产者)共同参与到科技伦理风险问题的治理过程,分别具有政策架构支持、知识储备运用和外在助力推动的基础性功能,并分别通过政策支持实现方式与宏观架构治理方式、知识储备作用方式与知识实践运用方式、现实动因推动方式与外在助力参与方式来发挥政府知识的治理作用、专家知识的专业作用和公众知识的辅助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共生产,进而推动科技伦理风险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可以从框架、视角和理念三方面深入展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靳文辉
宏观调控行为是重要的政府行为之一,宏观调控行为欲发挥效力,必须具备伦理上的"善"和正义性,即必须符合正义性的要求。政府宏观调控行为所要实现的正义是现代制度伦理中的分配正义、规则正义、经济民主和实质公平。宏观调控的伦理正义性应通过宏观调控的制度化与体系化、宏观调控决策中的协商民主与大众参与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
宏观调控行为 伦理基础 正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