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
2023(1655)
2022(1350)
2021(1395)
2020(1107)
2019(2259)
2018(2126)
2017(3444)
2016(2415)
2015(2939)
2014(2835)
2013(2197)
2012(1968)
2011(1851)
2010(1910)
2009(1690)
2008(1723)
2007(1568)
2006(1468)
2005(1299)
作者
(4724)
(4000)
(3952)
(3933)
(2520)
(1948)
(1841)
(1589)
(1538)
(1533)
(1389)
(1308)
(1291)
(1267)
(1249)
(1213)
(1208)
(1179)
(1155)
(1140)
(1011)
(972)
(965)
(965)
(957)
(948)
(912)
(867)
(863)
(853)
学科
管理(6252)
教育(4939)
(4454)
(4361)
企业(4361)
(3751)
经济(3742)
中国(2945)
工作(2659)
政治(2450)
教学(2432)
思想(2400)
思想政治(2355)
政治教育(2355)
治教(2355)
德育(2351)
理论(2285)
(2022)
(2001)
(1974)
学校(1824)
(1745)
体制(1624)
(1531)
财务(1531)
财务管理(1527)
企业财务(1504)
业经(1488)
公司(1387)
研究(1383)
机构
大学(31276)
学院(25550)
研究(9134)
管理(8627)
理学(7484)
理学院(7365)
管理学(7125)
管理学院(7072)
(6916)
经济(6653)
(6582)
教育(6569)
(5939)
师范(5929)
中国(5104)
师范大学(4793)
科学(4462)
北京(4342)
(4295)
(4164)
中心(3816)
(3714)
(3520)
财经(3416)
(3232)
(3153)
研究所(3117)
业大(3088)
研究院(2957)
(2798)
基金
项目(16848)
研究(15506)
科学(13559)
基金(11003)
社会(9666)
教育(9277)
社会科(8964)
社会科学(8959)
(8754)
国家(8634)
科学基金(7537)
成果(7285)
(6981)
编号(6927)
(6164)
大学(6054)
课题(5811)
基金项目(5495)
(5119)
项目编号(4511)
规划(4430)
(4278)
(4252)
研究成果(4189)
重点(4098)
教育部(4014)
(3969)
资助(3939)
(3902)
高校(3883)
期刊
教育(14759)
研究(12129)
中国(9489)
(8426)
经济(8426)
大学(5094)
学报(4397)
高等(4014)
(3788)
高等教育(3421)
管理(3310)
科学(3278)
(3264)
学学(3148)
图书(2932)
农业(2466)
职业(2405)
书馆(2287)
图书馆(2287)
成人(2101)
成人教育(2101)
财经(1935)
(1909)
教研(1748)
高教(1748)
社会(1734)
(1717)
技术(1522)
(1497)
社会科(1426)
共检索到44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一、治理什么:大学治理的内容要素探析治理什么,从大学外部说,就是要协调大学、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总的要求就是要政府对大学实行管、办、评分离,使大学能面向社会依法独立自主办学。从大学内部说,就是要协调大学内部的各种组织、各种工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拉尔夫·A.科萨  弗吉尼亚·梅林提都  刘兴坤  
2001年,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国家"这一概念,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后来南非加入进来。对很多人来说,金砖国家意味着世界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因为这些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不断增加,同时追求更多地参与全球政治事务。有人认为其日益增长的实力和对于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追求,形成了对西方主导的国际体制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邬大光  
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走过了123年的历史,但我国近代大学产生以来,只有过去的40年是稳定、发展和没有"断裂"的40年,是难得的"黄金"发展期。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且以研究高等教育"谋生"的学者来说,我既是亲历者,又是见证人,因此,对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展的讨论,有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大学是什么?这是高等教育哲学基本的、首要的问题。对此问题,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有许多精妙论述,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作出了回答;优秀的大学校长也应有自己的理解,但自觉地反复地探寻这一问题的大学校长并不多见。不直接去探讨"大学是什么",而多多去了解大学有什么样的特点,把较为理论性的问题和较为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对"大学是什么"的理解。大学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造,它因神奇而神圣,保持对大学的神秘感,而不企图对"大学是什么"寻求一个最终的答案,是一件好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涛  
伴随着人类政治管理模式由管理诉求走向治理诉求,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式都纷纷发生了结构转型,教育作为公共事务的核心环节,必然也被融入到公共治理的整体框架视界之中。在中国语境下,教育公共治理也正在经历着教育公共治理主体转型、教育公共治理方式转型、教育公共治理过程转型三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在变化中,面向中国教育实践的治理又呈现出与西方治理不同的现实特征。在认同和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公共治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和建构教育公共善治,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解决和思索中国教育发展问题,这为中国教育摆脱深层危机和本质困境提供了现实可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明义  
对于国人来说,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密切地关注着大学这类组织。从宏观层面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两大战略。高等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引领文化和服务经济社会的重任。无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人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德里克·博克  曲铭峰  
美国现行大学治理体制中的四个主要参与方——校董、学术领袖、教授和学生各有其优势和弱点,"共享的治理"的成功取决于上述四方的互信与合作。美国现行大学治理体制运行正常,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性变革的必要。但这种"共享的治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与完善之处,如有必要改善校董的遴选方式,吸引最受尊敬和负责任的教授参与治理,在学术领袖和教授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加相互信任与携手合作的和谐关系等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司马义·阿不都热依木  
职业教育"协商治理"模式的提出,试图扭转传统意义上政府一元化的治理模式。但在"协商治理"模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忽视了治理主体与治理能力、治理责任之间的关系,认为"协商治理"是职业教育善治的最佳方式,显然这是一种误区。职业教育"协商治理"模式本身是一种较好的治理模式,但这个模式中不能忽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否则将无法发挥"协商治理"应有的作用。因此,只有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协商治理",才能够真正体现治理主体、治理能力与治理责任的对应,才能够真正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明确政府主导下的"协商治理"模式目标之后,需要从法律政策、产品与服务、经费支持、办学自主权、质量监控等八个方面来明确政府的治理责任定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学良  
大学的理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演进阶段 ,当今世界一流大学能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大学理念完好地整合于一身。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必须是研究型大学 ,以研究作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研究型大学有严格的评价标准 ,包括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基金的数量、师生比例、办学的硬件设施、财源、毕业生的声望和成就、学校的学术声望等。“普遍主义”是世界一流大学必备的精神气质 ,其师资和学生来源、研究和教学内容必须是国际性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哲学与大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哲学与一流大学的建设有何关系?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大学诞生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学自身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德国大学的事实,古典大学的某些传统,以及我们自己的事实,都能够说明一些观点。事实证明,自从近代大学不断发展起来,科学与哲学就有了它们共同的理想安憩之地,有了它们共生共盛共荣的最好家园。没有什么能够跟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更能说明无用之大用的,没有什么能够比大学更能理解这一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任何时代,大学之所以是大学都有赖于我们对大学共同底线的坚守。早期的大学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时至今日,大学已成为整个人类共享的智慧之花。大学的理想在于实现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间的平衡,20世纪研究型大学的兴起破坏了这种平衡,近年来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又显示出企业化可能正在突破大学的传统边界。当今时代,理性大学和文化大学已逐渐衰落,以研究型和创业型为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正成为时代的宠儿。但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是政府和企业想要(want)的大学,而非我们需要(need)的大学。我们需要的是致力于人的自由和解放事业,能够培养"好人"的"好大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从清  
江苏某大学推出"十二星座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12个星座,根据流行的星座性格特点打造不同内容的讲座,让同一星座的学生一起上课。此举虽然深受学生欢迎,却招来一片质疑。很多人认为,星座这种东西自娱自乐还是可以的,但搬上课堂就不靠谱了。(据《京华时报》报道)不可否认,时下大学生"溜课"现象已成各地高校的通病之一,很多学校都在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韩立文  程栋昱  欧冬舒  
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探索如何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然而,对“世界一流”这个概念至今还没有一致的解释。本文尝试对这一概念进行可操作化的定义,首先在概括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的发言和文章的基础上,回顾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关特点;其次,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排名的决定因素。如果排名靠前的大学可以被认为是达到了世界水平,那么对排名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将可以预测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因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秋衡  
又逢一年毕业季与迎新季的交替,毕业生离校结束了大学生涯,而新生迎来他们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从迎新到未来毕业的过程中,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学生从学校带走什么才算得上优质毕业生?一直以来,学生在学期间课业成绩成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毕业、就业情况作为高校工作考核标准之一,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检验。这种直观性的评判标准
关键词: 毕业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