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5)
2023(15303)
2022(13483)
2021(12634)
2020(10652)
2019(24408)
2018(24078)
2017(46526)
2016(25925)
2015(29323)
2014(29183)
2013(28403)
2012(26416)
2011(23978)
2010(24134)
2009(21692)
2008(21334)
2007(18993)
2006(16780)
2005(14627)
作者
(72675)
(60155)
(59815)
(57326)
(38714)
(28941)
(27312)
(23565)
(22999)
(21897)
(20616)
(20454)
(19270)
(19103)
(18769)
(18549)
(18037)
(17860)
(17383)
(17303)
(15080)
(14914)
(14536)
(13732)
(13538)
(13508)
(13458)
(13350)
(12226)
(12004)
学科
(97897)
经济(97693)
管理(73348)
(70466)
(59128)
企业(59128)
方法(47081)
数学(40084)
数学方法(39616)
中国(30237)
(27737)
(26738)
业经(22242)
(21237)
地方(19999)
理论(19670)
(19294)
农业(18088)
(17833)
贸易(17827)
教育(17451)
(17284)
(16958)
财务(16888)
财务管理(16857)
(16593)
技术(16463)
(16121)
企业财务(16096)
(14934)
机构
大学(363469)
学院(359750)
管理(141400)
(140981)
经济(137622)
理学(122741)
研究(121400)
理学院(121333)
管理学(119225)
管理学院(118523)
中国(86603)
(76857)
科学(73524)
(66861)
(60395)
(55836)
研究所(54808)
中心(54287)
(53966)
财经(53590)
业大(52140)
(51042)
师范(50645)
北京(48842)
(48807)
(44386)
农业(43413)
(43115)
经济学(41975)
师范大学(40666)
基金
项目(244014)
科学(192978)
研究(182884)
基金(176003)
(151849)
国家(150503)
科学基金(129607)
社会(114695)
社会科(107959)
社会科学(107928)
(95458)
基金项目(92677)
教育(87956)
自然(83643)
自然科(81688)
自然科学(81669)
(81229)
自然科学基金(80227)
编号(75797)
资助(73123)
成果(63150)
(55447)
重点(54755)
课题(53940)
(51648)
(50367)
教育部(48116)
大学(47195)
创新(46675)
项目编号(46579)
期刊
(154148)
经济(154148)
研究(110234)
中国(73552)
教育(56575)
学报(55923)
管理(51381)
科学(51096)
(50364)
(49845)
大学(43754)
学学(39876)
农业(34977)
技术(33933)
(31347)
金融(31347)
财经(26429)
业经(24633)
经济研究(24207)
(22489)
图书(19773)
问题(19600)
(17563)
职业(17142)
理论(16967)
科技(16818)
技术经济(16557)
(16324)
(16119)
论坛(16119)
共检索到532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欧阳忠明  王燕子  
每一名大学毕业生都要进入工作场所,适应职业生涯早期生活。许多研究者从学校维度和组织维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然而,很少有学者从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关系构建出发探讨二者的关系。基于3年跨度的纵向研究,以江西高校毕业生为研究群体,根据LGC和Mplu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研究表明,社会积极型策略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社会回避型策略则与职业倦怠呈现正相关,从而有效地论证了大学毕业生社会性策略与早期职业生活的关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卫静芬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可雇佣性不足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论文阐释了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理论,依托上海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情况作了调查研究,从而从高校和学生层面对开发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提出建议,以实现大学生就业最大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兆波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逐渐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就业形势严峻意味着失业存在的普遍性,大学毕业生最常遇到的就是结构性失业。为应对结构性失业,文章提出大学毕业生应尽快改变自我主观意识,调整就业心态,充实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收集就业信息,以及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等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志凤  汪霞  郁诗铭  
本研究以就业能力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对高校课程的诸多结构性要素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毕业生对本科各类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佳,且存在专业差异;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需求;各类课程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浮于表面;毕业生胜任工作能力与市场所需能力差异巨大。基于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大学课程结构性调整的策略:增设通识课程;重点建设与更新专业基础课程;调整实践课程与素质课程比例及类别,实践课程需分阶段实施;吸纳行业精英参与课程设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胡桂英  
择业观念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的月收入呈正相关;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端正择业态度,转变择业观念,从而有利于其职业地位的获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谭日辉  
人力资本对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其职业地位获得机会与职业地位获得质量的影响不同。外貌条件、所学专业只对大学毕业生地位获得机会有显著影响;而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地位获得机会和获得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高校必须拓宽专业口径,培养综合性人才,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高度重视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强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才能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汪希  
就业储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兼职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大学生自身必须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健康体魄的锤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忠卫  毕学进  
文章提出初次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违背模型,揭示了心理契约发生破裂的前因后果,指出薪酬福利、自我提升、文化观念、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是影响初次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契约违背的因素,心理契约违背会对个体、企业造成多重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拓宽沟通渠道、构建文化氛围、打造提升平台等六个方面提出防范心理契约违背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瑞林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难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明安  张辉  张燕华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已占到社会新增可就业岗位的一半,他们的就业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历年社会可就业岗位总量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构造出能客观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特征指标,并以此得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出现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特征,可供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刘翠花  
本文利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微观调查数据,基于性别和院校层次视角对大学毕业生工资决定方程进行估计,并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解。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教育收益率与院校层次呈正相关,同一院校层次中男大学生教育收益率高于女大学生。工资差异分解表明,性别工资差异与院校层次呈负相关,院校层次越低,性别工资差异越大;在总差异中,市场歧视部分远高于禀赋特征差异,性别歧视现象严重,分解项中受教育年限差异是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工资差异和市场歧视的重要因素,且工作经验对于男大专生更重要,政治面貌对于女大学生更关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平  赵文元  
根据研究假设,以346份问卷调查结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求职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业服务满意度正向显著影响求职绩效,就业服务满意度和求职绩效现状处于中等水平。据此,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毕业生求职绩效,本文从法律法规、机构建设、经费支持、服务技术、培训等层面提出了较为翔实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抗私  刘翠花  
本文利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微观调查数据,基于性别和院校层次视角对大学毕业生工资决定方程进行估计,并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分解。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大学生教育收益率与院校层次呈正相关,同一院校层次中男大学生教育收益率高于女大学生。工资差异分解表明,性别工资差异与院校层次呈负相关,院校层次越低,性别工资差异越大;在总差异中,市场歧视部分远高于禀赋特征差异,性别歧视现象严重,分解项中受教育年限差异是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工资差异和市场歧视的重要因素,且工作经验对于男大专生更重要,政治面貌对于女大学生更关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春冰  崔小勇  蒋承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从具有哪些特征的毕业生会选择教师职业、什么动机促使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两个方面进行分性别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大学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概率显著低于女性;选择教师职业的男性和女性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薪酬和就业选择方面,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起薪低于选择其他职业的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概率更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职业收入差距在男性毕业生群体中更加显著。选择教师职业的女性更注重职业符合兴趣爱好、职业稳定性以及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也更容易对所选工作的稳定性、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的独立自主性感到满意。给定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选择教师职业的毕业生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工资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