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4)
2023(10544)
2022(9387)
2021(9027)
2020(7590)
2019(17542)
2018(17642)
2017(33994)
2016(18771)
2015(21566)
2014(21678)
2013(21111)
2012(19181)
2011(17131)
2010(16995)
2009(15348)
2008(14839)
2007(13071)
2006(11527)
2005(9714)
作者
(52229)
(43032)
(42865)
(40853)
(27499)
(20743)
(19658)
(17130)
(16518)
(15366)
(14869)
(14366)
(13586)
(13461)
(13149)
(13039)
(12901)
(12807)
(12357)
(12169)
(10695)
(10631)
(10213)
(9877)
(9749)
(9691)
(9550)
(9547)
(8628)
(8531)
学科
(70259)
经济(70067)
管理(52580)
(49513)
(42388)
企业(42388)
方法(34555)
数学(28478)
数学方法(28159)
中国(21304)
(19767)
(17278)
业经(17147)
(15871)
理论(15307)
地方(14350)
(13729)
教育(13667)
农业(12927)
(11838)
贸易(11833)
(11725)
(11482)
技术(11338)
(11103)
财务(11020)
财务管理(10999)
环境(10598)
企业财务(10445)
(9726)
机构
大学(264133)
学院(257364)
管理(106308)
(96045)
经济(93699)
理学(92899)
理学院(91858)
管理学(90132)
管理学院(89661)
研究(82278)
中国(58563)
(56317)
科学(52103)
(43679)
(40046)
业大(38639)
(38221)
中心(37523)
(37264)
师范(37007)
研究所(36629)
(36613)
北京(35848)
财经(35561)
(32307)
(30211)
师范大学(29953)
(29918)
农业(29597)
经济学(27430)
基金
项目(180760)
科学(142457)
研究(135426)
基金(130173)
(111600)
国家(110610)
科学基金(95980)
社会(84764)
社会科(79294)
社会科学(79266)
(70820)
基金项目(70092)
教育(63623)
自然(62395)
自然科(60949)
自然科学(60937)
自然科学基金(59823)
(59535)
编号(56882)
资助(53197)
成果(47188)
(40050)
重点(39491)
课题(38843)
(37501)
(37112)
大学(35842)
项目编号(35436)
教育部(34747)
创新(34586)
期刊
(103795)
经济(103795)
研究(77716)
中国(51302)
学报(40606)
教育(40299)
管理(37532)
科学(36904)
(35138)
(32111)
大学(32018)
学学(28494)
农业(24983)
技术(22201)
图书(18410)
(18298)
金融(18298)
业经(17373)
财经(16819)
经济研究(15596)
(14171)
理论(13422)
问题(13292)
科技(13261)
实践(12548)
(12548)
情报(12346)
书馆(12279)
图书馆(12279)
技术经济(12238)
共检索到371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容易遭到侵害,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就业权益保障社会支持网络,是当务之急、应势之需。当前的社会支持网络,各类支持主体之间缺乏协调联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彰显,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制约着就业权益保障的实际成效。要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主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理论自觉和实际能力,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各种就业权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翔  
马斯洛需求原理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获得就业权益保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维度,职业生涯中的大学生有权利获得从生理到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这也是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就业者的必要保障。探讨大学生就业权益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就他们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进行讨论,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和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宏军  李传荣  陈洪安  
在对中国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对就业绩效影响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建构的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的概念模型,主要选取社会网络资源和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来研究大学生社会资本,同时使用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的两个维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绩效。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已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显性因素。大学生毕业在求职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本,会对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关系,同时,还能够相应的缩减就业成本。社会资本对就业绩效影响研究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取得良好的就业绩效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强  
只有把风险概念引入就业观念中,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才拥有实际意义。文章从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的内涵入手,回顾学业界对大学生就业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风险从个体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对社会所构成的危害,在新的视野下提高大学毕业生维权意识,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管理风险能力,慎重选择专业等方面规避就业风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远秀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是高校扩招引起的,也不是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和高校培养模式造成的,而是不合理的现行社会继替规则造成的,体制外部门就业空间狭小,体制内部门不合理的职位继替规则导致不合理的职业继替,严重的低学历占位挤占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要使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必须改革现行社会继替规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汪希  
就业储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兼职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大学生自身必须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健康体魄的锤炼。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月琳  闫希敏  
本研究关注当前大学生就业信息搜寻行为,着重探讨他们在搜寻就业信息时使用的信息源、使用特点及选择原因。研究以18位求职成功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样本,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获取数据,通过定性与定量数据处理分析访谈数据。研究揭示,大学生主要选取两大类信息源,即线下和网络信息源。前者包括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社会实践和实习场所、社会关系等;后者则包括招聘网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用人单位官网、校园BBS、社交网络等。此外,大学生在选择不同的信息源时主要从信息质量、信息数量、时间因素、反馈效率、成本、外部推力等维度考虑,并基于一定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使用单一信息渠道的比例较低,综合使用多个搜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众  
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4.6%、2005年为87.7%,2006年初次就业率中有三成毕业生难以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本文通过“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这一框架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回答如下问题: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上是否达到最优?这样的市场是否是有效的市场?是否存在资源配置的扭曲?如果存在配置的扭曲与效率的缺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平  赵文元  
根据研究假设,以346份问卷调查结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求职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业服务满意度正向显著影响求职绩效,就业服务满意度和求职绩效现状处于中等水平。据此,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毕业生求职绩效,本文从法律法规、机构建设、经费支持、服务技术、培训等层面提出了较为翔实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万春  张莹  田存刚  杨红娟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影响云南省大学毕业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