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1)
2023(11579)
2022(10203)
2021(9741)
2020(8040)
2019(18713)
2018(18527)
2017(35859)
2016(19883)
2015(22470)
2014(22734)
2013(22152)
2012(20065)
2011(18074)
2010(17902)
2009(16177)
2008(15663)
2007(13858)
2006(11845)
2005(10391)
作者
(56824)
(47014)
(46680)
(44512)
(29961)
(22668)
(21285)
(18397)
(17924)
(16893)
(16182)
(15681)
(14886)
(14784)
(14441)
(14433)
(14189)
(13925)
(13429)
(13409)
(11641)
(11424)
(11249)
(10693)
(10544)
(10492)
(10482)
(10365)
(9544)
(9251)
学科
(74039)
经济(73954)
管理(55233)
(52998)
(44143)
企业(44143)
方法(36688)
数学(31927)
数学方法(31587)
中国(21491)
(19257)
(18602)
(17299)
业经(16000)
理论(14089)
地方(13984)
(13506)
(13113)
贸易(13105)
教育(13100)
农业(12732)
(12693)
(12549)
财务(12489)
财务管理(12470)
技术(12191)
(11992)
企业财务(11914)
(11714)
银行(11676)
机构
大学(282224)
学院(275409)
管理(110928)
(105985)
经济(103557)
理学(96686)
理学院(95597)
管理学(93853)
管理学院(93355)
研究(91468)
中国(66320)
(60063)
科学(57387)
(48672)
(45532)
(43991)
业大(42336)
研究所(41693)
中心(41031)
财经(39964)
(39027)
北京(38063)
(37669)
师范(37330)
(36486)
农业(34603)
(33220)
(32093)
经济学(31524)
师范大学(30316)
基金
项目(192536)
科学(151303)
研究(140800)
基金(139589)
(121353)
国家(120342)
科学基金(103596)
社会(87222)
社会科(82555)
社会科学(82530)
(74968)
基金项目(74696)
自然(68672)
自然科(67106)
自然科学(67090)
教育(65907)
自然科学基金(65887)
(63606)
资助(57761)
编号(57519)
成果(47157)
(42795)
重点(42621)
(40177)
(39821)
课题(39702)
大学(37944)
创新(37205)
科研(37075)
教育部(36860)
期刊
(112378)
经济(112378)
研究(83965)
中国(52663)
学报(46040)
科学(41357)
管理(40045)
(39290)
教育(38526)
(35961)
大学(35561)
学学(32266)
农业(27711)
(23712)
金融(23712)
技术(22708)
财经(19778)
业经(18150)
经济研究(17796)
(16784)
图书(16083)
理论(14663)
问题(14607)
(14031)
科技(13812)
实践(13523)
(13523)
技术经济(12890)
(12576)
现代(12084)
共检索到397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众  
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4.6%、2005年为87.7%,2006年初次就业率中有三成毕业生难以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本文通过“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这一框架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回答如下问题: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上是否达到最优?这样的市场是否是有效的市场?是否存在资源配置的扭曲?如果存在配置的扭曲与效率的缺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三桂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由于市场的社会客观环境体系尚不配套,以及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王佩军  安玉海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赵文华,王佩军,安玉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进入了重大转折时期─—建立和培育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配置两个视角来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蕾  顾庆良  
日本产业布局处于调整期,企业迫切面临转型,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逐渐变化,大学教学及经营面临改革。如此背景之下,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显。基于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诸多错位,如企业规模因素影响下的人才供求、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新变化等;企业与大学之间也同样存在错位,如宽松的大学教育体系与严格的企业招聘、产学间在教学环节的分歧等。这些供需间的种种错位问题形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成为青年劳动力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鲍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急速扩大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不断加剧。本研究将聚焦面临严重就业困难的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究竟民办毕业生是否从激烈的竞争中开拓出新的就业市场?新市场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择业影响机制是什么?本研究将利用2003年6月在我国浙江、福建、上海、辽宁实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海静  马汴京  
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定量评估了扩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异质性效应。在"反事实"和"局部干预效应"概念框架下,识别出教育成就受到扩招政策差异化影响的不同群体。研究发现,因扩招而获得大学录取机会者,其大学文凭主要扮演着"敲门砖"的角色,显著降低了缺乏工作经验的新毕业生的失业概率,但并未明显改善其就业质量;那些即使未发生扩招也能继续深造者,扩招并未恶化其就业状况。因此文章认为有必要在狠抓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通过扩大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受益面等措施,切实降低弱势群体接受大学教育的"门槛",使扩招政策惠及社会各个阶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汪希  
就业储备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技能、兼职情况、自我调适技能、学习成绩及人际交往能力五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是否获得就业机会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否获奖、担任学生干部的层次及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前景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与判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后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结构的优化,大学生自身必须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健康体魄的锤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宏军  李传荣  陈洪安  
在对中国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对就业绩效影响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建构的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的概念模型,主要选取社会网络资源和实际使用的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来研究大学生社会资本,同时使用就业成本和就业质量的两个维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绩效。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已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显性因素。大学生毕业在求职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本,会对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社会资本与就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关系,同时,还能够相应的缩减就业成本。社会资本对就业绩效影响研究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取得良好的就业绩效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容易遭到侵害,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就业权益保障社会支持网络,是当务之急、应势之需。当前的社会支持网络,各类支持主体之间缺乏协调联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彰显,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制约着就业权益保障的实际成效。要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主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理论自觉和实际能力,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各种就业权益。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月琳  闫希敏  
本研究关注当前大学生就业信息搜寻行为,着重探讨他们在搜寻就业信息时使用的信息源、使用特点及选择原因。研究以18位求职成功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样本,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获取数据,通过定性与定量数据处理分析访谈数据。研究揭示,大学生主要选取两大类信息源,即线下和网络信息源。前者包括校园宣讲会、校园招聘会、社会实践和实习场所、社会关系等;后者则包括招聘网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网站、用人单位官网、校园BBS、社交网络等。此外,大学生在选择不同的信息源时主要从信息质量、信息数量、时间因素、反馈效率、成本、外部推力等维度考虑,并基于一定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使用单一信息渠道的比例较低,综合使用多个搜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