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4)
- 2023(3397)
- 2022(2867)
- 2021(2855)
- 2020(2402)
- 2019(5525)
- 2018(5221)
- 2017(8932)
- 2016(5668)
- 2015(6923)
- 2014(6686)
- 2013(6544)
- 2012(6269)
- 2011(5816)
- 2010(6070)
- 2009(5396)
- 2008(5339)
- 2007(4991)
- 2006(4676)
- 2005(4385)
- 学科
- 济(15961)
- 经济(15929)
- 管理(12738)
- 教育(9847)
- 业(9610)
- 企(7590)
- 企业(7590)
- 中国(7388)
- 方法(6907)
- 学(6097)
- 数学(5812)
- 数学方法(5706)
- 制(5377)
- 研究(5321)
- 理论(4909)
- 农(4865)
- 生(4423)
- 财(4156)
- 教学(3875)
- 度(3727)
- 制度(3721)
- 研究生(3699)
- 农业(3305)
- 业经(3281)
- 地方(3236)
- 发(3026)
- 思想(3008)
- 政治(2973)
- 环境(2890)
- 工作(2848)
- 机构
- 大学(83978)
- 学院(74870)
- 研究(33841)
- 济(24994)
- 经济(23962)
- 管理(22986)
- 中国(22783)
- 科学(22068)
- 京(20465)
- 农(18946)
- 理学(18925)
- 理学院(18571)
- 所(18381)
- 管理学(17864)
- 管理学院(17744)
- 研究所(16670)
- 农业(15178)
- 业大(14491)
- 江(14207)
- 中心(14060)
- 北京(13663)
- 范(13285)
- 教育(13077)
- 师范(13060)
- 院(12853)
- 省(12134)
- 财(12011)
- 州(10856)
- 师范大学(10537)
- 室(9990)
- 基金
- 项目(49307)
- 科学(37389)
- 研究(34397)
- 基金(33434)
- 家(30977)
- 国家(30690)
- 科学基金(24534)
- 省(20066)
- 教育(19199)
- 社会(18960)
- 划(18166)
- 社会科(17637)
- 社会科学(17628)
- 自然(17566)
- 自然科(17155)
- 自然科学(17144)
- 自然科学基金(16857)
- 基金项目(16708)
- 资助(15088)
- 编号(13852)
- 成果(13064)
- 课题(12249)
- 重点(12127)
- 大学(11825)
- 部(11062)
- 发(10493)
- 计划(10443)
- 创(10256)
- 科研(9895)
- 科技(9439)
共检索到13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谭远发 邱成绪
基于麦可思对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调查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调查,研究保留工资落差对大学毕业生转换工作和首职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四成以上大学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有落差,近七成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转换过工作,四成以上大学毕业生的首职持续时间不到一年;(2)保留工资落差对工作转换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保留工资偏高群体转换工作的发生比率是偏低群体的0.80倍,前者的首职持续时间也因而比后者长3.158个月;(3)较之保留工资落差,学用匹配、毕业学校类型、毕业即失业是影响大学毕业生转换工作和首职
关键词:
保留工资落差 工作转换 首职持续时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远发 徐林 陈蕾
保留工资和失业持续时间是工作搜寻理论的两个重要议题。目前有关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尚无定论。本文利用持续时间模型考察了保留工资落差对大学毕业生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主要发现有:(1)87%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较大的保留工资落差,即工资期望被高估了41%;(2)其他影响因素既定时,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落差每增长1%,实现就业的概率就下降0.21%,预期的失业持续时间将延长0.14%;(3)规模参数估计显示α=1.499>1,表明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概率随着失业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这些发现共同表明:大学毕业生仍需要对保留工资和失业持续时间进行权衡并作出理性选择。
关键词:
保留工资落差 失业持续时间工作搜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陈晓宇 汪潇潇 田永坡
保留工资是工作找寻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但目前国内保留工资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在职员工或失业、下岗人员的研究。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高等教育持续大规模扩展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对于工作找寻结果的影响上,重点考察保留工资和就业概率呈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保留工资不但有助于显著提高毕业生的起薪而且有助于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概率。这表明在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中,保留工资是一个较好的衡量毕业生就业期望的指标。最后,本研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国俊 邓国营
利用2008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抽样数据,在同时纠正就业与否和部门选择两种选择性偏差的前提下,利用Neumark分解方法测算了公、私部门的工资差异构成,并分性别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211"院校毕业、有良好家庭背景或来自于中西部地区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入公有部门,专业为法学、理学或来自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大学毕业生更不容易找到工作;选择偏差项对公有部门没有影响,但对私有部门的影响显著为正;部门工资差异仅为18%,但分割效应占61%,男女子样本略有区别。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部门工资差异 双重选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柴国俊 邓国营
不同规模的城市通常平均工资水平不同,这可能源于能力群分、生活成本差异或者城市集聚经济效应。本文利用全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抽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差异并检验多种理论假说。我们发现,各种假说均能不同程度地解释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相对于地级城市的工资溢价,但城市集聚经济假说最为重要,其次是生活成本差异,这与发达国家能力群分和集聚效应明显的经验事实相区别。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分析结果。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城市规模 工资溢价 能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潘昆峰 崔盛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以高考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作为学生语言能力的代理变量,分析了大学毕业生的语言能力对就业薪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语言能力中的汉语能力和英语能力对就业薪酬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汉语能力的平均影响力更强;但在工资水平较高的子群体中,英语能力对工资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数学能力对工资的影响效应均不明显。汉语能力和英语能力产生的工资溢价在学生毕业三年内具有持续效果。研究还发现,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如党员身份、实习经历与证书并不足以解释语言能力对工资溢价的效果。
关键词:
语言能力 高考成绩 工资溢价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项俊夫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工资、教育收益率及长期变化趋势,并重点考察了扩招的影响。研究发现:(1)虽然扩招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2)与欧美国家的年龄一工资呈现倒"U"形关系不同,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年龄一工资呈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工资越高;(3)由于扩招适应了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和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有限。在扩招背景下,"上大学"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能断言当前高校规模过大。此外,扩招和大学教育收益率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转型发展。
关键词:
扩招 大学毕业生 工资 教育收益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玲 吴娇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均认为就业能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人单位认为,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必备的能力,而且也是他们普遍欠缺的能力。往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能力高低决定其初次就业成功率和初期就业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观点相比,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就业能力。三个群体均认为本科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业能力提升需要大学生本人、高校、用人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几方面的配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明
据《纽约时报》2010年5月21日报道,与2009年相比较,美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对好转。或许这种好转的局面大部分要归因于2009年是美国历史上就业形势最糟糕的一年。全美学院和雇主联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最新的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比2009年提高了5个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瑞林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目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就是一个难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扩招 大学生就业 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明安 张辉 张燕华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已占到社会新增可就业岗位的一半,他们的就业困境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历年社会可就业岗位总量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构造出能客观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特征指标,并以此得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出现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特征,可供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难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克明 王平杰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逐渐降低,而农民工工资逐渐上升,二者呈现趋同现象。从劳动力供求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来看,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大于需求,而农民工需求增长大于供给,二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缩小。工资趋同现象并不意味着个人投资大学教育的非理性,因为大学毕业生能够比农民工获得更多的非经济收益和更好的职业发展,个人不应因工资趋同现象而放弃接受大学教育。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农民工 工资趋同 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克明 王平杰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逐渐降低,而农民工工资逐渐上升,二者呈现趋同现象。文章从劳动力供求和人力资本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大于需求,而农民工需求增长大于供给;二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缩小。文章指出工资趋同现象并不意味着个人投资大学教育的非理性,因为大学毕业生能够比农民工获得更多的非经济收益和更好的职业发展,个人不应因工资趋同现象放弃接受大学教育。提高大学毕业生工资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凌宇 杨钋 刘鑫桥 蒋凯
随着当前不断推进的英语高考制度改革,关于英语学习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英语教育学习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其个人收入?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从劳动力市场角度探究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对其就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发现英语能力对毕业生工资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在考虑院校选拔性因素后,211院校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收入贡献率低于非211院校毕业生,证明了英语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信号功能。同时,毕业生就业公司规模作为中介变量,在英语能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的影响作用中产生了部分显著中介效应。
关键词:
英语能力 收入 院校选拔性 职业因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柴国俊 邓国营
本文利用全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抽样调查数据,分析高、低收入行业的就业选择与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并测算行业工资差异的大小及构成。结果发现,男性、211院校毕业或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进入高收入行业工作,能力对行业选择与工资收入影响显著;行业工资差异高达41%,其中超过80%的差异归因于行业分割,余下差异中地区因素占主导地位;去除垄断性行业能够降低高、低收入行业工资差异与分割比重,并提升能力解释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