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2)
- 2023(12946)
- 2022(11076)
- 2021(10715)
- 2020(8894)
- 2019(20749)
- 2018(20681)
- 2017(39888)
- 2016(21734)
- 2015(24941)
- 2014(24983)
- 2013(24074)
- 2012(21547)
- 2011(19467)
- 2010(19473)
- 2009(17611)
- 2008(16833)
- 2007(14511)
- 2006(12450)
- 2005(10599)
- 学科
- 济(84411)
- 经济(84321)
- 管理(62697)
- 业(58777)
- 企(49511)
- 企业(49511)
- 方法(43270)
- 数学(37801)
- 数学方法(37118)
- 农(22007)
- 中国(21891)
- 业经(19094)
- 财(19040)
- 学(18412)
- 理论(16977)
- 地方(15648)
- 农业(14815)
- 技术(14663)
- 贸(14337)
- 贸易(14331)
- 教育(14070)
- 和(13943)
- 易(13932)
- 制(13082)
- 环境(12584)
- 务(12434)
- 财务(12360)
- 财务管理(12338)
- 划(12069)
- 企业财务(11624)
- 机构
- 大学(306760)
- 学院(301733)
- 管理(124325)
- 济(115211)
- 经济(112618)
- 理学(109230)
- 理学院(108069)
- 管理学(105871)
- 管理学院(105349)
- 研究(94650)
- 中国(67822)
- 京(64634)
- 科学(59872)
- 财(50187)
- 所(45695)
- 业大(45525)
- 农(44851)
- 中心(43024)
- 研究所(42113)
- 范(41846)
- 江(41781)
- 财经(41621)
- 师范(41528)
- 北京(40508)
- 经(37960)
- 农业(35120)
- 州(34677)
- 院(34673)
- 经济学(34072)
- 师范大学(33636)
- 基金
- 项目(213928)
- 科学(169135)
- 研究(158337)
- 基金(154852)
- 家(133876)
- 国家(132776)
- 科学基金(115408)
- 社会(98690)
- 社会科(93543)
- 社会科学(93517)
- 省(83799)
- 基金项目(82053)
- 自然(75547)
- 教育(74760)
- 自然科(73854)
- 自然科学(73841)
- 自然科学基金(72471)
- 划(70552)
- 编号(65693)
- 资助(64220)
- 成果(53174)
- 重点(47324)
- 部(47175)
- 创(44946)
- 课题(44791)
- 发(44454)
- 大学(41641)
- 创新(41631)
- 教育部(41000)
- 项目编号(40879)
- 期刊
- 济(118403)
- 经济(118403)
- 研究(87499)
- 中国(54595)
- 学报(46498)
- 管理(44454)
- 教育(43678)
- 科学(43057)
- 农(40351)
- 大学(36757)
- 财(36354)
- 学学(33237)
- 农业(28970)
- 技术(27898)
- 业经(20370)
- 融(19795)
- 金融(19795)
- 财经(19324)
- 经济研究(19207)
- 图书(18783)
- 经(16487)
- 科技(15569)
- 技术经济(15186)
- 问题(15179)
- 业(14935)
- 理论(14744)
- 实践(13729)
- 践(13729)
- 版(13604)
- 统计(13442)
共检索到421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典
本论文试图在厘清形形色色的大学模式概念的基础上,从知识生产的视角,考察大学模式自中世纪产生以来的变化历程以及与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论文共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主体部分由五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中世纪大学及其知识生产(12-15世纪);第二章近代早期大学的发展及其知识生产(16-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陆亭
本文基于大学变迁的回顾,分析大学内涵的变化。提出我国大学组织模式变革,需要以高等学校体系发展状况和资源型社会的特点为基础,兼顾高等学校的层次、类型、使命特色和管理要求。从组织模式角度把我国的大学分为自治大学、社会公共部门大学、创业型大学、服务型大学、商业模式大学。
关键词:
大学 组织模式 分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小敏 叶如意
我国应用型本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定位模糊、目标不适切、人才培养与传统大学趋同等问题,2015年关于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国家政策中对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办学目标等虽然有明晰表述,但在各省的具体试点中仍然面对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缺乏适切的评价体系。运用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理论,提出应用型本科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代表着新型大学的发展方向,要以新的维度构建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评价体系,即从办学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学科专业与新业态结合、应用性研究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就业和创业竞争力以及服务区域文化影响力等维度开展"基准+创新"的评价模式,推动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应用型本科 院校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军
大学管理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德国大学经历了三种管理模式的时代变迁:传统上的国家和教授双元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的集体决策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德国大学管理的变迁体现着时代对大学的要求,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过程,其中体现着权力的相互制衡与监督的理念,这符合现代大学管理的精神。
关键词:
德国高等教育 大学治理 管理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秦轲
中国正在经历从老龄化社会向高龄社会的转变,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不断变化的养老模式进行梳理,并基于社会嵌入视角,将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嵌入构成要素分为结构嵌入、政治嵌入和认知—文化嵌入,探析中国养老模式变迁的社会制度背景和现实逻辑,就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走向和政策选择进行探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秦轲
中国正在经历从老龄化社会向高龄社会的转变,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不断变化的养老模式进行梳理,并基于社会嵌入视角,将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嵌入构成要素分为结构嵌入、政治嵌入和认知—文化嵌入,探析中国养老模式变迁的社会制度背景和现实逻辑,就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走向和政策选择进行探究。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孙芳城 杨兴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高慧 张忠家
知识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出知识生产的情境化、集体性和跨学科协同性,知识生产的主体多元性和组织多样性,知识生产的社会责任性和杂合式的质量控制标准等特征。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大学科研的理念、目的、地位、组织结构、科研评价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兴趣主导、以学科为基础、"为知识而知识"的知识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知识生产的内在复杂性及大学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打破了既有的大学科学研究的学科依附壁垒,改变了大学科学研究的组织方式。因此,基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导向的跨学科协同研究等多种知识生产模式,成为个体自由探索研究之外的重要研究范式和大学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科学研究 模式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秋娟 霍红
农产品物流作为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同质化严重,这导致了物流企业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其缺乏模式创新能力。冷链运输能力不足也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对此,文章从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VE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农产品货物周转与农村经济发展成正向关系;农产品物流运输里程和农产品货运量与农村经济发展成反向关系。对此,要从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环节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而打造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制度变迁 产业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智彬、石伟平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中撰文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的特征,探讨了各阶段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内容与特征,并呈现了生产方式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影响。手工业阶段生产方式的特征有:1.生产规模较小;2.围绕核心手工技术而存在;3.随着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生产逐渐分化,分工特征明显。因此,为了寻求有效的技术传承方式,实现技术的传递与扩散,学徒制成为此阶段最为普遍的方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宝存 张金明
知识生产模式和以高深知识生产与应用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密切联系。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分析视角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变革,由此发现知识生产模式1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研究者为核心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制度化学科为中心,培养主体仅限于大学内部,学术共同体决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由模式1向模式2的转变引发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属性,培养过程中跨学科特点突出,多部门协同培养研究生,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3的出现再次引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走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渗透超学科教育理念;不同培养主体间注重合作与交流;公民社会参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是由其自身发展逻辑与组织形态的变迁所决定的。大学处于变革与发展中,发展逻辑由学术逻辑到社会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组织形态随之由传统的学术组织变革为学术组织、科层组织、政治组织与企业化组织并存的组织形态,大学治理模式相应地由学术治理、官僚治理到共同治理、企业化治理。大学组织形态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治理模式的变迁,并未改变大学组织的自治性质,改变的是大学治理的主体、形态与方式,"谁在治"、"治什么"、"如何治"发生着深刻变化。
关键词:
大学 发展逻辑 组织形态 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