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1)
- 2023(11111)
- 2022(9245)
- 2021(8945)
- 2020(7288)
- 2019(16748)
- 2018(16451)
- 2017(29919)
- 2016(16851)
- 2015(19660)
- 2014(19711)
- 2013(18879)
- 2012(17711)
- 2011(16248)
- 2010(16483)
- 2009(15292)
- 2008(15137)
- 2007(13562)
- 2006(12058)
- 2005(11397)
- 学科
- 济(63235)
- 经济(63129)
- 管理(48983)
- 业(42051)
- 企(34905)
- 企业(34905)
- 方法(25088)
- 中国(23556)
- 数学(21443)
- 数学方法(21212)
- 财(19804)
- 制(18458)
- 农(16992)
- 贸(16271)
- 贸易(16259)
- 易(15882)
- 业经(14281)
- 融(13148)
- 金融(13145)
- 银(13118)
- 银行(13107)
- 体(12635)
- 行(12614)
- 教育(12085)
- 理论(11439)
- 学(11438)
- 务(11251)
- 财务(11222)
- 财务管理(11183)
- 企业财务(10577)
- 机构
- 大学(240911)
- 学院(233010)
- 济(102513)
- 经济(100457)
- 研究(85716)
- 管理(83067)
- 理学(69663)
- 理学院(68768)
- 管理学(67686)
- 中国(67483)
- 管理学院(67192)
- 京(52235)
- 财(51395)
- 科学(45999)
- 所(42201)
- 财经(39391)
- 中心(38248)
- 研究所(37431)
- 江(36007)
- 经(35969)
- 北京(34291)
- 范(33887)
- 师范(33640)
- 经济学(33479)
- 农(31738)
- 院(31224)
- 经济学院(29965)
- 财经大学(29398)
- 州(28300)
- 业大(27964)
- 基金
- 项目(145302)
- 科学(115523)
- 研究(114027)
- 基金(106170)
- 家(91139)
- 国家(90343)
- 科学基金(76941)
- 社会(73953)
- 社会科(70027)
- 社会科学(70013)
- 教育(55155)
- 基金项目(54033)
- 省(52893)
- 划(46118)
- 编号(46026)
- 自然(45261)
- 自然科(44194)
- 自然科学(44180)
- 资助(43892)
- 自然科学基金(43447)
- 成果(41435)
- 部(35107)
- 课题(33940)
- 重点(33549)
- 制(33053)
- 国家社会(31735)
- 教育部(31153)
- 发(30983)
- 大学(30931)
- 性(30779)
共检索到383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全面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创新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降低管理重心、建立校院两级运行机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西方国家大学校院两级运行的基本经验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由"纵向分权"走向"横向分权",学校层面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实行科层组织模式;基层学术组织层面以学术权力为主导,实行学会组织模式。中国高校建立校院两级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由"横向分权"走向"纵向分权",在学校层面实施科层组织模式,在学院层面以学会组织模式为主、科层组织模式为辅。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内部治理 校院两级运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晨玥 张新平
软法治理视角下,校院两级管理是一个通过不断积累制度经验来优化大学内部运转的过程。从软法形态、功能和效应来看,大学呈现出"惯例型软法牵引下的校院互动圈——政策型软法导向下的校院互动链——宪章型软法统合下的校院互动网"的整体图景。从软法环境、条件和实效来看,大学呈现出以校院中心人物为枢纽的差序信任、在向上依赖和协商性控制中走向模糊治理、依效能和机会构建起院院之间的优先排序等实践机理。
关键词:
软法 校院两级管理 大学治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谭武
院、科两级综合目标管理经济责任制是以科室核算为基础,将综合目标管理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实践中,把工作量、质量、精神文明、经济收支4项指标构成完整的目标体系,实行两级核算、两级考核的办法,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深化医院改革,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关键词:
目标管理 经济责任制 科室核算 绩效工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俊毅 潘展弘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缘起于税制改革后的地方支农动力趋弱难题、条块分割下的碎片化治理困局和涉农项目基层运作的监管窘境。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历经地方整合试点、源头整合试点与全面推进三个阶段。从广东省实践来看,下放权力、整合资源、规范监管能够有效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但依旧存在资金总量有限与结构性问题并存、地方政府项目治理与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能力不足、涉农资金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阶段性问题。纵向层级的事权下沉与目标偏移、县域治理的转型不顺与弱势协调、控制链条的监督失衡与考核形式化是制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推进的深层原因。应积极构建权责匹配的纵向涉农财政制度、推进县域涉农资金管理现代化、创新全过程监管和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
涉农资金 财政支农 县域治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小燕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立大学校董会制度是民国教育界一次自下而上的教育制度改革实践,也是北洋政府在形势所迫下一次被动的教育制度改革。国立大学校董会与生俱来的政府化特征,注定了根植于自由土壤下的校董会制度的贸然嫁接,必然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场域变异,从而导致校董会制度原有的民主、自由、制衡的特质遭遇无法逃避的多重生存困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春林 张新文
20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以调节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关系的项目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在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的同时,项目制亦能有效地将科层制体系内外的资源集中动员起来。本文试图分析项目制从制度安排到实际运行的过程,认为项目制是依附在科层制体系上的另一套政府运行机制,正是由于依附的特征,使各级政府的政策意图都能融入项目制当中,形成项目制运行过程中的府际互动,推动项目资源在科层制体系中的有序流动。但即便如此,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项目制所表现出的依附、互动特征在保证项目制生存的同时,也把项目制推向两难困境。
关键词:
项目制 制度安排 生存逻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春雷 申玉琢 王刚毅
[目的] 探讨我国猪价波动治理的制度经验是猪价波动治理的重要短期经验支撑,也是建立生猪产业长效性支持政策的长期经验依据。文章探索了我国猪价波动治理的制度经验,并总结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方法] 对历史资料进行梳理,使用规范分析法归纳猪价波动治理的制度经验与制度演变逻辑。[结果] 我国猪价波动治理制度建设历经制度探索期(1985—2006年)、制度建设期(2007—2013年)和制度丰富与完善时期(2014年至今)后,现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猪价波动治理制度体系。从制度演变逻辑来看,我国从稳价和稳产两个维度建设猪价波动治理体系。其中稳价类制度建设注重生猪市场自由和有为政府的平衡;稳产类制度遵循保障组织模式发展和金融制度供给两手抓的制度建设逻辑。[结论] 猪价波动治理要平衡好生猪市场自由与有为政府、协同推动组织模式和金融工具的应用以及推动金融工具的深度应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明 段世年 李彩艳
高校校院两级治理结构改革是夯实现代大学制度基础的重要路径。要转变学校的职能,激活学院的潜能,提升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学院从"事务中心"转变为"办学主体",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近年来,为尽快适应高等教育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发展,国内有些高校开始尝试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探索。有高校提出了"以构建现代大学体系为目标、以二级管理为主体"的学校综合改革要求,整合和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飞
大学校长的卓越发展受三重理性逻辑规约:职业取向、职业体验与职业能量。较高的职业取向是为了保证大学校长能够以积极的办学价值观和治校方法对自身所掌舵的大学给予正义关怀且在大学校长是否能走向卓越发展中起着领航作用;职业体验是围绕职业取向在特定的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健
法治是良法之治,良善校规是大学自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种违法违规校规频现,严重侵害学生权利。校规接受司法审查既是保障学生权利的现实需求,也是监督大学规范用权的关键之举。现行不抵触标准、不违反标准、依据标准等司法审查标准存在诸多不足。立法关于"法规"审查标准规定较为粗疏,不具借鉴意义;应借鉴立法及司法关于"规范性文件"审查标准之规定,确立校规合法性司法审查标准。同时,引入比例原则,提高校规司法审查强度,确保裁判结果公平公正。
关键词:
大学校规 合法性审查 比例原则 司法适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为群 宋珊珊
增值税制度形式的确立首先需要明确征税原则。欧盟内部跨境增值税制度的探索经历了由消费地原则转向消费地原则与生产地原则相结合,再回归消费地原则的历史过程。欧盟最终确立的消费地原则基础上的跨境增值税制度,是以出口商为纳税人,采用消费国税率计税,以货物交付地为征税地点,在生产国实行一站式纳税申报,并将收入归属消费国的确定性增值税制度形式。欧盟内部跨境增值税制度的探索始终以确保欧盟内部货物或服务的自由贸易、维护成员国各自税收政策的独立性以及确保税收收入合理归属为终极价值目标。这些对于我国增值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韩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练
驻村干部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它既保留了党联系群众、走进群众的传统,又合理地利用了科层制中资源向上分配的逻辑。不同类型的驻村干部——包村干部和联村干部在制度设置、权责分配和运行逻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包村干部制度具有跨层级的特点,它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帮助和扶持,客观上有助于增加国家的强制性权力。而联村干部则在不断提升国家的基础性权力,使国家力量不断向基层延伸。两种驻村类型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资源不足、治理能力欠缺的困境。驻村干部制度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在国家或基层的需要下主动介入或退出,这构成了国家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并维持农村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非常强的制度伸缩性和柔韧性,增加了国家治理的弹性和韧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完善不同驻村干部制度的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两者优势,协力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练
驻村干部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它既保留了党联系群众、走进群众的传统,又合理地利用了科层制中资源向上分配的逻辑。不同类型的驻村干部——包村干部和联村干部在制度设置、权责分配和运行逻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包村干部制度具有跨层级的特点,它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帮助和扶持,客观上有助于增加国家的强制性权力。而联村干部则在不断提升国家的基础性权力,使国家力量不断向基层延伸。两种驻村类型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资源不足、治理能力欠缺的困境。驻村干部制度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在国家或基层的需要下主动介入或退出,这构成了国家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并维持农村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非常强的制度伸缩性和柔韧性,增加了国家治理的弹性和韧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完善不同驻村干部制度的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两者优势,协力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荣成
基于制度逻辑及其整合机制的分析,结合企业管理之道、体、术,中国式管理体现出三大特点:基本逻辑上,经济逻辑—政治逻辑—技术逻辑是基本;中西规则上,中西合璧、中魂西制、中主西辅、中实西形是事实;三层共振上,与高层、中层、低层分别形成思维共振、行为共振、利益共振。
关键词:
中国式管理 中魂西制 制度逻辑 三层共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