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5)
2023(1486)
2022(1237)
2021(1422)
2020(1142)
2019(2802)
2018(2764)
2017(4208)
2016(2882)
2015(3660)
2014(3625)
2013(3151)
2012(2925)
2011(2836)
2010(2930)
2009(2613)
2008(2514)
2007(2432)
2006(2206)
2005(2122)
作者
(7058)
(5802)
(5745)
(5722)
(3833)
(2740)
(2662)
(2370)
(2356)
(2222)
(2072)
(2047)
(1961)
(1940)
(1886)
(1783)
(1768)
(1754)
(1714)
(1699)
(1589)
(1487)
(1420)
(1365)
(1358)
(1354)
(1352)
(1303)
(1276)
(1224)
学科
(6434)
经济(6430)
教育(6347)
管理(5662)
中国(4787)
(3880)
(3599)
企业(3599)
理论(3266)
教学(2950)
研究(2478)
(2451)
思想(2446)
政治(2423)
学校(2409)
方法(2330)
思想政治(2304)
政治教育(2304)
治教(2304)
德育(2299)
工作(1850)
(1820)
业经(1744)
(1729)
贸易(1723)
(1679)
数学(1623)
数学方法(1603)
地方(1577)
(1569)
机构
大学(40906)
学院(33250)
研究(13896)
管理(11115)
教育(10675)
(10173)
经济(9816)
(9719)
(9496)
师范(9471)
理学(9446)
理学院(9196)
管理学(8913)
管理学院(8804)
科学(8414)
中国(7974)
师范大学(7905)
北京(6699)
(6680)
(6142)
研究所(6087)
中心(5341)
(5172)
(4656)
(4641)
业大(4578)
(4401)
研究院(3897)
教育学(3783)
技术(3762)
基金
项目(20609)
研究(18141)
科学(16619)
基金(13147)
教育(11151)
(10803)
国家(10633)
社会(10299)
社会科(9624)
社会科学(9622)
科学基金(8984)
成果(8742)
(8605)
编号(8211)
(7916)
课题(7140)
大学(6603)
基金项目(6565)
(5884)
规划(5302)
项目编号(5141)
资助(5134)
自然(5122)
重点(5082)
(5061)
自然科(5001)
自然科学(5000)
自然科学基金(4906)
研究成果(4899)
(4851)
期刊
教育(20928)
研究(17575)
中国(13947)
(12554)
经济(12554)
学报(6154)
大学(6065)
图书(5115)
管理(4778)
科学(4768)
高等(4767)
(4161)
高等教育(4132)
书馆(3839)
图书馆(3839)
学学(3582)
技术(3530)
职业(3398)
(3230)
农业(3216)
(2679)
(2260)
论坛(2260)
成人(2257)
成人教育(2257)
(2200)
教研(2152)
高教(2152)
情报(2044)
科技(1889)
共检索到64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体制是现代西方大学的普遍特征,但不同国家的大学在校长领导体制上又存在各自的特色和差异,考察大学校长这一职位及其领导力在中世纪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各国大学校长领导体制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对于重视与落实我国大学校长的地位与职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龙海  
通过对大学校长与大学、市场和政府三个环境场域的系统梳理表明,大学校长生存的环境,即大学校长与大学、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区别大学校长生存的行业环境和区别其他职业的特殊性的逻辑起点,是当代大学校长实现其领导力的前提。大学校长生存的环境系统和存在的关系表明,大学校长的角色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化和多元化。要通过环境关系与角色身份的适配,促进大学校长领导效能的实现,以利于引领当代大学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旭华  杨蕾  
中世纪是一个高度分裂、分权的社会,其理论基础是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五世纪提出的"双剑说",即"上帝的事情归上帝,该撒的事情归该撒"。这种"权力二元论理论"对中世纪乃至整个西方社会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脱胎于教会,不过大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传统教会学校不同的特质,这从它的课程设置可见一斑;世俗教师和修士教师之间的斗争,从另一方面说明中世纪大学究其本质是世俗学校而不是教会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现代大学是在法律上能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人"。现代西方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的法人传统也源自中世纪的法人观念。这种法人观念源自罗马法的人法,在中世纪教会法中得以确立下来,具有神圣性、超越性和永续性。中世纪的学者团体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了法人身份和地位,建立了大学。中世纪大学的法人身份,不仅是大学能够在欧洲中世纪及近代早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也是西方大学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根基所在,为大学近千年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探索大学法人的起源,有助于更好理解今天的法人概念,也有助于更好地探索现代大学的本质与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明东  刘永   郭梅  
大学校长的任期和大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大学校长应有一个较长的任期。我国大学校长的任期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的发展。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较长的校长任期做保障,大学校长要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要制定学校章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这并非一个实然命题。大学校长的理念与大学理念之间并不直通。大学校长的特征及其作用使其与政府官员十分不同,因而任职条件也很不一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鲁捷  王佳  
大学校长(团队)是高校精神的塑造和维系者。要正确评价一个大学,首先要正确评价该校的校长。笔者提出将国家高级人才培育基地的核心领军人才校长视为核心人力资本进行评价与激励,使他们视校长这一岗位为毕生珍惜的荣誉,能为大学发展担责,而不仅视之为完成组织任务和自身职业生涯的某个过程,应始终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看待大学管理,由此,把评价理论及时引入对大学校长的评估管理之中很有必要。还通过比较国外大学校长评价实践,指出我国大学校长评价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弢  
学术自由的概念经历过历史的衍变。中世纪大学中的"学术自由"主要是指大学和大学师生作为个体以及由其组成的社团整体所享有的特许权的总和,包括结社自治、罢课、迁徙、教会司法、通行执教资格等。博洛尼亚和巴黎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策源地,它们获得的特许状(令)是中世纪大学之"学术自由"的例证;中世纪大学教师加兰的约翰留下的信札对理解与阐释中世纪的"学术自由"也有重要的辅助意义。本文通过对官方与私人两类史料进行考查与释读,厘清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自由"与近现代学术自由的分野,剥离教研自由与大学在中世纪起源时期的关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高江勇  
以我国32所农林院校大学校长的论文产出为调查"211工程"对象,对发文量、论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的篇数以及H指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就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而言,地方农林大学校长在论文产出"量"上的贡献度较大;而来自"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农林大学的校长则在论文"质"上的贡献度更大。国际期刊论文分析结果显示,重点农林大学校长无论在论文产出的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有更大的贡献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振海  
以14世纪末基督教"大分裂"为标志,中世纪大学进入了晚期发展阶段。在"大分裂"以及15世纪人文主义向大学渗透等因素的影响下,晚期中世纪大学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如大学自有建筑的出现、国际色彩的淡化和区域性的加强、教会对大学控制程度的削弱和世俗力量对大学干预程度的提高,同时大学内部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上述诸多变化成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前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国庆  
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大学的自治与外部干预、国际性和区域性、职业性和非功利性、民主性和等级性、一致性和多样性、保守性和进步性等特征加以重新审视,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中世纪大学,而且也将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延建林  
中世纪大学的称谓经过了从studium(学校)到studium generale(大学校),最终到universitas(大学)的变迁①。这种称谓的变迁,是中世纪大学机构自然演进的历程,同时也是大学师生积极争取学术自由探究权力的斗争历程。正是大学师生的努力,使得大学能够在中世纪的教会与世俗两大势力之间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真正体现出大学作为一种知识机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用来泛指大学师生整体的universitas因此成为自由探究知识的大学的最后的代名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近代西方大学的学位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物。早在中世纪时,近代大学的三个主要学位——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就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各大学之中了,它们随着大学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固定化和规范化,今天人们熟悉的获取学位的一系列过程与仪式在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已经相当完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位不但奠定了近代大学学位制度的基础,也使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的传统能够延续至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秉忠  
西欧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争取权利、保持权利的过程。正是这些权利保证了大学独特的法律地位和学术地位,但这些权利的获得往往与市民和教会的权利发生一定的冲突。本文探讨了大学权利的特性、来源和分类,从权利的角度描述了西欧中世纪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