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6)
2023(17096)
2022(14985)
2021(14138)
2020(11949)
2019(27660)
2018(27361)
2017(52767)
2016(29099)
2015(33255)
2014(33502)
2013(32655)
2012(30012)
2011(27025)
2010(26855)
2009(24673)
2008(24254)
2007(21659)
2006(18559)
2005(16011)
作者
(83461)
(69799)
(69349)
(66215)
(44382)
(33620)
(31773)
(27565)
(26458)
(24747)
(23684)
(23324)
(21915)
(21866)
(21731)
(21624)
(21266)
(20750)
(19952)
(19929)
(17407)
(17048)
(17030)
(15881)
(15690)
(15655)
(15536)
(15404)
(14108)
(13934)
学科
(112893)
经济(112765)
管理(82601)
(78990)
(65510)
企业(65510)
方法(56926)
数学(49760)
数学方法(49090)
(31628)
(29370)
中国(29190)
(25747)
业经(25005)
地方(22155)
农业(21298)
(20993)
贸易(20984)
理论(20430)
(20351)
(19801)
(19352)
财务(19272)
财务管理(19226)
企业财务(18202)
(18068)
技术(17315)
环境(17068)
(16997)
教育(16941)
机构
大学(415818)
学院(411469)
管理(162965)
(158285)
经济(154696)
理学(142456)
理学院(140852)
管理学(138093)
管理学院(137342)
研究(132181)
中国(96572)
(87186)
科学(84867)
(71112)
(69529)
(66180)
业大(64884)
中心(61662)
研究所(60867)
(59777)
财经(58248)
(56609)
师范(56030)
北京(54661)
农业(54576)
(52855)
(48634)
(48000)
经济学(47074)
师范大学(45142)
基金
项目(286010)
科学(223875)
研究(207737)
基金(205552)
(178943)
国家(177443)
科学基金(152299)
社会(128378)
社会科(121465)
社会科学(121431)
(113300)
基金项目(109466)
自然(100679)
自然科(98321)
自然科学(98291)
教育(98120)
自然科学基金(96500)
(95440)
编号(86435)
资助(85156)
成果(70140)
重点(63943)
(62995)
(60330)
课题(59485)
(59179)
科研(55258)
创新(55069)
大学(54666)
教育部(53837)
期刊
(164548)
经济(164548)
研究(116309)
中国(73399)
学报(68509)
(62228)
科学(60743)
管理(55560)
(54515)
教育(53736)
大学(52525)
学学(48433)
农业(42875)
技术(36904)
(32466)
金融(32466)
业经(28476)
财经(27577)
经济研究(26058)
(23443)
图书(22415)
问题(21862)
(21704)
(20494)
技术经济(19784)
科技(19676)
理论(19560)
统计(18719)
商业(18460)
实践(18066)
共检索到581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孙国强  石文萍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对我国特殊国情背景下的社交网络非理性集群行为多发性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校园突发事件中微信用户非理性集群行为的治理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形成非理性集群行为产生的关键因子,并通过微信调查问卷对大学校园非理性集群行为的影响因子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网络集群行为各因素相互作用的不同生成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大学校园微信用户非理性集群行为确实是多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并且认为相关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对不同生成路径进行分析,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林  牛屹  刘沛  刘芬  
如何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是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我国62个县域乡村数字治理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基于TOE框架,探究设施支撑能力、政府引导能力、财政支持能力、社会协同能力、农民参与能力对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的联动作用及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的必要条件,各条件有效结合的5种路径促进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与东北、中西部等非东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更加多样化。建议各县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树立整体性思维,因时因地选择合适路径,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林  牛屹  刘沛  刘芬  
如何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是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我国62个县域乡村数字治理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基于TOE框架,探究设施支撑能力、政府引导能力、财政支持能力、社会协同能力、农民参与能力对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的联动作用及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的必要条件,各条件有效结合的5种路径促进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与东北、中西部等非东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提升路径更加多样化。建议各县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树立整体性思维,因时因地选择合适路径,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熊春林   张仕杰   刘芬   贺容煜  
如何更有效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是当下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中国37个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探讨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规划、组织领导、农民数字素质与认同程度等因素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的联动作用及路径选择。研究结论:(1)单个因素不构成高质量与非高质量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条件,组态路径具备等效性和多重并发性。(2)产生高质量结果的组态归纳为四条路径,解释力度为政策驱动型>财政驱动型>全要素驱动型>科技-领导双轮驱动型。(3)产生非高质量结果的组态归纳为低效治理型路径。高质量和非高质量的组态路径存在因果非对称性。(4)政策规划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存在替代关系。建议各县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随时而动,采取有针对性的组态协同发展措施,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杜荷花  周环  
本文以贵阳市为案例地,基于多源流理论,从政治源流、政策源流和问题源流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分析框架,并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剖析我国市级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变迁的动因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政治和媒体压力是市级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变迁的基本动力,其中“国家相关政策”是政策变迁的单因素唯一必要条件,也是路径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核心变量;本地的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政策成为政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自下而上的公众压力和突发危机事件共同作用于市级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变迁时,产生了最高解释路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松鹤  韩传峰  罗素清  
【目的/意义】明晰邻避冲突的成因与诱发路径对于邻避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遴选2007~2016年26个邻避冲突案例,融合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解释路径,采用两阶段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邻避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因果路径,探讨邻避冲突的治理策略。【结论/发现】"公众参与机制"和"政府公信力"是邻避冲突发生的必要条件,"经济补偿机制"对邻避冲突演变的影响较小。"公众风险感知"和"媒体介入程度"具有联动效应,对邻避冲突的发生具有更强的解释力。非城市业主更倾向于选择非理性对抗,奉行"大闹大解决"的抗争策略。最后,从公众参与、政府公信力、风险沟通、媒体介入等维度提出了邻避冲突的治理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兴跃  
国家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催生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校园文化的励志导行、聚气凝心、以文化人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掘,文化育人的作用日益渗透到大学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中。深入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伟   陈艺桐   张晓琪   宋思根  
按照“遵循主流指标、尊重行业特色”原则,以政策资源、文旅支持、社会组织、新媒体、技术知识、人才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指标为维度,利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构建和比较老字号振兴的营商环境组态。研究发现:单个营商环境要素并非构成引致老字号振兴的必要条件;四种营商环境组态引致老字号振兴工程第一阶段经济效益层面的振兴,包括以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型、科技助力下的文旅驱动型、政策资源主导下的技术驱动和人口分布型、科技创新缺失下的社会组织驱动型四种组态;在老字号振兴工程完整阶段,引致经济效益层面振兴的营商环境组态包括政府主导逻辑、市场主导逻辑两种形式,引致品牌影响力层面振兴的营商环境组态包括市场经济主导下文旅支持和技术知识联合驱动型、人口分布主导下新媒体驱动型两种形式。另外,两阶段差异和振兴效果差异的进一步比较与分析表明,省域老字号营商环境组态与制度机会窗口的匹配程度在各阶段均显著影响经济效益层面振兴的效果;老字号营商环境组态实现从以外生性助力为主导向外生性助力与内生性成长动力协同作用发展的重要逻辑变迁;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完整振兴阶段中成为契合老字号外生性助力与内生性成长动力的重点;技术知识在品牌影响力层面振兴中的作用突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凯  
大学校园是大学办学的基础性资源,是大学人才培养活动的主战场。大学校园建设应重视校园场所精神,完善专业训练环境,注重学科协同平台和非正式交流共建平台的搭建,以此为路径开展校园建设,实现校园建设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优质校园建设,提升校园建设的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甘霖  
大学承担着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任务。其中,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人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积极探索实现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的路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一、全员参与,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的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器"、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校园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大学的精神性文化、物质性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晓晴   邓春林  
[目的/意义]剖析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的生成要素,阐释用户认知—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舆情风险治理和用户行为管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基于问题解决情境理论,整合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和扩展平行过程模型(EPPM),厘清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影响要素联动关系和驱动路径,从需求触发、认知控制、情绪发酵、行为反馈4个阶段构建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非理性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针对舆情卷入风险感知下社交媒体用户的非理性行为,应从需求引导、信息监管、情感重塑、技术赋能4个方面进行规制,引导用户理性辨识舆情风险并做出科学决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熊春林   旷乐   刘芬  
基于TOE框架,依据我国34个县域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条件对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发展影响因素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探索性地识别出三类推动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的适配性方案。研究发现,单一条件不是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某个或某些方面不具优势的县域,可以通过组态路径实现快速发展;促使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具有多样化的组态路径,且不同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的路径存在差异,不同条件的变量组合可以实现殊途同归,这些组态可分为组织驱动型、环境驱动型和组织环境驱动型三种;行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农力度是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普遍需求的两个核心条件,表明农产品网络零售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对数字技术水平较高的县域,在维持一定的政策制度保障和财政支农力度下,行业发展水平可以和特色品牌塑造相互替代。县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条件的联动作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夯实政策制度保障、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和提升特色品牌价值,充分发挥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协同效应,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组合路径,促进农产品网络零售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创收和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的29个城市为例,以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为视角,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分析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多重并发因素,得出中部城市经济增长的7种组态并划分为4种经济增长类型,剖析各城市经济增长中的短板,提出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原城市群内,产业结构优和城镇化水平高是影响各城市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且构成必要条件;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因素具有多重并发性,经济增长的组态和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各城市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度较高,相反,对于对外开放和创新产出的依赖度较低,由此表明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在未来经济高质量增长中仍需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并提高创新产出的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的29个城市为例,以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为视角,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分析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多重并发因素,得出中部城市经济增长的7种组态并划分为4种经济增长类型,剖析各城市经济增长中的短板,提出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原城市群内,产业结构优和城镇化水平高是影响各城市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且构成必要条件;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因素具有多重并发性,经济增长的组态和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各城市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度较高,相反,对于对外开放和创新产出的依赖度较低,由此表明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在未来经济高质量增长中仍需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并提高创新产出的效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迪  杨立新  
采用空间句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校园开放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轴线分析校园整合度最高、最长的动线为天柱山路,全局整合度(In)最高值为2.371,最小值为0.645,平均值为1.292。全局整合度在1.16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