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7)
- 2023(5123)
- 2022(4139)
- 2021(4131)
- 2020(3326)
- 2019(7508)
- 2018(7833)
- 2017(13047)
- 2016(7871)
- 2015(8909)
- 2014(9186)
- 2013(8001)
- 2012(7167)
- 2011(6670)
- 2010(6809)
- 2009(6292)
- 2008(6226)
- 2007(5521)
- 2006(5087)
- 2005(4678)
- 学科
- 济(19345)
- 经济(19299)
- 管理(17148)
- 业(12642)
- 企(11002)
- 企业(11002)
- 制(10264)
- 中国(9795)
- 教育(9037)
- 体(8657)
- 理论(7154)
- 农(6989)
- 财(6648)
- 教学(6432)
- 体制(6260)
- 学(6116)
- 银(6066)
- 银行(6053)
- 行(5887)
- 融(5680)
- 金融(5673)
- 业经(5657)
- 方法(4745)
- 制度(4356)
- 度(4356)
- 地方(4346)
- 农业(4060)
- 税(3899)
- 工作(3855)
- 学法(3832)
- 机构
- 大学(99730)
- 学院(94545)
- 研究(38058)
- 济(31528)
- 经济(30440)
- 管理(29900)
- 中国(28166)
- 理学(24282)
- 理学院(23909)
- 管理学(23216)
- 科学(23020)
- 管理学院(23016)
- 京(22673)
- 所(19389)
- 财(18685)
- 农(18229)
- 研究所(17424)
- 江(16962)
- 范(16890)
- 中心(16814)
- 师范(16690)
- 教育(15535)
- 北京(14893)
- 业大(14346)
- 院(14339)
- 农业(14020)
- 师范大学(13355)
- 技术(13279)
- 财经(13057)
- 州(12965)
- 基金
- 项目(60035)
- 研究(48371)
- 科学(45888)
- 基金(39332)
- 家(34442)
- 国家(34074)
- 科学基金(27849)
- 社会(27674)
- 社会科(25843)
- 社会科学(25838)
- 教育(25233)
- 省(24887)
- 编号(21585)
- 划(21375)
- 成果(20715)
- 基金项目(19551)
- 课题(17271)
- 自然(16212)
- 自然科(15822)
- 自然科学(15814)
- 资助(15568)
- 自然科学基金(15505)
- 年(14625)
- 重点(14201)
- 大学(13504)
- 项目编号(13196)
- 性(12978)
- 部(12970)
- 发(12862)
- 创(12791)
共检索到168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罗志敏
机构是维系大学组织运转的基本功能构件,也是大学治理能力得以体现的、最具稳定性的组织力量。从西方引入的行政主体理论及其不断周延的行政主体概念,使大学的主体从一元的“行政主体”,延展到多个“权力主体”乃至多元的“治理主体”;也使大学的机构设置易陷入“主体”困局及其逻辑牵引下的改革困境。实现大学治理的“中国之治”,大学机构改革需要转换思维,即转向具有统合性理论特质的整体—设计思维。基于“整体”,大学有且只能有一个主体或行政主体,校内的其他机构都是向其负责的职能部门。大学应注重整体效率和个性化需要的“链条式”协同管理。重在“设计”,大学所具有的非线性、多要素相互耦合的特点,意味着不仅要有创造性的机构布局,还要有创造性的制度安排及流程设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自1978年以来的40年,是中国加速工业化的时代,这一时代最突出的社会经济质态和标志性特征就是"改革开放"创造"巨变"。在这4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超大型经济体高速工业化的奇迹。改革从反思计划经济出发。改革开放如同一个"阿基米德支点",支撑着步步深入的各项重大举措,产生强有力的"杠杆"作用,有效地撬动了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经济体,推动其走上加速工业化进程。40年的改革开放回报给中国人民的是百年来苦苦追寻的梦想成真。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长期处于生产力落后的状态,今天,中国终于迈进了一个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新时代。数百年的变迁,历史的伟大转折就展现在眼前。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巨变。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转变,而且也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改革开放新思维,需要更精心地安排新制度、新战略与新政策。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奋进包容,是中国40年加速工业化的历史留给新时代的最珍贵精神遗产。在继承40年改革开放精神基础上,善治为民、全面协调、清洁高质,将成为新时代改革新思维的突出体现。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高质量发展 新思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晏维龙
专业教学的组织机构是院系,而课外培养计划实施的主体则是书院。要想学生在学习发展中获得提高,需要在各个层次上打破课堂与课外之间的界限。书院制改革的首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书院发挥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多大程度上把整个校园而不是仅仅把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社区。对此,我们有必要突破传统教室的概念,把学生的宿舍生活、课外经历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滨 黄晓星
通过对中山大学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实效性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到,在遵循教育与学生成长的双重规律的前提下,以理论逻辑为基础、认知逻辑为尺度、生活逻辑为指向的三维一体是中山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有效机制。其中,理论逻辑强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人文素养;认知逻辑着重建构主动学习和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生活逻辑力求直面现实和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作宇
在基于平行时间的视角对中美俄三个大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做了梳理之后,可以总结出"情境、主体、意图、行动、结果、评价和资源"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素,"价值与信念、治理与制度、资源与机会、教学与课程、评价与督导"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察点。随着主体层次变化,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也在相应变化。教育改革是改革惯习与场域文化的集体行动。一切教育改革都需从个体惯习找到突破口,并上升到场域文化的变化。在整个过程中,与意图相关的认知因素发挥着作用,同时,集体行动中因微观政治和社会互动的存在,教育改革也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特征。要保证教育改革的效果,需要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管理和评价。在行动科学的指导下改变学习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是教育改革的行动逻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云霏 刘羽
文章在分析智能时代教育考试机构智慧财务的新“思维逻辑”的基础上,从财务理念、财务组织架构、财务流程设计、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及财务信息系统等方面入手搭建教育考试机构智慧财务体系,为教育考试机构科学财务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案借鉴;同时,智慧财务的相关思维理念和体系架构可类推为行政事业单位智慧财务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20世纪末期以来,后现代主义以其鲜明的反本质主义旨趣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成性思维,掀起了课程论探究领域学术范式的革命。以本质主义及其认同性思维为逻辑起点运行了几千年的学校课程,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批判与否定,学校课程的品质、使命、运行机制具有了新的视野与选择。
关键词:
课程 本质主义 生成性思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鲍俊逸
"比较"内含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实体性思维,存在于实体之间,致力于结构性的并置和借鉴;一种是关系性思维,存在于关系之中,致力于建构性的理解与对话。但两者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替代关系,而是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融合升级的辩证关系。因此,比较教育研究的思维逻辑不仅意味着生成性的结构主义或功利主义的教育实践,而且意味着理解性的主观主义或解释主义的教育哲思,体现着人类文化的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说,比较教育不只是基于若干研究对象的实体性对比和对照,更是以关系性思维在关系间建立人类理解的学问,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性存在,达成国际理解的复杂转换过程。从实体性思维到关系性思维,不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人文主义转向,而且也是对比较教育学科人文价值的再认识,最终将有助于推动比较教育研究成为一种总体性的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恒君
统计学,从方法特征上讲,是由平均数贯穿统计研究、实践始终的一门科学。平均数,从基础功能上讲,主要是统计描述。因此,又可以把平均数分化为由平均指标、变异指标和相关系数形成的定量描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冯文宇
[目的/意义]探讨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的创新逻辑与改革建议,有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实现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亟需的创新型人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法/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探讨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阐明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的创新逻辑,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科研人员与科研评价之间的矛盾,本质上违背自由逻辑、缺乏秩序逻辑,导致大学科研学术创新和学术评价之间存在价值失衡问题。实现大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维迎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帅兵 邱星
农村集体产权的国家性、社区性与市场性,决定集体资产股权配置受改革主体和改革逻辑的双重塑造。改革主体包括政府和村庄,分别依靠行政和自治的推动力量;改革逻辑包括效率与公平,分别代表市场和社会的价值追求。"政府行政主导、社会公平优先""政府行政主导、市场效率优先""村庄自治主导、社会公平优先""村庄自治主导、市场效率优先"是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配置的四种典型模式。具体的改革实践中,受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改革试验村、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集体资产股权配置的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配置的关键是政府与村庄关系的协调,核心是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平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坚持"协调政府行政与村庄自治、均衡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改革路径,做好集体资产股权的有效管理、权能拓展等前瞻性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