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7)
- 2023(4647)
- 2022(4019)
- 2021(4039)
- 2020(3268)
- 2019(7448)
- 2018(7367)
- 2017(13982)
- 2016(8411)
- 2015(9615)
- 2014(9771)
- 2013(9132)
- 2012(8617)
- 2011(7913)
- 2010(8372)
- 2009(7868)
- 2008(7894)
- 2007(7341)
- 2006(6951)
- 2005(6541)
- 学科
- 济(24852)
- 经济(24809)
- 管理(23989)
- 业(21908)
- 企(17466)
- 企业(17466)
- 中国(10702)
- 农(10502)
- 财(9429)
- 教育(8568)
- 策(8471)
- 制(7652)
- 方法(7496)
- 农业(6549)
- 理论(6503)
- 贸(6248)
- 贸易(6244)
- 数学(6217)
- 税(6171)
- 业经(6143)
- 易(6098)
- 及其(6039)
- 教学(6036)
- 银(5982)
- 银行(5982)
- 数学方法(5926)
- 政策(5883)
- 税收(5858)
- 收(5813)
- 地方(5764)
- 机构
- 大学(114763)
- 学院(110760)
- 济(44010)
- 经济(42719)
- 管理(40431)
- 研究(40184)
- 理学(33277)
- 理学院(32843)
- 管理学(32054)
- 管理学院(31838)
- 中国(31214)
- 京(24917)
- 财(24539)
- 科学(21748)
- 所(20126)
- 江(19814)
- 范(19116)
- 师范(19049)
- 中心(18588)
- 财经(17534)
- 研究所(17398)
- 北京(16933)
- 教育(15809)
- 经(15683)
- 州(15569)
- 农(15368)
- 师范大学(15131)
- 院(14498)
- 业大(12858)
- 财经大学(12497)
- 基金
- 项目(62495)
- 研究(52914)
- 科学(49740)
- 基金(42543)
- 家(34666)
- 国家(34274)
- 社会(31245)
- 科学基金(29514)
- 社会科(29356)
- 社会科学(29349)
- 教育(27383)
- 省(25144)
- 编号(23879)
- 成果(22843)
- 划(21825)
- 基金项目(20940)
- 资助(18632)
- 课题(18500)
- 自然(17498)
- 自然科(17086)
- 自然科学(17083)
- 自然科学基金(16755)
- 年(15640)
- 部(14742)
- 性(14648)
- 大学(14520)
- 项目编号(14379)
- 重点(14265)
- 规划(13933)
- 发(13722)
共检索到195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丽克
学习适应问题是大学新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他们的成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从改变高校管理模式、增强学习动力、校风和学风环境的营造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等途径提高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学习适应 成因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建伟 张春莉
大学新生入学后,身份、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会带来其各方面的不适,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其成才的前提,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入学的不适,并提出了对策,对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入学不适 人际关系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海峰
文章通过对电力高校的450名2010级新生进行大学生适应性问卷调查,了解到电力高校新生适应情况主要表现为现实生活与期望值落差较大,学习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目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
新生适应性 学生调查 问卷调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治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动力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高职院校新生面临的心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不适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对策略——实施"八个一"工程。
关键词:
高职新生 适应性问题 “八个一”工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萍
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在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认识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是由应试教育、社会角色、理想目标、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心理适应问题的适应教育应该从正确引导学生的认识、开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教育、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进行调控等方面入手,促使大学新生能有良好的开始。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理适应 适应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菲 邹显林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职业规划缺失、工作定向困难、人际交往狭窄、闲暇生活单一、角色认知错位、自卑心理隐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文章从政府、社会、教育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路径及对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智平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的学习者大多是农村基层干部和一些种养殖大户,他们整体上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学习的适应能力不强,加上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故此,他们学习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针对这一特定学习对象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玉霞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自尊心的社会群体,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角色转换带来的学习和人际关系的适应不良、情感困惑和危机、对网络的依赖、就业压力等,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远离心理困惑,形成健康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问题 成因与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文清
环境适应是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心理准备、个性差异、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学新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心理矛盾和冲突。论述了大学新生环境适应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大学新生环境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对大学新生环境适应的“五个一”策略。
关键词:
大学新生 环境适应 心理冲突 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霞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考试作弊、荒废学业等现象。面对大学生消极对待学业的状况,文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寻找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成因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金昌 刘毅玮 李志军
全面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表现及负效应,认为应通过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指导,消除其学习心理矛盾与困惑;切实加强学科建设,消除教源性学习心理障碍;建构"四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实现学习心理品质的良性发展;实现与中学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保持健康学习心理品质的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心理障碍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莉 于生凯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群体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差异显著,女生的适应情况好于男生,汉族学生适应情况好于少数民族学生,不同家庭所在地的新生适应情况不同,来自大城市学生的适应情况最好,来自农村的学生适应情况最差。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李远煦
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角度,研究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适应性障碍。分别从高中和大学两个不同角度,针对学生成长的需要,对高中与大学进行有效的衔接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在高中阶段要加强对学生适应新环境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要实行有效机制引导新生缩短大学生活适应期。
关键词:
高中 大学 大学新生 适应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丽
有关数据调查表明:刚入校的新生因自身不适应而导致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高职新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内容、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从而产生学习上的困惑和难以逾越的过渡期。任课老师适时调整和变换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惑及障碍,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
高职新生 学习困惑 过渡期 策略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帅
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方面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就业秩序,阻滞了大学生就业选择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高校及家庭诚信体系缺失,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招聘单位的不实宣传等,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诚信问题的主要因素。为此,政府加强监管,营造诚信就业环境,家庭发挥诚信育人功能,高校建立健全诚信教育体系,用人单位完善招聘制度,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等,是解决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诚信 成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