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4)
- 2023(6500)
- 2022(5157)
- 2021(4944)
- 2020(4064)
- 2019(9281)
- 2018(9259)
- 2017(16160)
- 2016(8937)
- 2015(10312)
- 2014(10293)
- 2013(9461)
- 2012(8545)
- 2011(7437)
- 2010(7843)
- 2009(6896)
- 2008(6853)
- 2007(6397)
- 2006(5551)
- 2005(4846)
- 学科
- 管理(29077)
- 业(28729)
- 企(26743)
- 企业(26743)
- 济(22787)
- 经济(22759)
- 技术(15084)
- 技术管理(11425)
- 中国(11375)
- 教育(10772)
- 理论(10688)
- 教学(9147)
- 业经(8811)
- 方法(8012)
- 农(7887)
- 制(5882)
- 财(5823)
- 学法(5807)
- 教学法(5807)
- 地方(5553)
- 和(5546)
- 研究(5489)
- 产业(5278)
- 银(5249)
- 银行(5240)
- 农业(5227)
- 行(5041)
- 数学(4943)
- 划(4935)
- 数学方法(4827)
- 机构
- 大学(115749)
- 学院(115108)
- 管理(44027)
- 济(37995)
- 理学(37430)
- 理学院(36980)
- 经济(36843)
- 管理学(36258)
- 管理学院(36026)
- 研究(34727)
- 中国(24367)
- 京(24342)
- 科学(20269)
- 江(19751)
- 范(19650)
- 师范(19492)
- 财(18171)
- 技术(16533)
- 中心(16145)
- 教育(15983)
- 州(15857)
- 所(15781)
- 北京(15577)
- 师范大学(14994)
- 职业(14546)
- 业大(14512)
- 研究所(14125)
- 农(13992)
- 财经(13961)
- 院(12972)
- 基金
- 项目(75068)
- 研究(62782)
- 科学(59590)
- 基金(48968)
- 家(41085)
- 国家(40594)
- 社会(37326)
- 科学基金(35662)
- 社会科(35181)
- 社会科学(35172)
- 省(33872)
- 教育(32855)
- 编号(27840)
- 划(27555)
- 基金项目(26137)
- 成果(23997)
- 创(22697)
- 课题(21349)
- 自然(20879)
- 自然科(20490)
- 自然科学(20487)
- 自然科学基金(20137)
- 创新(19862)
- 年(18264)
- 资助(18112)
- 项目编号(17411)
- 重点(17366)
- 规划(16966)
- 发(16705)
- 大学(16580)
共检索到184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明的和谐社会,党中央对此提出了新的战略。毫无疑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理所当然负有重任。其中,如何从大学文化的高位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氛围,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延保等在《高教探索》第5期发表文章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除了考虑智力性因素外,意志品质、思维模式、文化素养等非智力因素具有格外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教育的创新时,我们在学术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考虑的比较多,却往往忽视了学校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创新或创造的过程实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释放过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是何等之难,长期传统的文化渗透在我们民族思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奇
文章对技能型人才创新的含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职业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创新 项目课程 任务驱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滕妍 李晓璇 马莉
近十年来,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经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范教育结构调整以及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等一系列改革。但在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地方师范高校人才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清晰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建立职业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地方师范大学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婷 宋兴明
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不能不高度关注女性人才,特别是女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两院中女院士仅占5.6%,在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中没有女性成员,"973计划"选聘的首席科学家中女性仅占4.6%。要改变我国高素质女性人才和女性创新人才更为紧缺的现状,如何根据女性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女子院校要着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锋 张宇庆
大学中学的无缝衔接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大学中学的无缝衔接是当前学界或业界研究较少的一个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需要大学与中学共同努力。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与以往教育改革不同,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招考体系中的考试内容、评价标准、选拔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效亚
关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我国已提到了战略的高度。究竟应当如何培育创新人才,人们都在思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亮 乔万敏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文化 人才培养 大学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聪莉 任保平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当今时代,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备受瞩目。为推动我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各种举措不断推出,大量的投入、各类"工程"都在实施中。这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创新人才培养除了不断增加投入外,还需要做什么?影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究竟有哪些?本文就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现实矛盾,从社会学视角提出实践反思。一、大学文化:传统精神与现代躯壳的纠结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研究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最主要是通过大学形成的创新文化实现的:大学提供的年轻人没有约束地思考、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