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6)
- 2023(10765)
- 2022(9312)
- 2021(9027)
- 2020(7535)
- 2019(17552)
- 2018(17679)
- 2017(33957)
- 2016(18839)
- 2015(21772)
- 2014(22038)
- 2013(21390)
- 2012(19336)
- 2011(17179)
- 2010(17183)
- 2009(15376)
- 2008(14889)
- 2007(12889)
- 2006(11125)
- 2005(9515)
- 学科
- 济(66412)
- 经济(66327)
- 管理(51900)
- 业(48004)
- 企(41619)
- 企业(41619)
- 方法(32210)
- 数学(26643)
- 数学方法(26302)
- 中国(19286)
- 农(18016)
- 业经(16395)
- 财(16108)
- 理论(15504)
- 学(15199)
- 地方(14299)
- 教育(14161)
- 和(12900)
- 贸(11976)
- 贸易(11970)
- 农业(11938)
- 制(11738)
- 易(11612)
- 技术(11500)
- 务(10613)
- 财务(10551)
- 财务管理(10532)
- 环境(10383)
- 企业财务(9919)
- 划(9718)
- 机构
- 大学(259306)
- 学院(255257)
- 管理(103289)
- 济(91254)
- 理学(89840)
- 经济(88884)
- 理学院(88822)
- 管理学(87158)
- 管理学院(86711)
- 研究(80477)
- 中国(57811)
- 京(55610)
- 科学(51642)
- 财(41455)
- 所(39408)
- 业大(38184)
- 农(37708)
- 范(37504)
- 师范(37198)
- 江(36904)
- 中心(36747)
- 研究所(36059)
- 北京(35245)
- 财经(33694)
- 州(30632)
- 经(30579)
- 师范大学(29806)
- 院(29493)
- 农业(29470)
- 技术(28601)
- 基金
- 项目(177859)
- 科学(138815)
- 研究(134156)
- 基金(125633)
- 家(108077)
- 国家(107105)
- 科学基金(92191)
- 社会(80945)
- 社会科(76471)
- 社会科学(76447)
- 省(70888)
- 基金项目(67595)
- 教育(63444)
- 自然(59992)
- 划(59559)
- 自然科(58578)
- 自然科学(58567)
- 自然科学基金(57488)
- 编号(57367)
- 资助(51297)
- 成果(47628)
- 课题(39558)
- 重点(39354)
- 部(38687)
- 创(37448)
- 发(37299)
- 项目编号(35736)
- 大学(35060)
- 创新(34523)
- 科研(33532)
共检索到368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应强在《江苏高教》第5期撰文提出,当前国内的学者习惯于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大学文化,习惯于将"大学文化研究"解读为"大学文化的研究",就大学文化谈大学文化,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仁淑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和实践者。人才资源已成为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家、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源泉,因此,如何解决东北经济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既是调整东北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基础,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
东北经济振兴 人才瓶颈 人才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本文在具体分析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压力与问题之基础上,指出人事制度改革已成为高校内部综合改革的难点,并认为只有人事制度改革突破了,高等学校才能真正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文章进一步就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进行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人事制度改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凯
目前,收费权质押成为学校和医院等单位的重要融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操作困难、风险防范措施不足等缺陷,需要完善收费权质押贷款的法律保障体系,切实防范风险。
关键词:
收费权质押 质押贷款方式 融资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寿斌 闫志刚
近几年,随着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目标的提出,职业教育也经历了深层次的变革,而"中高职教育衔接"就是职教改革重要的探索方向。中高职衔接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力推的政策,也是职教战线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各地尝试推行的"中高职衔接"政策,更像隔着一扇"玻璃门",门内的东西看得见,却很难摸得着。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理想的职业教育应该搭建起高低不同、与其他教育类型相互贯通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巨臣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型及其突破路径本质上是一个解决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者相统一的问题,其过程呈现出了动态演化、关联复杂的特征,有必要将之置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来加以考察。以往高等教育研究深受惯性思维逻辑的影响和形塑,单一视角常常被用于解释和应对现阶段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却忽视了单一的切入点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复杂性情境中研究范式的真正转型。基于"问题—主体—方法"分析框架的整合构建,可从三维度的视角来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主体以及方法在内外部多重推力下所展示的互动关系样态以及当下研究范式转型的本土实践困境。基于此,为更好应对研究范式转型的困境与挑战,应遵循"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提升主体专业性为重点、以创新研究方法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路径来予以突破。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水澎
研究范式是在一定研究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体系。一般而言,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存在四种典型的研究范式: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即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复杂系统研究范式。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和实证化的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炳贵
中共中央“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中国的GDP再翻一番。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当然应该采取许多措施,但是最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把更多的社会资源交给非公有制经济去使用,特别是要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制经济。中国过去20多年的改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涌现了大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可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是从目前广西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程来看,其前进道路却又是曲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诗平
针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理念和机制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草地不等于牧草、增产不等于增收、草地承包不能解决草地退化的根本问题以及生态补偿不能成为退化草地恢复的短期行为等草原管理中的一些观点,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市场和牧民等层面提出了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咨询和建议。
关键词:
草地 可持续发展 增收 市场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红志
考虑到技术创新和主导范式的重要性,本文对各种新技术如何竞争并形成主导范式的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此外,技术性能优越并不是一项技术成为主导范式的决定因素,因此本研究还考察了哪些因素最终影响了主导范式的形成。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 主导范式 技术演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占山
地产市场亟待规范本刊记者王占山本刊通讯员李殿宏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地产业已逐渐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从近两年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地产市场运行有些混乱。随着“土地热”升温,土地问题引起各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通过对底层社会中两个孩子"就近入学"与"异地择校"两种不同教育选择模式的田野比较观察,揭示出当下中国"就近入学"政策背后的发展困局与深层危机:在现有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的状态下,"就近入学"政策逐步与住房的空间分异、阶层区隔相匹配而形成了明显的教育层化格局,进而导致教育再生产意义上的阶层复制与流动固化。为此,亟待呼吁中国教育公平通过"差异补偿"和"实质公正"的政策升级加速实现从"机会公平"向"质量公平"的深度范式转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清华 朱清
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路径,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已有研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形成条件与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以126家“专精特新”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供给侧技术条件、需求侧组织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探索性地识别出四类突破式创新范式:外驱双元型、内驱吸收型、外驱攻关型和内外双驱型。另外,存在三条路径将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专精特新”企业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背后是多条件的协同作用,各条件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突破式创新绩效。(3)“专精特新”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关系与能力禀赋,致力于技术资源、组织需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匹配,选择恰当的创新范式。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的理解,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以及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