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72)
2023(2269)
2022(1818)
2021(1843)
2020(1492)
2019(3342)
2018(3333)
2017(5385)
2016(3481)
2015(4352)
2014(4436)
2013(3995)
2012(3643)
2011(3265)
2010(3243)
2009(3017)
2008(3045)
2007(2875)
2006(2452)
2005(2244)
作者
(8557)
(7059)
(7035)
(6893)
(4529)
(3374)
(3309)
(2857)
(2779)
(2638)
(2505)
(2434)
(2347)
(2288)
(2211)
(2127)
(2101)
(2079)
(2078)
(2055)
(1828)
(1774)
(1709)
(1690)
(1677)
(1641)
(1613)
(1564)
(1519)
(1487)
学科
(8706)
经济(8699)
教育(6409)
管理(6220)
(5579)
企业(5579)
中国(5150)
(5034)
理论(4944)
方法(4268)
文化(3731)
业经(3430)
教学(3173)
(3130)
政治(3009)
思想(3005)
思想政治(2892)
政治教育(2892)
治教(2892)
德育(2874)
研究(2844)
产业(2519)
(2481)
地方(2325)
(2254)
数学(2203)
市场(2176)
数学方法(2167)
经济理论(2154)
(2149)
机构
大学(49106)
学院(43804)
研究(15648)
管理(14218)
(12861)
经济(12427)
理学(12205)
理学院(11951)
管理学(11550)
管理学院(11444)
(10964)
(10203)
师范(10166)
科学(9406)
中国(9402)
教育(9368)
师范大学(8268)
(7520)
(7198)
北京(7167)
研究所(6546)
中心(6392)
(5921)
(5861)
(5837)
业大(5788)
(5590)
技术(4995)
财经(4631)
研究院(4606)
基金
项目(28411)
研究(24427)
科学(22403)
基金(18331)
(15205)
国家(14995)
社会(14569)
社会科(13635)
社会科学(13633)
教育(13331)
科学基金(12530)
(11766)
编号(11237)
成果(11211)
(10459)
基金项目(9286)
课题(8827)
大学(7942)
(7617)
项目编号(7203)
资助(7051)
规划(6828)
重点(6791)
自然(6733)
自然科(6595)
自然科学(6594)
自然科学基金(6475)
(6362)
(6168)
研究成果(6132)
期刊
教育(19341)
研究(17585)
(15429)
经济(15429)
中国(13893)
学报(7958)
大学(7559)
科学(6287)
管理(5901)
图书(5637)
(5367)
学学(5354)
高等(4659)
(4504)
书馆(4371)
图书馆(4371)
高等教育(3996)
农业(3966)
职业(3518)
技术(3475)
(2864)
(2779)
论坛(2779)
(2720)
财经(2649)
(2638)
成人(2544)
成人教育(2544)
业经(2500)
(2423)
共检索到73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田钦  平和光  
"文化力"概念的形成大概可以分为三条脉络。"大学文化力"的概念是在"文化力"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和扩展出来的。探讨大学文化力的概念,首先要分析文化的内涵。近十年来,"大学文化力"的相关研究观点纷呈、内容各异,但是涉及"大学文化力"的多是对具体教育现象的阐述和评论,"大学文化力"并未成为教育学范畴内的专业性术语,作为新兴的词汇,其概念远未达成共识。厘清概念逻辑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辉  李宁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大关键性问题。生态产品是需要通过投入人类劳动及物质资源生产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具有整体性、公共性、外部性、时空可变性特征。生态产品价值可通过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外部性理论等来阐释,其构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交易价格、补偿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交易市场、企业、提供者、受益者等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为基础,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权威的文化基础,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主要包括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文化由其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特色要素构成。由这三个要素,推论出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论证了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少安  
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大学里的一切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及其活动结果,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与社会其他文化相比,大学文化具有相对较新、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较高的文化品位、大学精神等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具有社会主义制度赋予的显著特点。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大学文化的功能与特点,对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坦  
"以人为本"是在对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反思中,尤其是在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所付出的代价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由于这一理念的阐释角度是多方位的,因此其内涵也是多方位的。文章试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以人为本"的深层内涵,这对于丰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葛卫华  
学习型校园的内涵包括大学生的读书和思考,其在知识谱系上主要包括哲学知识、政治知识、实用知识、伦理知识和审美知识五方面。以此知识谱系为基本构架可以有效厘清当代高校的课程设置、理顺各专业学习的关系,这对于学习型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炜  
[目的/意义]中国情报学理论需要中国特色的情报认识。围绕情报学理论的基本面建设,应重视经典理论传承的同时,鼓励多元化情报讨论。[方法/过程]从科技情报定义与科技情报工作切入,以“情报的产生离不开资料”这一基本观点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情报与信息链、情报与资料的关系,在大资料观下将资料工作与情报工作有机统一;其次,在辨析大情报观的基础上,强调情报的赋能作用;最后,提出资料工作与情报工作的统一框架。[结果/结论]情报就是情报,既不是信息,也不是知识。情报工作与资料工作密不可分。树立大资料观,通过资料工作与信息链上各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发生直接联系。发展“情报+”模式,立足国家与社会的现实发展需要开展情报工作。[局限]将资料工作与情报工作有机统一的理论框架需进一步细化,资料的物化属性在学理逻辑上还有待进一步争辩。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苏成  赵志耘  赵筱媛  潘云涛  贾晓莹  
目前,学术界对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的认识仍不够明确,认知的差异较大。基于此,本研究重点着眼于对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新的阐释。通过对已有概念、内涵和特征发展状态的解读与问题的分析,从手段、方法、结果、效果等方面重新定义了颠覆性技术概念;从技术来源、市场特性、颠覆过程、主要驱动力等方面对颠覆性技术内涵进行了新阐释,从而揭示了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的差异化特征、颠覆的动态演化特征等;对颠覆性技术特征进行了新的界定,提出"变革性""突破性""前瞻性""替代性"与"高风险性"是其五个本质特征;并从颠覆性创新基金资助体系、优先发展领域、管理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颠覆性技术的基本概念、核心内涵与本质特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与颠覆性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建立学理基础,为推动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现实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旭  
高职院校特色体现在核心特色、外显特色和场域特色三个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呼应,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由内而外包括三大战略类型:文化战略、CI战略和整合传播战略;文化战略是通过愿景管理凝聚共同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打造学习型组织;CI战略是帮助学校从理念、行为与视觉上树立个性形象,建设外显特色;整合传播战略是组合各种传播方法的综合计划,以最大化地彰显学校特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祎  
"教学生成"意指教师指导学生从"生’’到"成"而获得个体知识的过程,它包括了生成性的教与生成性的学两个方面。生成性的学是相对于被动接受而言的,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生成性;生成性的教是相对于静态预设而言的,更强调教师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生成"是一种整合生成,具有自然性、创造性、未竟性等特点;"教学生成"不仅强调"学",也重视"教",不仅注重对过程的分析,也重视对结果的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艺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理论基础,也为新发展阶段如何寻找激发发展新动能的决定力量作出了时代解答。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着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要站在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系统阐释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更要从突破农业高科技创新瓶颈、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推进农业生产要素新型化、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深化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等六个着力重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处理好与农业传统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粮食安全底线、传统小农户家庭经营、农业绿色发展等六大关系,实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建立农业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以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晓奇  
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呼唤对品质的聚焦。课堂教学的品质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真理性品质、教学过程的游戏性品质、教学情境的审美性品质、教学方式的对话性品质以及教学评价的包容性品质。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需要通过匡正教学价值、倡导教学自由、调适教学境界、培育教学个性及优化教学资源去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罗姮  李林林  叶艳妹  
研究目的:从内涵阐释、作用机理与实践探索等方面系统梳理当前国内有关保护地役权的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保护地役权在法权性质上兼有公私属性,其通过调节私法利益与外部性内部化实现公益与私益的有效平衡。当前国内有关保护地役权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且就其入法路径尚有争论,相应的实践应用则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规范的实证研究体系。研究结论: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现实背景下,引入保护地役权制度可推动实现人地关系平衡,未来在实践推广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开展保护地役权的参与互动研究与效果评估,进而探讨保护地役权的制度构建,研究法律调整的路径及其与相关制度的有效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沙沙  
学分银行联盟是推进学分银行运行的有效方式。省级学分银行联盟能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降低教育投资成本损耗、调和教育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多样化需求。基于当前教育类型众多、目标诉求不同,教学模式各异,在"框架+标准+协议"路径下分类别建立联盟,采取"政府+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的标准开发模式,进行学习成果标准开发、应用及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合作及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为确保联盟顺利开展,需完善联盟领导层、决策层、运行层、管理层组织架构,做好联盟制度保障、质量保障及财务保障等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