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5)
- 2023(12424)
- 2022(10803)
- 2021(10017)
- 2020(8564)
- 2019(19521)
- 2018(19509)
- 2017(36582)
- 2016(20356)
- 2015(23385)
- 2014(23583)
- 2013(22717)
- 2012(21192)
- 2011(19146)
- 2010(19573)
- 2009(18391)
- 2008(18652)
- 2007(17402)
- 2006(15081)
- 2005(13676)
- 学科
- 济(75520)
- 经济(75413)
- 管理(65678)
- 业(62897)
- 企(53829)
- 企业(53829)
- 方法(33524)
- 数学(27762)
- 数学方法(27470)
- 财(23973)
- 中国(23499)
- 农(22336)
- 制(20485)
- 业经(18984)
- 技术(18661)
- 理论(15787)
- 学(15331)
- 农业(14838)
- 地方(14796)
- 务(14790)
- 财务(14753)
- 财务管理(14703)
- 银(14180)
- 银行(14148)
- 贸(14125)
- 贸易(14115)
- 企业财务(13883)
- 易(13687)
- 体(13482)
- 行(13437)
- 机构
- 大学(291128)
- 学院(288423)
- 济(115179)
- 经济(112456)
- 管理(109059)
- 研究(93775)
- 理学(92764)
- 理学院(91697)
- 管理学(90076)
- 管理学院(89492)
- 中国(71430)
- 京(61251)
- 财(57648)
- 科学(55672)
- 江(47277)
- 所(47037)
- 农(45169)
- 财经(44455)
- 中心(43939)
- 研究所(41876)
- 业大(40344)
- 经(39947)
- 范(39393)
- 师范(39036)
- 北京(38820)
- 州(37206)
- 经济学(35364)
- 农业(35110)
- 院(33578)
- 财经大学(32517)
- 基金
- 项目(182544)
- 科学(143642)
- 研究(139141)
- 基金(129097)
- 家(110362)
- 国家(109307)
- 科学基金(94098)
- 社会(87201)
- 社会科(82436)
- 社会科学(82413)
- 省(74142)
- 基金项目(68454)
- 教育(66553)
- 划(61259)
- 自然(58425)
- 编号(58407)
- 自然科(57061)
- 自然科学(57044)
- 自然科学基金(56060)
- 资助(51604)
- 成果(49625)
- 创(42950)
- 课题(41519)
- 重点(41203)
- 部(40709)
- 创新(39231)
- 发(39072)
- 制(38068)
- 大学(36649)
- 性(35782)
共检索到447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游家胜
大学文化创新是促进大学不断发展、使大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内在动力。然而,大学文化创新自身动机的产生以及创造热情的激发、创新行动的引发和推进,同样需要能量充足的动力驱动。大学应着眼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多种关系以及创新主体的精神领域,全面发掘可资利用的动力源,并通过动力平衡机制的建立和对动力作用关系的能动处理,使大学文化创新拥有稳定、持久的动力支撑系统。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创新 动力来源 作用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曹能秀 吕进锋 王凌
空间具有社会属性,可以以空间为视角探讨文化互动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可以把空间分为国家、区域、社区、村落和学校五个层面。从文化空间的角度来看,五层空间关系的本质是文化互动;五层空间的每个层面都存在六维度文化互动。以民族和谐、社区发展为轴心,以五层空间的每一层空间为面,以六维度的每一个维度为边,层与层、边与边相互衔接,构成五层空间文化互动理论的分析框架——“玲珑塔”模型。基于“五层空间”文化互动理论的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云南边疆呈现出五层空间文化互动关系从松散走向紧密和六维度文化互动从局部走向整体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五层空间文化互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和六维度文化互动整合模式缺乏等问题。推动云南边疆文化互动的内部动力包括多元文化的接触、人类交往的需要和民族群体的生存和内在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外部动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环境。当前云南边疆文化互动内外部动力机制显现出协同驱动的状态,但也存在着内生动力不足、外部动力欠佳的问题。为促进云南边疆文化互动,应在深化文化互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五层空间和六维度文化互动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健全文化互动动力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锋
基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特点和共性问题,从动力源视角,构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动力机制:个人生涯规划、个体创新意识、个体创新能力、个人专业素养构成大学生创新活动动力生成的内部因素,科学前沿技术的知晓度、学校鼓励创新的制度、优质就业岗位竞争、校园创新文化四个部分构成大学生创新活动动力生成的外部因素,内外部因素相互耦合、相互影响。推进大学生创新活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优化校园创新环境,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创新活动 动力机制 大学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光兴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因果关系模型,通过反馈回路分析、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影响大学生就业系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也产生挤出效应;技术创新与大学生就业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反馈回路关系,当期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通过反馈回路对未来的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解决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培养能促进技能偏向型技术创新的人才,推动有益于创造新市场、新产品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未来的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政府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激励有益于促进企业进行技能偏向型的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创新与大学生就业、产业升级互动的良性循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学校变革的动力机制是指影响学校变革发生和发展的诸动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过程。学术界对学校变革的诸动力因素进行了分类和分析,而对学校变革诸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过程等深层动力机制缺乏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综合互动是学校变革诸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差异概念化、概念文化化和文化制度化是学校变革诸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关键词:
学校变革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潮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的概念最先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其概念: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其内容包括:1.制造新产品;2.采用新工艺;3.开辟新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5.建立新的管理、组织形式。熊氏创新理论主要着眼于创新的经济效果。如果把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工艺代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佳瑜
高职协同创新体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由牵头高校、协同企业、研究机构、目标用户企业和行业指导委员会等子系统构成。结合自组织机理,高职协同创新体应建立供需对接机制、愿景规划机制、司职关联机制、平台共享机制和文化融合机制,以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大生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自组织机理 协同创新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宗安 马秋枫
先进文化与大学精神是紧密相联的。先进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基石,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直接表现; 大学文化随着先进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对先进文化的弘扬及创造产生影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大学要自觉地树立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的意识,以先进文化重塑大学文化的内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宁 蔡薛文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在理论层面,新质生产力在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并形成了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发展动力塑造机制、经济社会整合机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社会价值凝聚机制、人类文明重塑机制等独特的动力机制,践行着以科技现代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这六个方面机制的形成,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升华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关照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在实践层面,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以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导向的价值立场;要发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优势;要形成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开放的体制保障,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天凤 郭险峰
管理创新对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此角度出发,探讨了构建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以此调动各种因素,形成创新的合力,保证创新的成功。
关键词:
家族企业 管理创新 动力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庭溢
文章构建了模块化供应链系统,并基于模块化规则,针对模块化组织中创新的不同方式,提出了广义突破式创新、狭义突破式创新和模块化供应链渐进式创新的概念。模块化组织是由规则和功能模块构成的系统,与传统组织结构相比,其在创新驱动机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未来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策略中,一方面需要以技术推动创新,另一方面更需要注重组织结构在推动创新中的作用,推动模块化组织网络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关键词:
模块化组织网络 模块化供应链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少杰
一、引言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具有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如何激励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促使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与先进的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这个问题对于技术和经济都很落后的中国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因而问题的解决也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岂之
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论述,就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高等教育的使命,在理论上弄清文化传承创新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怎样构建等问题。作为世界上没有中断过的伟大民族文化,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史。从西周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辛亥革命的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到新民主主义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君 陈海燕
大学文化是指以大学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层次。我国大学由于建立时间晚,加上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文化上存在大学精神实用主义化、大学制度行政色彩浓厚、大学环境单调与贫乏等弊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尽快建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