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4)
- 2023(4818)
- 2022(4034)
- 2021(3815)
- 2020(3135)
- 2019(6984)
- 2018(6953)
- 2017(11373)
- 2016(6487)
- 2015(7395)
- 2014(7412)
- 2013(6563)
- 2012(5934)
- 2011(5174)
- 2010(5365)
- 2009(4735)
- 2008(4609)
- 2007(4343)
- 2006(3655)
- 2005(3130)
- 学科
- 业(22198)
- 管理(22042)
- 企(21355)
- 企业(21355)
- 济(14930)
- 经济(14917)
- 技术(14046)
- 技术管理(11161)
- 教育(9536)
- 理论(8699)
- 中国(8498)
- 教学(7288)
- 业经(6295)
- 方法(5752)
- 研究(5031)
- 农(4724)
- 学法(4722)
- 教学法(4722)
- 产业(4455)
- 学理(3902)
- 学理论(3902)
- 和(3855)
- 文化(3849)
- 划(3729)
- 地方(3707)
- 政治(3606)
- 思想(3539)
- 财(3523)
- 思想政治(3421)
- 政治教育(3421)
- 机构
- 大学(82545)
- 学院(80684)
- 管理(31217)
- 理学(26929)
- 理学院(26585)
- 济(26251)
- 管理学(26058)
- 管理学院(25874)
- 经济(25490)
- 研究(24501)
- 京(17132)
- 中国(15380)
- 范(14701)
- 师范(14612)
- 科学(14157)
- 江(13934)
- 教育(13056)
- 技术(12064)
- 财(11671)
- 师范大学(11299)
- 州(11050)
- 中心(11011)
- 北京(10904)
- 职业(10628)
- 所(10586)
- 业大(10118)
- 研究所(9575)
- 院(9375)
- 财经(9173)
- 农(9106)
- 基金
- 项目(54728)
- 研究(46687)
- 科学(44250)
- 基金(35514)
- 家(29447)
- 国家(29066)
- 社会(28053)
- 社会科(26448)
- 社会科学(26443)
- 科学基金(26018)
- 省(25613)
- 教育(25335)
- 划(20688)
- 编号(20227)
- 基金项目(19205)
- 创(18823)
- 成果(17535)
- 课题(16204)
- 创新(16176)
- 自然(15068)
- 自然科(14817)
- 自然科学(14815)
- 自然科学基金(14586)
- 年(13889)
- 规划(13174)
- 大学(12856)
- 项目编号(12801)
- 重点(12795)
- 资助(12440)
- 发(12077)
共检索到129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明的和谐社会,党中央对此提出了新的战略。毫无疑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理所当然负有重任。其中,如何从大学文化的高位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氛围,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延保等在《高教探索》第5期发表文章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除了考虑智力性因素外,意志品质、思维模式、文化素养等非智力因素具有格外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教育的创新时,我们在学术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考虑的比较多,却往往忽视了学校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创新或创造的过程实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释放过程。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是何等之难,长期传统的文化渗透在我们民族思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效亚
关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我国已提到了战略的高度。究竟应当如何培育创新人才,人们都在思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亮 乔万敏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文化 人才培养 大学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当今时代,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备受瞩目。为推动我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各种举措不断推出,大量的投入、各类"工程"都在实施中。这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创新人才培养除了不断增加投入外,还需要做什么?影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究竟有哪些?本文就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现实矛盾,从社会学视角提出实践反思。一、大学文化:传统精神与现代躯壳的纠结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研究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最主要是通过大学形成的创新文化实现的:大学提供的年轻人没有约束地思考、交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兄武 母小勇 肖建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独特的人生体验、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从人的本真状态揭示了人的"自我超越"的本质和实现创新的可能性,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自主学习并实现自我超越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大学要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人才 自主学习 创新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聪莉 任保平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改玲 蔡琼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的学科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的载体。建立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学科群,对学科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尤其是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学科群 研究生 创新人才 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两个直逼症结核心的议题,关乎学术创新环境和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这么一种倾向:好像谈论制度建设就只有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而涉及人才培养就只是教学方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造就人才,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要为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服务,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晓阳
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也必然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改革如果无法深入到文化层面,往往达不到预想效果。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实现组织文化的全面创新。根据学界认同的麻省理工学院谢恩教授的观点,所谓组织文化,是一种基本假设模式,由某个群体发明、发现或开发出来,用以应对外部适应、内部整合的难题,经实践证明足够有效,因此传授给组织的新成员,成为认知、思考、感受与那些难题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洪升 杨东红 朱德全 王长宝 叶之慧 赵刚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文章讨论了通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高校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
茶文化 高校 拔尖创新 人才 渗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