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15)
2023(3573)
2022(2814)
2021(2908)
2020(2278)
2019(5322)
2018(5315)
2017(7747)
2016(5876)
2015(7104)
2014(7334)
2013(5972)
2012(5359)
2011(5187)
2010(5416)
2009(4566)
2008(4487)
2007(4190)
2006(3795)
2005(3550)
作者
(12305)
(10106)
(10000)
(9739)
(6374)
(4912)
(4740)
(4075)
(3918)
(3883)
(3517)
(3430)
(3268)
(3187)
(3167)
(3149)
(3069)
(3066)
(3025)
(2859)
(2834)
(2648)
(2601)
(2379)
(2335)
(2324)
(2266)
(2188)
(2187)
(2123)
学科
教育(21725)
中国(10776)
管理(9606)
教学(8364)
理论(8244)
(7651)
经济(7645)
(7211)
(6840)
企业(6840)
(4642)
思想(4573)
学校(4470)
政治(4455)
思想政治(4280)
政治教育(4280)
治教(4280)
德育(4244)
研究(4238)
高等(4134)
学法(4087)
教学法(4087)
(3809)
(3749)
改革(3641)
发展(3592)
(3465)
(3295)
学理(3172)
学理论(3172)
机构
大学(73859)
学院(64852)
教育(31632)
研究(25431)
(23498)
师范(23445)
师范大学(19555)
(17922)
管理(16059)
科学(14005)
理学(13921)
(13779)
理学院(13540)
职业(13438)
经济(13070)
管理学(12950)
管理学院(12773)
北京(12611)
技术(12393)
教育学(12130)
(12095)
(11791)
研究所(10754)
中国(9969)
中心(9714)
(9349)
职业技术(9257)
(9187)
教育学院(9036)
技术学院(8251)
基金
研究(39424)
项目(38552)
科学(32175)
教育(29895)
基金(22494)
社会(20862)
成果(20595)
编号(19936)
社会科(19263)
社会科学(19259)
课题(18589)
(17580)
(17416)
(17387)
国家(17193)
(16541)
科学基金(14183)
规划(13430)
项目编号(12133)
(11811)
研究成果(11678)
(11117)
(10880)
大学(10799)
重点(10708)
基金项目(10647)
年度(10571)
教育部(10440)
(10241)
(9990)
期刊
教育(58329)
研究(34325)
中国(27523)
(15028)
经济(15028)
职业(13269)
技术(10175)
大学(8546)
高等(8431)
技术教育(8119)
职业技术(8119)
职业技术教育(8119)
学报(7814)
高等教育(7329)
(6746)
成人(6556)
成人教育(6556)
科学(6180)
(5677)
论坛(5677)
管理(5477)
图书(5255)
(5020)
(4726)
学学(4658)
发展(4480)
(4480)
教研(4293)
高教(4293)
职教(4195)
共检索到113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超  
榜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且成效显著的方法之一。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的主体性明显增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广泛。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解决存在于大学生榜样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更好地发挥榜样教育的力量,进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雁  丁继安  
成长经历是源于生活的实践,是人生成长的历程,是烙有未来意义的当下事件,其中蕴含着演化人文素质的机制。大学生成长经历有着自身的特性。关注大学生成长经历的高校人文教育变革,就是以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作为人文教育课程规划的基础,以经历成长中的事件为中心,通过建构最优学习经历,整合知识、情感、技能学习,实现对传统学科型高校人文教育的超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旭雯  
高职大学生成长评价是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外驱力。如何建立全面、科学、操作性较强的高职大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当前高职学生成长评价改革的现实需求,借鉴大学生评价的相关研究,在对高职大学生成长评价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生成长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论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建群  杜尚荣  
正确把握课程价值,合理定位课程目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价值取向:多元与统整从价值所体现的主客体利益关系角度分析,"课程价值就是指课程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属性,即是说课程的存在、作用及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适合"。~([1])而课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辛志勇  金盛华  
通过对全国10省市13所高校2 6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个人性目标可根据重要性依次排序为工作成就、自身修为、荣誉地位、金钱物质;社会性目标依次排序为合格公民、友谊爱情、婚姻家庭;超然性目标依次排序为回归自然、贡献国家、人类福祉。手段价值依次排序为知识努力、人格品质、智慧机遇,规则价值依次排序为道德良心、法律规范、舆论从众。对81名大学生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述结果。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根据其价值取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莫春菊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多重困境,如信用危机、"二律背反"、价值异化、公共性内容阙如等。在公共性彰显的时代,公共性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从更高的公共立意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大学生具有公共性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对公共事务的关怀能力以及具有公共精神的价值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清华  
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趋势,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使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相统一,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及其事业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国良  
受市场经济、文化变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趋于现实化、功利化、多样化等价值取向。大学生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礼文  皮锋  
目标导航是在目标教育理念下,引导大学生向成长目标发展。文章立足于大学生目标教育中存在的价值目标不纯、学业目标不实、能力目标不明、职业目标不准、安全目标不定等问题,提出目标导航可以坚持"以生为本",根据目标计划内容分层开展;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年级特点分阶段开展;把握个性特点,根据目标差异性分个体开展。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大学生目标教育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英莲  
大学生宿舍既是学生生活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容器。除课堂教学和自习之外,学生在校的时间,几乎一半是在寝室里度过的,寝室是私密的空间,也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最为激烈、最为自由的地方。吉林体育学院以文化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方法,以参与为原则,以化人为目的,将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工作、学科建设、管理服务、学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尉建文  陆凝峰  
基于默会知识的理论,本科生导师制被看作是"一对一"的师徒关系。以北京市某高校为个案,分析本科生导师制与大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探讨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水平以及获得各种荣誉都有显著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导师的示范效应显著,年长、学位高、职称高、职位高的导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在师生的互动效应中,学生的主动互动更有助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而导师的主动互动则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国祥  
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发现规律、创新理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探索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是其基本任务。我们经过几年的调研、探索,创立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双螺旋理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一斌  
毋庸讳言,实践育人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最薄弱环节。强化实践育人,就是要克服这一软肋。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军  姜扬  傅帆  
大学生成长记录的全程化特性与全程育人的要求具有内在的、高度的契合性,利用大学生成长记录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思考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