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0)
- 2023(5659)
- 2022(4945)
- 2021(4693)
- 2020(4099)
- 2019(9287)
- 2018(9569)
- 2017(16780)
- 2016(10338)
- 2015(12090)
- 2014(12670)
- 2013(11603)
- 2012(10873)
- 2011(10084)
- 2010(10309)
- 2009(9393)
- 2008(9322)
- 2007(8572)
- 2006(7579)
- 2005(6617)
- 学科
- 济(35467)
- 经济(35415)
- 管理(25630)
- 业(21166)
- 企(18079)
- 企业(18079)
- 方法(16360)
- 数学(14088)
- 数学方法(13830)
- 中国(11130)
- 学(10556)
- 教育(9268)
- 理论(9053)
- 农(9019)
- 财(8659)
- 制(8081)
- 地方(7703)
- 体(6974)
- 业经(6849)
- 教学(6050)
- 和(6028)
- 融(5872)
- 金融(5864)
- 银(5824)
- 银行(5793)
- 农业(5716)
- 行(5576)
- 环境(5303)
- 策(5101)
- 贸(5022)
- 机构
- 大学(149398)
- 学院(143110)
- 研究(53479)
- 管理(48933)
- 济(47828)
- 经济(46431)
- 理学(41964)
- 理学院(41302)
- 管理学(40040)
- 管理学院(39806)
- 中国(36348)
- 科学(36160)
- 京(33240)
- 所(28459)
- 农(28087)
- 研究所(26307)
- 范(25981)
- 师范(25711)
- 业大(23823)
- 江(23461)
- 财(23280)
- 中心(22826)
- 农业(22257)
- 北京(21195)
- 师范大学(20683)
- 教育(20147)
- 院(19724)
- 财经(18263)
- 州(18140)
- 技术(17975)
- 基金
- 项目(96165)
- 科学(74766)
- 研究(70706)
- 基金(65870)
- 家(58371)
- 国家(57848)
- 科学基金(47782)
- 社会(41296)
- 省(39641)
- 社会科(38796)
- 社会科学(38780)
- 教育(36762)
- 划(34753)
- 基金项目(34459)
- 自然(31472)
- 自然科(30741)
- 自然科学(30726)
- 自然科学基金(30129)
- 编号(29414)
- 资助(27606)
- 成果(27018)
- 课题(23457)
- 重点(22813)
- 部(21510)
- 发(20463)
- 创(19542)
- 大学(19428)
- 年(18702)
- 计划(18597)
- 科研(18328)
共检索到221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红 林桢栋
大学教师评价,在人事管理和学术内涵上存在着"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在我国大学的表现是行政力量的主导和学术力量的屈从。要实现大学教师评价主客体关系的平衡,需在"六个不唯"上做工作:评价导向上注重外显内在结合,不唯"可见表现";评价维度上考虑学术工作内涵,不唯"科研至上";评价标准上尊重不同学科差异,不唯"一把尺子";评价过程中引入教师主体功能,不唯"政策条款";评价方法上探索定性定量结合,不唯"数字迷信";评价结果上可行多方协商调适,不唯"一锤定音"。
关键词:
大学教师评价 主客体 二律背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帅军
人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 ,又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人在教育管理中的这种特殊的双重地位 ,决定了人的主体性问题和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 ,把握和处理好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与认识关系、依存与制约关系及对立与统一关系 ,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使教育管理更好地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
关键词:
教育管理 主体 客体 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毕强 齐志 白云峰
信用信息是反应信用交易各方信用行为的信息,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本文系统研究了信用及信用信息的概念及联系,并从信用信息服务中的主客体关系入手,对信用信息服务的流程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信用 信息服务 主客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恂 龙太国
试析教学主体、客体及主客体关系●郝恂龙太国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客体及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教学论领域争论不息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学实践中极难把握的实际问题。本文拟借助有关的理论,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求教于各位方家。一、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宸 洪成文
大学人事管理的核心在于成熟制度建设,而决定制度建设成功与否及能否最大程度实现制度预期的关键则在于制度本身是否蕴含丰富价值内涵。对价值哲学研究方法论进行概述,基于各方法论的特点和本文研究对象,选择主客体价值关系方法;然后展开对大学人事制度相关的各主体和客体价值关系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做出价值发现和价值体系建构。现代大学人事制度具有"平等性"、"发展性"和"塑造性"三个核心价值,这三个核心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而形成现代大学人事制度价值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保华
进行主客体分析是理解教育平等这一教育研究领域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的重要方式。教育平等的主体主要有个体和群体两类,在主体为个体的情况下,有全体或全部的个体平等和群体或组别内的个体平等之分。教育平等的客体包括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群体间的教育机会平等应成为主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
教育平等 主体 客体 教育机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月胜 胡艳红
一、关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书臣
主客体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主要源于哲学上的主客体观。对主客体关系的探讨不能脱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要求。教育学上的教学主客体观对理解思政教育主客体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随着哲学上主客体概念的引入,人们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赋予了主客体关系的意义,并形成了许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瑞
中国实行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是社会化大生产、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市场经济失灵等。宏观调控主体是政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是宏观调控的客体。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的终极主体,地方政府是宏观调控的客体。中国需要制定专门规范宏观调控行为的法规,这种法规应当属于程序性法规。
关键词:
国民经济管理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建方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的哲学概括,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现实形式。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所有哲学都没能科学地解决主客体关系问题,而马克思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和中介,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错误的过程中,科学地解决了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体 客体 主客体关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光兴
评价主客体的价值观是影响高等教育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差异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当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间达成价值认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主客体将会在价值理性的引领下,重新审视自己的评价观,不断地在利益博弈中调整、取舍,在保证价值理性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减少以至消弭了评价过程中主客体间的价值冲突和利益对立与行为相左,形成了一个健康、公正、有序、有效的高等教育评价环境。
[期刊] 预测
[作者]
宫诚举 郭亚军 郑红 李伟伟 崔升波
针对静态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激励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客体需求的激励型综合评价方法,以实现对被评价对象各评价指标分别激励的作用。首先,区分评价过程中的评价者和评价需求者,给出评价者和评价需求者的概念,并对评价需求者开展激励活动的目的进行界定;其次,综合考虑评价需求者和被评价对象的合理需求,从评价需求者的角度和被评价对象的角度分别对同一被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指标进行激励;再次,计算同一被评价对象在不同评价指标下的激励总量,并将其集结到原始的评价结果中,以得到激励后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方法的应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董庆兴 郭亚军 马凤妹
针对多属性综合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客体协作式群组评价方法。首先介绍了评价客体意见的获取手段,给出了一种在评价客体没有能力提供自身意见的情况下的意见提取方法;然后以评价主体提供的信息检验评价客体提供信息的失真程度,以评价客体提供的信息检验评价主体提供信息并判定评价主体的能力大小,据此给出评价客体和评价主体的话语权重;根据"差异驱动"原理,集成评价客体群体给出的评价结果和评价主体群体给出的评价结果,得到最终的评价结论。最后,用一个算例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群组评价 差异驱动 权重确定 协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熊艳
高校教师发展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教育机制、教师教育评价机制等存在密切关联。教育语言学的产生确立了教师角色在教育机制中的核心地位,为教师角色与教育机制的有效融合找到了新途径。从教育语言学的视角看,高校教师身负学科主体角色和研究客体角色的双重角色,其角色定位必须依据特定的教育文化机制;而教师发展机制中的教师教育机制和教师能力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发展必须着眼于教师作为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角色的发展,从信念与行动、语言与教育以及学科与人才三个方面实现教师角色与文化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教师
关键词:
教育语言学 高校教师 教师角色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