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1)
2023(12892)
2022(10974)
2021(10281)
2020(8949)
2019(20717)
2018(20279)
2017(38469)
2016(21305)
2015(24292)
2014(24419)
2013(23733)
2012(22207)
2011(20070)
2010(20339)
2009(19265)
2008(19508)
2007(17975)
2006(15717)
2005(14364)
作者
(60867)
(51134)
(51020)
(49042)
(32741)
(24578)
(23630)
(19892)
(19467)
(18276)
(17376)
(17114)
(16472)
(16170)
(16046)
(15823)
(15626)
(15074)
(15008)
(14868)
(12956)
(12646)
(12308)
(11670)
(11601)
(11557)
(11495)
(11454)
(10474)
(10213)
学科
(83328)
经济(83135)
管理(62226)
(56665)
(48786)
企业(48786)
方法(36384)
数学(29673)
数学方法(29330)
(24597)
中国(23676)
(22620)
(22398)
(20483)
业经(19335)
理论(16963)
(14742)
(14724)
财务(14687)
财务管理(14649)
(14454)
贸易(14446)
农业(14368)
地方(14301)
(14185)
(14029)
(14019)
银行(13969)
企业财务(13894)
(13421)
机构
大学(311480)
学院(302872)
(121622)
经济(118885)
管理(111139)
研究(104597)
理学(95050)
理学院(93871)
管理学(92038)
管理学院(91433)
中国(77255)
(65766)
科学(63498)
(60581)
(53376)
(51744)
研究所(48058)
(47828)
中心(47768)
财经(47256)
业大(44683)
(44326)
师范(43903)
(42787)
北京(41756)
农业(40470)
经济学(38518)
(37319)
(37129)
师范大学(35424)
基金
项目(196525)
科学(154434)
研究(146449)
基金(141281)
(122430)
国家(121355)
科学基金(103092)
社会(93302)
社会科(87427)
社会科学(87398)
(76941)
基金项目(74217)
教育(70846)
(65505)
自然(64985)
自然科(63483)
自然科学(63458)
自然科学基金(62327)
编号(60173)
资助(57408)
成果(52522)
(45115)
重点(45046)
课题(42811)
(41326)
(41004)
(39829)
大学(39204)
教育部(39074)
创新(38128)
期刊
(137826)
经济(137826)
研究(96054)
中国(67473)
学报(51484)
(50074)
(47478)
教育(47301)
科学(44975)
管理(41405)
大学(40015)
学学(36226)
农业(31284)
(27442)
金融(27442)
技术(25049)
财经(24771)
经济研究(22183)
(21349)
业经(21244)
问题(18159)
(16521)
图书(16380)
(15996)
(14860)
技术经济(14178)
理论(13986)
科技(13518)
统计(12661)
财会(12637)
共检索到466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龚波  周鸿  
当从宏观层面对大学教师流动的分析难以回应现实情境下的诸多问题时,一种动态的、全景式的、社会性的微观机制的考察就成为一种积极选择,也成为改进大学管理的理性追问。而以探究“组织与社会之关系”为己任的组织社会学自当对大学组织的教师流动现象和过程提供特殊而内在的解释力:从流动实质上讲,兼具“社会人”和“学术人”双重性格的大学教师与大学之间存在一种主观与客观的“人和组织”的博弈关系;从过程上讲,大学教师流动经历了酝酿阶段、讨价还价阶段、流动执行阶段和反馈阶段等过程,不同阶段各方力量的行动策略也有不同;从针对性建议上讲,大学教师流动要从教师自身层面、大学层面、国家层面及微观管理层面等加以完善和改进,其中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的课程编制从指导思想、目标设定、内容选择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种文化性缺失,本文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对当前我国课程编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批判与反思,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相应的初步建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楠  曲欣  
聋人高等教育体制既缺乏明确的课程体系,也缺乏清晰的文化符号,因此重听大学生的社会身份始终存在模糊和边缘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导致其学业和生活中的诸多困境。国际手语夏令营作为一种教育仪式,主要通过三种手段推动重听大学生对聋人身份的认同,即:使用聋人群体内的文化符号(手语)、提升重要他人(聋人精英领袖)的影响力、强化共同的情感状态(作为聋人的自豪感)。当然,夏令营这一仪式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影响力难以保持,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尚需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明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叶初升  李慧  
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步入新常态,应该特别关注经济增长质量。本文从发展理念出发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质变即可行能力的提升,提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分析模型。然后,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工具,依据全国样本数据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可行能力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过度追求GDP反而会偏离发展的根本目的;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可行能力贡献最大;过大的收入差距有碍人们可行能力的提升;我国人口的可行能力分布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特征;西部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最高,中部最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孔垂谦  文辅相  
学术自治一直是现代大学的理想追求 ,也是西方现代大学学术繁荣的前提条件之一。全面考查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不难看出 ,西方现代大学学术自治的实现有其相应的制度环境条件 ,民主法制条件下有限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为大学学术自治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因而 ,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需要制度环境的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敏  韩玉启  
大学作为非营利组织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组织结构,不可避免地承担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大学财务风险有其特殊性,更具隐蔽性、破坏性、复杂性和政策性等。大学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资金流转只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在产品方面没有盈利性,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等。文章以系统论、委托代理理论、准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对大学财务风险进行经济社会学分析,为大学财务风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蕾  
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看,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危机管理理念,首先应建立全员化的危机预防与控制体系,确保危机管理能够涵盖所有部门和所有环节;二是建立集权化的危机化解与处置体系,确保危机有专门的、对应的岗位来负责;三是建立关联化的危机评估与结果处理体系,通过有系统有秩序地运用高度组织化、专门化的控制形式,达到对危机的社会控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霍学喜  
 以农户与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乡村党政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原则、方式、机理为主线,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户运行中的微观组织机制。结果表明:(1)农户与现行村级组织之间联系的机理,同时受行政管理机制、村民自治机制、市场经济机制调节,这也是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较低、服务功能较弱的根本原因。(2)新形势下村级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行为存在差别,其根源在于农村经济体制方面;与此相对应,农户一直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体制性摩擦的微观环境中生存发展,因而农户自组织化程度难以提高。(3)村级组织的功能之所以错位,关键是村级组织和乡镇组织之间存在着组织人事和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内在的关系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联英  陈思  
本文从微观生产组织控制新视角,探讨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权力行为和组织控制机理,并对2003年1月-2012年8月规模以上能源资源行业境外投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境外投资企业的组织控制或协调权力都源于企业的特定资源、组织机制或能力;但六大地区主要采用股权并购和战略联盟,没有采用绿地投资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拥有的企业所有权优势不足;偏向采用独资方式,注重获得绝对控制权而不是拥有剩余控制权,是导致大洋洲和北美洲等地区投资失败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境外能源资源投资中,比企业股权控制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昌善  
近年来,我国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研究与思考时,把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科学课程的研究中来,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推动科学课程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但这种单一的主要停留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层面的研究视角与丰富的科学课程改革实践相比,显然是不够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赵长林博士所著的《科学课程的社会学研究》一书,借鉴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高飞  李冠艺  
本文考察了企业财务结构差异在资源错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尝试在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与企业最优化决策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为探索资源错配形成的微观机制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为此,本文以HeisH与Klenow(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由异质性企业组成的垄断竞争模型,推断出企业要素投入扭曲是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和个体财务结构差异的共同结果,进而利用1999年~2013年制造业企业数据证实了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在资本价格扭曲的环境下,财务状况恶劣的企业要素投入扭曲程度更严重,其生产更倾向于劳动密集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保平  马敬桂  
近年来,一种具有突出特色的新型农业微观组织形式在监利县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地平线,呈现出勃勃生机。湖北省为了弄清这种组织形式的一些基本方面,我们对监利县所辖典型乡(镇)、村、组和农庄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就调查结果阐述如下:一、家庭农庄的概述1.家庭农庄的产生:农村推进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亚莉  廖建桥  李骥  
当前组织腐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心理社会微观视角出发,探讨了从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集体不道德、最后导致组织腐败的衍变过程及内在机制。论文认为,管理者非伦理行为诱发阶段、横向扩散导致集体不道德阶段和纵向传递导致组织腐败的3个阶段中,心理动力机制和社会动力机制各不相同。针对各个衍变阶段的内在机制,本文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控制和治理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组织内管理者非伦理行为到组织腐败的衍变过程、机制与干预的综合模型,总结了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并指出了实证研究方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洪联英  彭媛  张丽娟  
论文从全球生产组织理论新视角,研究FDI、外包组织安排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并采用中国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在华加工生产装配活动中,在化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品制造业、较高端机械电子设备制造环节等资本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偏向采用FDI组织方式;在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偏向选择外包组织方式;这种组织安排不仅影响产业"结构偏向",而且制约技术进步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导致中国制造业升级陷阱的微观生产组织根源。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国际生产组织安排,并借助外源式开放、创新激励和产权保护等措施,是破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