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4)
- 2023(7692)
- 2022(6348)
- 2021(6384)
- 2020(5047)
- 2019(11204)
- 2018(10971)
- 2017(19183)
- 2016(11362)
- 2015(13201)
- 2014(12955)
- 2013(12062)
- 2012(11536)
- 2011(10626)
- 2010(10968)
- 2009(9944)
- 2008(10209)
- 2007(9525)
- 2006(8471)
- 2005(7711)
- 学科
- 济(35331)
- 经济(35261)
- 管理(30857)
- 业(26068)
- 企(21976)
- 企业(21976)
- 方法(14004)
- 学(12527)
- 农(12424)
- 中国(12045)
- 数学(10649)
- 数学方法(10360)
- 教育(9958)
- 业经(9730)
- 理论(9676)
- 财(8883)
- 制(8474)
- 农业(8338)
- 和(6682)
- 地方(6570)
- 教学(6482)
- 体(6297)
- 银(6267)
- 银行(6235)
- 贸(6231)
- 贸易(6217)
- 技术(6005)
- 行(6001)
- 易(5993)
- 划(5991)
- 机构
- 大学(165267)
- 学院(158584)
- 研究(57370)
- 管理(54746)
- 济(51119)
- 经济(49623)
- 理学(47173)
- 理学院(46405)
- 管理学(44954)
- 管理学院(44676)
- 中国(41802)
- 科学(39199)
- 京(36546)
- 农(31119)
- 所(30186)
- 范(28641)
- 师范(28343)
- 研究所(27673)
- 江(26589)
- 中心(26294)
- 财(25938)
- 业大(25762)
- 农业(24534)
- 北京(23175)
- 师范大学(22868)
- 教育(22010)
- 院(21070)
- 州(20872)
- 财经(20081)
- 技术(19352)
- 基金
- 项目(106035)
- 科学(83926)
- 研究(77094)
- 基金(75497)
- 家(67387)
- 国家(66759)
- 科学基金(56055)
- 社会(46193)
- 社会科(43216)
- 社会科学(43202)
- 省(41918)
- 基金项目(39981)
- 教育(39585)
- 自然(37821)
- 划(37139)
- 自然科(37019)
- 自然科学(37008)
- 自然科学基金(36355)
- 编号(32206)
- 资助(30064)
- 成果(29077)
- 重点(25170)
- 课题(24271)
- 部(23600)
- 发(22293)
- 创(22028)
- 大学(21764)
- 创新(20314)
- 科研(20312)
- 年(20039)
共检索到252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海琴 李玲 梅健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是高校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5所重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无规范感最高,达到中上水平,说明组织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则;教师的组织政治认知对其工作疏离感预测作用显著,其中同事关系是最主要的预测源;无力与无意义感会导致工作绩效降低,无规范感会导致离职倾向,提高工作绩效和预防离职倾向需要不同的管理策略;工作疏离感在组织环境评价与工作结果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应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途径。抵制疏离感,需要重视组织内部的充分沟通,加强思想价值观引导,多关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情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礼林 杨东涛
文章分析了员工组织政治认知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对340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检验了员工职业价值观在工作疏离感决定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包括:第一,组织政治认知对工作疏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能力;第二,员工的社会型职业价值观调节了组织政治认知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正向关系,社会型职业价值观的水平越高,组织政治认知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就越弱;反之越强。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管理学意义,提出应弘扬社会型职业价值观以减少员工的工作疏离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晗 许亚玲 陈维政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04份数据为样本,探讨了直接上级的辱虐管理行为对"80前"和"80后"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作用,并对代际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与公众和学术界对"80后"员工"脆弱、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等评价大相径庭: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疏离感及其三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80前"员工感受到的辱虐管理水平、工作疏离感及其三个维度的均值水平均高于"80后"员工各变量均值水平,除孤立感外,其他变量在两组样本中的均值水平差异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代际的调节作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明 凌文辁
工作疏离感是组织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阐释了工作疏离感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了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
工作疏离感 应对策略 案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长彬 杨忠 盛鑫
工作疏离感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从概念界定、影响因素、构成维度、后果变量等方面对工作疏离感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工作疏离感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海琴 敬鹏飞 王宗怡 方雨果
在大学组织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成为组织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的5所重点大学优势学科实验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重点大学教师的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无规范感最高,达到中上水平,说明组织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则;组织政治认知、工作特征和压力都可以显著预测工作疏离感,但是组织政治认知是决定性影响因素,这反映出传统性组织因素(关系)的影响远远大于变革性因素(考核、竞争);工作疏离感会导致离职倾向、工作绩效降低。抵制疏离感,需要进一步大力推进聘任考核与学术职业化进程,重视组织内部的充分沟通,重塑内在工作价值观。
关键词:
工作疏离感 大学行政化 组织政治认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章璐璐 杨付
本研究借鉴情感事件理论,探讨人-组织匹配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研究角色冲突的中介作用和传统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73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人-组织匹配对工作疏离感存在显著负向预测效果;(2)角色冲突在人-组织匹配与工作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传统性显著调节角色冲突对工作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当员工的传统性水平越高时,角色冲突对工作疏离感的正相关关系越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邱剑 安芹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丽红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314名企业临退休员工,检验了年龄歧视、工作疏离感和临退休焦虑对临退休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歧视对临退休员工的工作退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工作疏离感和临退休焦虑在此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和调节作用,即年龄歧视会诱发临退休员工的工作疏离感,进而产生工作退缩行为,高临退休焦虑的个体,年龄歧视对其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更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工作疏离感会减少员工的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工作满意感,并引发偏离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疏离感的干预策略。工作疏离感的形成因素可归纳为个体特征、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工作疏离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培养积极的心态、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谐人际氛围等。
关键词:
工作疏离感 形成因素 干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丽 陈维政
文章以川渝两地471名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SEM)验证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疏离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工作控制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秀明 孙遇春
利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对265名员工进行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探讨工作疏离感与工作绩效各维度(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中国人传统性(宿命自保维度)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疏离感对任务绩效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但中国人传统性对二者关系起显著加强型调节作用;工作疏离感对人际促进无显著负向影响,中国人传统性对二者关系也无显著调节作用;工作疏离感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奉献,且中国人传统性对二者关系起显著加强型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付传彩
疏离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消极感受,包括社会疏立感、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等。研究者选取北京市145名聋人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陕西西安、湖南长沙两地健听大学生26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的疏离感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聋人大学生疏离感的特点。研究得出:聋人大学生与健听大学生具有相似的疏离感特点,但在自我疏离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总体疏离感上聋人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健听大学生。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疏离感 对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汉 徐夫真 张珍珍
采用一般疏离感量表、自我知觉问卷和社会关系网络问卷调查了308名听障青少年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友谊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男生的疏离感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女生,初中女生和中专女生的疏离感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女生;自我概念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听障学生的疏离感;友谊支持可以调节自我概念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结论:友谊支持在自我概念与疏离感之间起调节作用,较高的友谊支持增强了自我概念对疏离感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听障青少年 疏离感 自我概念 友谊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