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9)
2023(12620)
2022(10942)
2021(10501)
2020(8645)
2019(20461)
2018(20539)
2017(38354)
2016(21439)
2015(24462)
2014(24370)
2013(23510)
2012(21688)
2011(19612)
2010(19863)
2009(17886)
2008(17572)
2007(15239)
2006(13398)
2005(11800)
作者
(60650)
(50235)
(49972)
(47557)
(32377)
(24014)
(22622)
(19806)
(19308)
(18249)
(17302)
(16930)
(15980)
(15792)
(15575)
(15473)
(15094)
(14854)
(14463)
(14397)
(12617)
(12482)
(12292)
(11713)
(11232)
(11226)
(11222)
(11207)
(10176)
(9985)
学科
(79179)
经济(79077)
管理(56408)
(51418)
(43925)
企业(43925)
方法(36608)
数学(30520)
数学方法(30049)
中国(21520)
(20677)
(20383)
理论(18425)
(18401)
业经(17841)
教育(15770)
地方(15700)
(13906)
农业(13658)
(13248)
贸易(13239)
(13199)
(12778)
技术(11949)
环境(11843)
(11444)
财务(11376)
财务管理(11356)
(11151)
(11134)
机构
大学(302734)
学院(295018)
管理(113647)
(107302)
经济(104655)
研究(99641)
理学(98826)
理学院(97601)
管理学(95487)
管理学院(94962)
中国(70603)
(65734)
科学(64502)
(50114)
(49445)
(46687)
研究所(46008)
(45736)
师范(45347)
业大(44805)
中心(43921)
(43525)
北京(41958)
财经(39810)
师范大学(36905)
农业(36497)
(36212)
(36180)
(35796)
技术(33238)
基金
项目(203399)
科学(159065)
研究(151763)
基金(144714)
(125813)
国家(124708)
科学基金(106263)
社会(91392)
社会科(86255)
社会科学(86230)
(79976)
基金项目(76787)
教育(73126)
自然(69520)
(68441)
自然科(67861)
自然科学(67841)
自然科学基金(66577)
编号(63351)
资助(59441)
成果(54076)
重点(46124)
课题(45294)
(44901)
(42649)
(42273)
大学(39906)
创新(39145)
项目编号(39044)
科研(38674)
期刊
(117414)
经济(117414)
研究(90755)
中国(60887)
教育(52662)
学报(50042)
科学(45081)
(42416)
管理(41829)
大学(38533)
(36361)
学学(34627)
农业(29997)
技术(26927)
(20978)
金融(20978)
图书(19605)
财经(19064)
业经(18174)
经济研究(18157)
(16191)
(15534)
问题(15012)
科技(14771)
(14622)
理论(14507)
实践(13491)
(13491)
书馆(13279)
图书馆(13279)
共检索到433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方安  陈向明  
大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时常会陷入两难困境,此时他们是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出行动抉择的?他们认为什么是"好老师"应该做的?他们是如何在实践中诠释自己对"好老师"的理解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教师进行实践推理的过程,实践推理赋予教师行动以合理性解释,有关什么是"好老师"的实践推理意味着他们的行动会努力朝向好的教育实践。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取向,对数位大学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和焦点团体座谈,通过三级编码步骤,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以理为依归,情、理、法交至,追求教育实践合理性,是这些教师所认同的、面对教育困境时"好老师"的实践推理,也是他们眼中"好老师"形象形成的依据。而如此研究结果的发现,有赖于研究者...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建军   杨琴   饶爱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人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探寻流失问题的根源,以多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路径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失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面临一个普遍的生存困境,即杂事缠身。在其影响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条非常明显的裂缝,他们由此在实务工作中发展出四种典型的行为策略,并最终一步一步走向流失。进一步的理论解读表明,信息技术教师杂事缠身并最终走向离职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本质及人们的运用观念或文化的滞后性,同时也是他们基于利益交换进行身份协商的必然结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健  
笔者运用扎根理论,以制度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和交换理论为依据,对我国俘获者企业的高管进行深度访谈,从微观层面上分析我国转轨时期政府俘获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制度—能动性—行为—关系"的政府俘获分析的新框架,在总结政府俘获的原因特征的同时,重点探讨为什么"关系"在我国政府俘获形成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仙雅  
分析虚拟学术社区促进科研合作形成的内在机理,顺应新时代科研合作发展需要,对于了解科研人员合作心理和探索互联网情境下促进科研合作的路径十分有益。以小木虫和人大经济论坛中的资深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程序化编码并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促进科研合作形成因素和作用路径。结果发现,社区吸引力是外部驱动因素,求助型互动和研讨型互动是社区互动因素,体验感提升是内部驱动因素;外部驱动因素既可以直接促进科研合作形成,也可以通过依次影响社区互动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间接促进科研合作形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民  陈瑞霞  简予繁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终极追求。近年来,许多企业致力于打造能给消费者带来幸福感的品牌。然而,品牌幸福感由哪些维度构成?品牌如何给消费者带来幸福感?品牌幸福感会产生何种结果?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提出了品牌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品牌幸福感包括基于品牌的生活愉悦感、基于品牌的自我实现感和基于品牌的社会贡献感三个维度;其形成前因是消费者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而这些心理需要的满足是由品牌利益感知带来的;品牌幸福感会带来四种品牌粉丝消费行为,即品牌收集、品牌保护、品牌社群和品牌推荐行为;品牌-自我一致性、物质主义、社会比较和自我控制分别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鲁川  徐光  郑孟育  
[目的/意义]文章通过揭示教师网络实践社区行为投入过程,以帮助社区管理者和研究者了解教师行为投入规律,进而优化社区和改善教师行为投入状况。[方法/过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采用程序扎根法,构建教师网络实践社区行为投入过程模型。[结果/结论]该模型侧重从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社会资本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发展阶段等角度揭示教师网络实践社区行为投入过程,对教师网络实践社区管理者和研究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知非  祁海霞  王国富  
中国的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其发展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但社会认可度低、政策要求高但学生素质差等多重困境。作为高职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在应对这些困难时,如何思维和行动的?如何看待自身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为了探究这些问题,研究者访谈了数位高职教师、进行了多次观课,并利用质性研究扎根理论的路径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管高职教师具体选择了何种教育实践,均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是"合理的",这种"合理的"教育实践源于教师平衡外部压力与自身教育情怀的"自我心理调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滨  吴秋晨  谢丽蓉  
班主任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在学生管理与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线学历高等教育中在职成人学习者还需要班主任吗?在线教育中班主任的角色与作用是什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8所在线教育机构的14位专业人员的半开放问题访谈,揭示了在线教育中班主任这一角色的重要价值与作用。对于在线学习者,班主任的核心角色是信息与资源服务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监督与指导者以及社会性支持的提供者。此外,还提出了在线教育班主任选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并建构了班主任角色与功能模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蒙成   周铭   苏冠文  
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服务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素养构成,但已有研究大多采用理论演绎的进路,难以厘清服务行业技能型人才的素养结构,无法明示数字技术带来的影响。研究锚定数字化时代服务行业技能型人才的素养构成向度及其变化,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66家服务型企业的HR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解读、归纳、精炼,从而构建了数字化时代服务型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素养结构模型。该模型表明,数字化时代服务型企业所青睐的技能型人才应具备核心素养和基础素养两大模块。核心素养包括稳定踏实、吃苦精神,安全意识、责任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智能化的应用性、复合性技能5项;基础素养包括企业融入意识、基于岗位工作需要的综合素养、宽广的基本理论知识3项。每一项素养均具有其特定的内涵,价值也各不相同。职业院校一直强调具体的岗位工作技能、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薪酬观、学历、专业等因素,但研究显示,这些并不是服务型企业的关注要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莉春  孙海兰  
本文回顾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近三十年来的主要成果,指出现有的研究缺乏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的探究,对实践性知识特性中的默会性与反思性的关系探讨也嫌不够。本研究将舍恩的行动中反思和行动中识知作为实践性知识的分析单位,并结合哈贝马斯的反思层次理论构成一个实践性知识生成框架图,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困境中的认知与行动的实例加以解析,以期帮助我们认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这种追求知行合一的实践认识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顺浩  
基于8份社会创业者访谈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会创业在中国制度环境中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意愿是社会创业的前置因素,制度情景和社会痛点是孕育社会创业意愿的重要土壤;创业者在多重制度逻辑中灵活运用合法性构建和资源拼凑等理性工具,并持续积累与更新创业知识和技巧,发挥社会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工具理性作用;当激励效应反馈到社会创业意愿时,新一轮创业行为将始于新的创业意愿;在整个社会创业意愿实现过程中,情绪特质和突发情节发挥重要调节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文周  许鑫凤  宋尚昊  汤氏清顺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多案例研究角度挖掘个体失败后的反应及其对失败学习的影响,构建了个体失败后反应影响失败学习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总结、丰富和发展了关于个体层面失败学习前因变量的研究,并为企业和员工的失败管理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鲁川  蒋晓阳  
居民为什么接受或抵制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居民的采纳意愿和使用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山东省J市L区L社区为调查对象,基于对30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资料,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几个阶段,构建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居民使用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社区环境因素影响居民的认知,居民认知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居民的使用,探明了环境因素、用户个人认知和使用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居民使用率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图1。表3。参考文献35。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耿涓涓  
形象具备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广泛地塑造和制约着个体行动。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需重塑乡村教师形象。本文以广西179位师范生为研究合作者,他们既是乡村好老师发生情景的直接参与者,其中大部分也将成为乡村教师。通过唤醒他们对过往乡村教育生活经验的关注—诉说—转录,分析他们心目中乡村好老师的情景框架,发现"关怀和助益"是其共同的底层结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光涛  周子祎  叶晶双  
乡村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了探究乡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程度及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厘清影响乡村教师技术应用的因素,本研究以"乡村教师技术直通车"项目团队所接触、服务过的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数据,系统地构建了一个涵盖5个维度、14个方面的乡村教师技术应用影响因素模型,并深入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影响乡村教师技术应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特征、技术感知、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教学环境,并指出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不仅要普及并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技术对乡村教师教学效果和工作绩效提升,建立配套的教师培训、激励及评价制度,营造积极的群体学习氛围,帮助教师能够自发地学习和应用技术,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