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0)
- 2023(4756)
- 2022(3944)
- 2021(3947)
- 2020(3296)
- 2019(7146)
- 2018(7456)
- 2017(12338)
- 2016(7936)
- 2015(9605)
- 2014(10142)
- 2013(8758)
- 2012(8369)
- 2011(7736)
- 2010(7950)
- 2009(7317)
- 2008(7305)
- 2007(7060)
- 2006(6259)
- 2005(5651)
- 学科
- 济(19520)
- 经济(19477)
- 管理(18875)
- 业(13291)
- 企(11284)
- 企业(11284)
- 教育(9828)
- 中国(8959)
- 理论(8435)
- 学(7595)
- 教学(7473)
- 制(6965)
- 方法(6601)
- 农(6452)
- 体(6176)
- 财(5690)
- 数学(4990)
- 数学方法(4730)
- 银(4625)
- 银行(4606)
- 业经(4469)
- 行(4445)
- 融(4329)
- 金融(4322)
- 地方(4109)
- 学法(4081)
- 教学法(4081)
- 工作(3903)
- 和(3830)
- 体制(3762)
- 机构
- 大学(109188)
- 学院(104349)
- 研究(39068)
- 管理(30568)
- 济(29472)
- 经济(28257)
- 中国(26821)
- 科学(26102)
- 京(25502)
- 理学(25199)
- 理学院(24726)
- 管理学(23677)
- 管理学院(23481)
- 范(21358)
- 师范(21110)
- 农(20804)
- 所(20721)
- 教育(19329)
- 江(18757)
- 研究所(18753)
- 中心(17699)
- 业大(16813)
- 北京(16679)
- 师范大学(16678)
- 技术(16594)
- 农业(16505)
- 财(15945)
- 州(14776)
- 院(14299)
- 省(12768)
- 基金
- 项目(64279)
- 研究(50868)
- 科学(48690)
- 基金(40819)
- 家(35781)
- 国家(35353)
- 教育(28532)
- 科学基金(28357)
- 省(27536)
- 社会(27179)
- 社会科(25285)
- 社会科学(25279)
- 划(24114)
- 编号(23465)
- 成果(22979)
- 基金项目(20422)
- 课题(19227)
- 自然(17697)
- 资助(17422)
- 自然科(17296)
- 自然科学(17288)
- 自然科学基金(16922)
- 年(16395)
- 重点(15381)
- 大学(14437)
- 项目编号(14281)
- 部(14115)
- 发(13541)
- 性(13242)
- 规划(13160)
共检索到178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林杰 陈郁兰
在学校组织的正式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之外,还存在着学生群体自发传播形成的对教师的非正式评价——教师口碑。教师口碑可以被纳入大学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成为评价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依据和参考。通过对北京地区六所研究型大学高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高校中正式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在结果分析和信息公开等诸多方面仍普遍存在不足;在正式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完善的情况下,教师口碑是学生获得教师信息和分享课程经验的重要途径;大学教师口碑在学生中间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教师良好的修养学识和课堂教学能力是学生最关心的教师特质,而教师的科研能力、社会工作和荣誉等特质则因其所授课程的性质不同,而受到不...
关键词:
教师口碑 教师工作评价 学生评教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盈洲
分化与整合是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电影口碑传播发展的双重逻辑,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分化没有整合会导致发展失序;只有整合没有分化则会失去发展动力。数字网络媒体为我国电影口碑传播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分化动力,导致了电影口碑传播的全面分化,主要包括功能分化、角色分化和关系分化。这些分化具有促进电影口碑传播发展的正面影响,同样也存在负面作用。如果没有有效措施规避这些负面作用,就会危害我国电影业的整体发展。要保持电影口碑传播系统的良性发展,必须通过品牌整合、营销整合和交往整合等路径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电影观众参与电影生产的主体作用,建构电影口碑传播系统发展的均衡机制。
关键词:
电影口碑 分化 整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向阳 白丽群 杨颂
基于消费者角度,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将感知威胁和原型性作为区域品牌口碑数量的影响因素,剖析文化认同、内群体偏好对区域品牌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内群体更加倾向传播有关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文化认同程度越强,内群体对区域品牌就越偏好,进而给予区域品牌更多正面评价,更加愿意传播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信息;感知威胁和原型性都与区域品牌正面口碑信息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建新 陈雪阳
本文在全面回顾和分析口碑传播的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口碑传播的形成机理模型,深入剖析了口碑传播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口碑营销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
口碑传播 口碑效应 形成机理 口碑营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狄奥 王俊松
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文化的传播,对于有效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破解反腐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的目标就是要科学把握传播规律,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整合传播资源,发挥传播最大效用,形成大氛围、新机制。构建学校、网络、社会整体联动的廉洁文化立体传播网络,实现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的全过程、全方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狄奥 王俊松
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文化的传播,对于有效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破解反腐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的目标就是要科学把握传播规律,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整合传播资源,发挥传播最大效用,形成大氛围、新机制。构建学校、网络、社会整体联动的廉洁文化立体传播网络,实现大学生廉洁文化传播的全过程、全方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晓彤 徐尉 姚凤
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将导致消费者不同的行为选择。本研究从社会关系视角出发,探究个体归属需求和独特性需求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自我与品牌的关系,以及自我的人际关系在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形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知名连锁快餐品牌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概念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归属需求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行为具有正向影响,而个体独特性需求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同时,自我-品牌联结分别减弱了个体归属需求和加强了个体独特性需求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关系。而人际亲密度却分别加强了个体归属需求和减弱了个体独特性需求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瑞萍 仪建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解放了人自身。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强的背后是人们之间紧密的联系以及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群体效应成为了现代人不可回避和必然面对的现实和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群体效应研究,就是基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异动性和嬗变性的特点,研究大学生群体环境和个体行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正确指导大学生的群体生活,以发挥群体生活对大学生互相激励和互相促进的效果和作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汤舒俊 舒博 张文渊
对4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修订《利他人格自陈量表》,并进一步考察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修订后的量表有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修订后的四因素结构拟合良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1,分半信度为0.873,并且效标关联效度良好。因此,修订后的《利他人格自陈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可作为大学生利他人格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状态自我宽恕量表 大学生 信度 效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秀芹 刘颖 颜士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仅作为人际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正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载体与传播媒介,在给大学生接收、传播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在传播中也出现了不少弊端。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个案,拟从对信息的渴求、从众的心理、追求时尚的个性、情绪的迁移等5个方面探讨手机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并立足于政府、传媒、学校、家庭、个人等5个维度,来促进大学生有效、合理地使用手机媒体。
关键词:
手机媒体 信息传播 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欧阳锐璇
随着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强势兴起,造就了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碎片化"传播呈现出细碎性、零散性和灵活性等特征,使得高校教育环境变得更复杂,高校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更多更广,高校学生群落更多更隐秘。面对挑战,高校教育工作应把握大学生对"碎片化"信息的接收、分享和传播的特点,坚持正确思想引导、提升具体工作水平、强化"碎片化"学习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新媒体 碎片化传播 学生管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邹怡 王自超
以"微"为特质的传播方式构成了一个新的言语环境——微传播语境。该语境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和精准性等特点,彰显个性化特征,凸显意见领袖的作用,传播的内容既多样又琐碎。微传播语境下,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重建信息传播路径,变革传统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者和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挑战。因此,须用好微传播技术,将线上线下管理融为一体,建立适应新时代大学生需求的微传播路径,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专家型微传播队伍,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等。
关键词:
微传播 语境 大学生 教育管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明海 龙献忠
云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不仅开启了全媒体传播新纪元,也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的创新,首先是教育目标定位要从"提升信息免疫力"向"提升信息传播参与力"转向和教育范式的"本土化"转向;其次是要突出政府、信息传播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的主导地位,建立校内外两条交融线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其三是要科学设置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建立健全教育运行保障机制。
关键词:
云传播 信息素养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宇翔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大,校园的城市化和开放化、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课余生活的多样化、信息来源的网络化等新特征都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了风险隐患;同时,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没有系统的安全防范和法律知识,往往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够正确应对,因此,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亟待提升。公共安全意识在结构上包括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维度。公共安全认知即人们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等,
关键词:
公共安全意识 应急知识教育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建龙
本文以信息意识量表测量中得高分和得低分的人数为比较对象,采用 X~2检验,对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专业、学校类型、学校所在地的大学生及其群体信息意识进行了差异及差异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差异,除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群体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都在0.05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