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
- 2023(2082)
- 2022(1802)
- 2021(1841)
- 2020(1590)
- 2019(3343)
- 2018(3351)
- 2017(5322)
- 2016(3574)
- 2015(4768)
- 2014(4923)
- 2013(3960)
- 2012(3702)
- 2011(2987)
- 2010(3079)
- 2009(2588)
- 2008(2494)
- 2007(2435)
- 2006(2007)
- 2005(1750)
- 学科
- 教学(9426)
- 教育(7262)
- 理论(6973)
- 学法(5633)
- 教学法(5633)
- 企(4232)
- 企业(4232)
- 管理(4190)
- 济(4028)
- 经济(4022)
- 中国(3896)
- 学理(3730)
- 学理论(3730)
- 文化(3694)
- 业(3607)
- 政治(3557)
- 思想(3533)
- 思想政治(3474)
- 政治教育(3474)
- 治教(3474)
- 德育(3455)
- 研究(2907)
- 方法(2245)
- 产业(2178)
- 和(2172)
- 学(2163)
- 业经(2138)
- 学校(2135)
- 计算(1930)
- 算机(1921)
- 机构
- 大学(43858)
- 学院(40613)
- 研究(12308)
- 范(10922)
- 师范(10777)
- 教育(10738)
- 京(9507)
- 管理(9413)
- 科学(8500)
- 师范大学(8412)
- 理学(8009)
- 理学院(7788)
- 济(7618)
- 技术(7469)
- 江(7371)
- 管理学(7243)
- 经济(7168)
- 管理学院(7152)
- 职业(7015)
- 中国(6665)
- 北京(6240)
- 州(5881)
- 所(5709)
- 中心(5704)
- 业大(5459)
- 农(5396)
- 技术学院(5283)
- 研究所(5241)
- 职业技术(4951)
- 院(4617)
共检索到68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淑敏
由于受社会功利惯性的影响,大学教学工作具有被"边缘"的倾向,使得本应强化的教学文化呈弱化态势,亟待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实质性改进。大学教学文化的重塑,需要大学深刻理解教学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理性看待大学教学的生存样态,深度反思大学治理中的认知偏差与实践缺位问题,通过大学教育本真的回归,坚守人才培养底线和教学中心地位;通过大学文化的强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持续倡扬以及教学激励和保障体系的完善,守正教学文化的根基与本色,生发教学活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文化 教学生态 本科教育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枭雄 仝志辉
当前农村社会面临村社共同体式微的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村社治理主体缺位、村民主体性缺失,这致使村社组织松散、发展动力不足。乡村治理研究的社会基础讨论对此未能提出具体的分析和解决之道。浙江象山以"村民说事"为核心的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从村社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即治理主体、村社内交往单元与身份认同等方面所进行的制度努力,开辟了重塑村社共同体的路径。吸纳村社成员中经营能力强、社会威望高的村社精英进入村治主体,并利用驻村干部来消减村干部间隔阂、化解干群矛盾,重建村社组织力;通过"党员联户"制重新激活党员这一治理要素,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作用,重塑村社内交往单元;将贴合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说"加以制度化,既克服干群间信息不对称、增强彼此间信任,又增进村民互动关系、强化村社集体意识,最终使村社共同体得以重塑。
关键词:
村民说事 村社共同体 乡村治理 浙江象山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若虹 潘丙健
大学与大学生在中国力量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当代大学文化对于解读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和实践中国力量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充分挖掘大学文化深刻内涵及大学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强大学文化塑造、推广和传播渠道的路径构建,是发挥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积极作用、促进人才养成、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渠道构建 中国力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礼辉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经济转型的方向是更高程度的市场化、全球化、法制化,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转型呼唤相应的文化重塑,文化重塑的重点在于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创新和秩序的重构。经济转型和文化重塑应双轮驱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应并驾齐驱。在文化重塑中,社会、政府、企业担当着不同的角色。社会的角色是推戴创业、推尚开放、推崇秩序;政府的角色是健全法制、保障公平、保护民生;企业的角色是增强创新、增进诚信、增拓合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能够构建企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我国金融企业的文化总体上突出了三个特点:诚信为本、服务为本、审慎为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祖斌 王茹
如果把教师发展视为一定文化中发展的生态系统,大学教学文化则是影响教师发展生态的重要因素。大学教师发展具有关联性、动态性、协同性、平衡性等特征,同时也面临功利化的学术生态、压力过重的心理生态等问题。改善大学教学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教师发展生态,反过来,可持续的大学教师生态发展有利于大学教学文化的建设。构建教师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需要树立教师发展的整体生态环境观,以教学文化优化教师发展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创造健康的心理生态环境。
关键词:
教学文化 教师发展生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永辉
教学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对过去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经验、教学制度的一种文化继承、文化反思和文化扬弃,更是一种对未来教学的文化创造。建设开放大学的教学文化,对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建立远程教学共同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新型开放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开放大学的教学文化,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师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创新的文化观念为引领,坚持特色化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开放大学 教学文化 建设 文化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邬大光
严格意义上的我国近代大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当我们从历史视角来看待今天的大学,常常感受到许多理论和制度的缺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教学文化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示范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项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和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要在新时期进行乡村建设,必须重视新时期乡村日常生活的新变化。首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村庄中只剩下了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并且很多农民都是举家外出,农民的利益出现分化,集体性活动难以组织,村庄社区生活陷入凋敝。其次,在农村,传统的节庆仪式实际上是与农业生产的生产节律相一致的,在农业生产告一段落的时候或者在大段的农闲时间,村庄社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仁高
组织文化视域中的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和组织机构的精神特质,是大学在创建和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大学的目标定位、学科特色、大学成员的群体性特征、大学所处环境和大学的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精神的凝练与重塑要在历史的梳理中确定大学精神的基因,在办学实践中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在主体的参与中赋予大学精神以生命力,在载体的建设中强化大学精神的影响力。
关键词:
大学精神 组织文化 文化选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洪银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创业文化仍未成为当今主流价值观。研究表明,创新文化培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创业教育需要从中小学教育方式变革中重塑创新文化内涵。中小学教育应将标准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接受式教育转变为主动性教育,权威性教育转变为科学教育。创新文化教育应从大学向中小学和中职延伸,从普通高校向高职院校拓展,构建以职业生涯目标和成就事业为内驱力的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富有创新内涵的社会支持文化。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新文化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挥辉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多样一体"的生态文化系统,它包含若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形态。所谓"一体"是指以观念形态存在的社会共同理想、精神支柱和全社会应共同遵守的基本文化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韩延明 栾兆云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键所在,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等教育面向市场的背景下,建设我国大学文化,促进大学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启泉
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历发展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