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8)
2023(7958)
2022(6833)
2021(6465)
2020(5325)
2019(11998)
2018(11779)
2017(22403)
2016(12707)
2015(14417)
2014(14596)
2013(13583)
2012(12634)
2011(11573)
2010(11912)
2009(11464)
2008(11321)
2007(10403)
2006(9492)
2005(8740)
作者
(33920)
(28485)
(28237)
(27084)
(18269)
(13384)
(12869)
(10777)
(10757)
(10466)
(9701)
(9371)
(9289)
(9113)
(9059)
(8630)
(8471)
(8400)
(8345)
(8237)
(7335)
(6924)
(6810)
(6549)
(6513)
(6431)
(6364)
(6322)
(5692)
(5594)
学科
管理(43329)
(41788)
经济(41709)
(37637)
(31972)
企业(31972)
(16507)
(15429)
方法(14560)
中国(14531)
(13777)
数学(12353)
数学方法(12120)
业经(10906)
(10342)
(10170)
(9486)
财务(9456)
财务管理(9433)
(9371)
银行(9364)
(8987)
企业财务(8962)
(8956)
贸易(8952)
(8777)
体制(8507)
教育(8461)
(8458)
农业(8418)
机构
大学(178773)
学院(174760)
(73306)
经济(71580)
管理(66867)
研究(59413)
理学(56624)
理学院(55990)
管理学(55066)
管理学院(54708)
中国(45557)
(39844)
(37017)
科学(32107)
财经(29598)
(28833)
(28558)
中心(27122)
(26693)
研究所(25114)
(24145)
(23983)
师范(23820)
北京(23594)
经济学(22298)
(22005)
(21988)
业大(21935)
财经大学(21707)
经济学院(19811)
基金
项目(109621)
科学(87789)
研究(86075)
基金(79233)
(66702)
国家(66089)
科学基金(57621)
社会(55294)
社会科(52326)
社会科学(52314)
(42747)
教育(41546)
基金项目(40660)
(36005)
编号(35863)
自然(35151)
自然科(34321)
自然科学(34312)
自然科学基金(33700)
资助(32536)
成果(32047)
(27089)
课题(26237)
(25552)
重点(24707)
(23293)
(23153)
(23087)
大学(23068)
教育部(22649)
期刊
(87161)
经济(87161)
研究(61354)
中国(41671)
(32060)
教育(29638)
管理(27119)
(23230)
学报(22197)
科学(21698)
(20554)
金融(20554)
大学(19471)
学学(16822)
财经(15389)
农业(15236)
技术(14742)
业经(13859)
经济研究(13426)
(13216)
问题(10976)
(9708)
国际(8315)
理论(8225)
现代(8163)
图书(7879)
(7763)
论坛(7763)
技术经济(7749)
(7658)
共检索到282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能生  谢里  洪联英  
制度变迁根源于人们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双层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之间权力博弈的动态机理。研究表明,利益主体在博弈中掌控权力的大小,决定他们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制度变迁会朝着有利于权力占优势的利益主体所追求的方向变革;制度也将随着博弈中各利益主体拥有权力资源的相对比例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若冰  吴福象  
全球治理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利益与权力的博弈过程。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实力与权力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着全球治理制度的变迁。文章通过建立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揭示利益主体权力博弈诱发制度变迁的机理。研究表明,拥有绝对权力优势的发达大国主导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也将随着各参与主体拥有权力大小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文章进一步指出,在权力结构发生调整的情况下,G20取代G7领导全球治理制度是制度变迁的历史必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数学  
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经济后果。其变迁的过程会诱发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寻租博弈活动。经过充分博弈后,会计制度会达成纳什均衡,并且一旦出现新的诱因,又会引发新的寻租博弈活动,如此反复循环,向会计制度的理想状态——帕累托均衡逼近,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长生  厉毅  
开放大学政策是我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其变迁逻辑进行分析,为理解开放大学政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综合分析收集到的有关开放大学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开放大学政策经历了改革破冰、战略转型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宏观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经济发展、利益关系、教育观念等多元政治变量以及相关政治行动者与政策的互动是影响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的主要结构因素;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和高昂的变革成本等因素所产生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但在路径依赖中也实现了一定的政策微调和政策置换。基于对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逻辑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建设在未来要关注宏观制度情境变化、把握政策创新契机和构建完善的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红艳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志君  王励  刘楠  于川蓉  
社会主义医院的福利性质确定了我国的医疗收费制度。因为,不仅医疗收费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决定了医疗收费标准必须是计划价格,还由于社会主义医疗服务具有福利性和商品性双重特点,医疗收费标准的确定既要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支配,又要考虑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江俐  
我国高校教师长聘教职制度的实现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高校、教师、职员等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交织和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制度阻滞。长聘教职制度不仅仅是教师聘任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更重要的是政府、高校、教师、职员之间关于大学目标与功能实现,公共资源有效配置,教师权力与地位之间的不同理解和博弈。因此,高校长聘教职制度的变迁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复杂利益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顺利推进长聘教职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共识,从而实现在新的大学治理环境下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最大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秀蓉  刘光岭  
制度是博弈的纳什均衡。一般而言,博弈主体响应获利机会,产生了对新制度的诱致性需求,开始制度创新活动。但在随后的逐利博弈中,由于利益分割的对抗性,却可能使博弈陷入囚徒困境,表现为无序竞争下的激烈的利益冲突。随着冲突的加深,各个博弈主体产生了更强烈的对新制度——合作规则的渴望,表现为制定规则的讨价还价行为,并附以实施惩罚战略的承诺,但规则往往一再被破坏,因为此时新制度尚未达到纳什均衡,因而难以被遵守。于是,人们试图寻求某种强制性措施——可置信的承诺行动,以求改变收益支付,从而改变博弈均衡,使博弈在集体理性下达到纳什均衡——即新制度最终形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为民  徐金玲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往往会涉及校企合作产权问题。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审视校企合作产权变迁,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权政策变迁可分为萌芽期、开创期和推进期。外部产业转型和内部主体发展两个方面是影响校企合作产权政策变迁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提升校企合作产权政策供给质量,应进一步明晰校企合作中的产权主体,出台保护产权措施,鼓励产权主体分享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提升产权中技术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办公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王桂娟  
进步时代的预算改革奠定了美国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凯恩斯主义在美国政府经济政策中的主导力量,为了应对滞胀诞生了里根经济学,克林顿克执政期间完成了美国财政从巨额赤字到预算盈余的转变,小布什试图重振里根经济学,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并将美国经济拖入了百年不遇的大危机。从美国百年来的财政制度和政策变化趋势看,我们可以发现财政总量与支出结构变化的两个基本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增强;社会性支出比重大幅提高。总结美国财政政策的经验,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1)财政政策服务于经济增长和就业;(2)寻求财政的可持续性;(3)财政政策的出台有时效性和终止期;(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悦  
在封闭预算约束下 ,中国居民消费具有典型的间歇性特点 ,制度变迁使这一特征更加突出。居民消费启而不动的关键在于我们并未根据波动的内在规律找到有效“药方”。答案只能是在制度变迁中运用市场机制“熨平”居民谨慎消费带来的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推动近20年中国工业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不断强化,以及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三大支柱──公有制理论、计划经济理论和分配理论──都被大大突破,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则是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变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调控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加快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的竞争性不断强化,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而更着重于构建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是近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曹子娟  罗诚  
文章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变化特征,厘清林业政策变迁分为四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之前、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至1997年和1998年至今的林业政策,分析其变迁的制度因素,得出我国林业政策变迁将朝着经济、生态、社会三者统筹并可持续的趋势发展。最后提出我国林业政策制定的建议,包括:应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经济、推动社会公平。在建立健全林业市场体系和完善林业市场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碳汇市场作用,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难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洪波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制度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并认为区域经济政策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的演变与经济制度变迁的轨迹是一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