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53)
- 2023(4312)
- 2022(3187)
- 2021(3145)
- 2020(2626)
- 2019(5719)
- 2018(5573)
- 2017(9852)
- 2016(6015)
- 2015(6847)
- 2014(6951)
- 2013(6260)
- 2012(5737)
- 2011(5263)
- 2010(5385)
- 2009(4715)
- 2008(4742)
- 2007(4355)
- 2006(3702)
- 2005(3455)
- 学科
- 济(17599)
- 经济(17571)
- 业(14076)
- 管理(13977)
- 企(10968)
- 企业(10968)
- 中国(8110)
- 方法(8049)
- 教育(7366)
- 数学(6699)
- 数学方法(6604)
- 学(5687)
- 农(5587)
- 理论(5384)
- 财(5378)
- 业经(4414)
- 制(4155)
- 教学(4050)
- 农业(4025)
- 务(3618)
- 财务(3612)
- 技术(3602)
- 财务管理(3599)
- 企业财务(3521)
- 银(3497)
- 银行(3491)
- 行(3342)
- 融(3318)
- 金融(3318)
- 和(3269)
- 机构
- 大学(83148)
- 学院(77246)
- 研究(29194)
- 济(26685)
- 经济(25958)
- 管理(25197)
- 理学(21733)
- 理学院(21355)
- 管理学(20751)
- 管理学院(20591)
- 科学(19243)
- 中国(19228)
- 京(18057)
- 所(14780)
- 农(14617)
- 范(13668)
- 财(13659)
- 研究所(13620)
- 师范(13542)
- 业大(12432)
- 中心(12385)
- 江(12309)
- 教育(12145)
- 农业(11560)
- 北京(11480)
- 师范大学(10985)
- 财经(10915)
- 院(10709)
- 经(10037)
- 州(9707)
- 基金
- 项目(52735)
- 科学(41988)
- 研究(39464)
- 基金(37145)
- 家(32791)
- 国家(32490)
- 科学基金(27359)
- 社会(24330)
- 社会科(22973)
- 社会科学(22966)
- 省(21026)
- 教育(20794)
- 基金项目(19082)
- 划(18565)
- 自然(17409)
- 自然科(17043)
- 自然科学(17037)
- 自然科学基金(16742)
- 编号(15887)
- 资助(14976)
- 成果(14624)
- 重点(12645)
- 课题(12603)
- 大学(12225)
- 部(12078)
- 性(12020)
- 创(11392)
- 发(10943)
- 年(10485)
- 教育部(10449)
共检索到122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垠亭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大学德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大学德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现代大学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系统认识和把握大学德育的现代性。一、方向性是大学德育现代性的核心要求德育的核心问题是坚持什么方向,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由道德的本质所决定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应该有与之相配的道德要求。道德有着时代性和阶级性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为基础,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权威的文化基础,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主要包括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人 知识权威 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本文从现代化的概念和本质入手,探讨了目前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阐述了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应为教育重新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脱胎换骨改造我们的教育。非义务教育市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大学企业化、企业大学化,大学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趋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炳乾
"现代性"通常是指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是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是在其哲学意义上来探讨和使用"现代性",即将其作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要深刻领会三个基本依据。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探索和百年奋斗实践取得的理论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的,从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特征。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的新认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认识的理论总结。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楚江亭
科学与科学教育关系密切。由于长期以来科学仅被视为"客观、价值中立、正确的知识体系",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探究性活动,科学的"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可错性"等常常被忽视。从当代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来看,科学不仅是静态的知识体系,还包括动态的知识生产过程,且其本身是受社会、个体等因素影响,并由社会建构而成的。深刻理解科学内涵及科学的社会建构特征,不仅有利于解放思想、深化科学教育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关键词:
科学内涵 价值性 社会建构 科学教育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
在充分研究英、日等发达国家PFI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PFI的科学内涵问题,界定PFI与传统公共项目开发、项目融资和BOT等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讨PFI的VFM和早期供应这两种微观经济效果及其计算方法,以期为PFI理论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PFI VFM 早期供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菊生 张启良
经营城市是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理念,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近年来,一些城市在经营城市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些好思路和好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
经营城市 科学内涵 基本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林宏 杜燕庆 章莹莹 胡挺进
瓦格纳法则是财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一般将其理解为财政支出增长率快于GNP增长率。实际上,瓦格纳法则存在三个层次的含义,其中瓦格纳法则Ⅰ揭示了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实质,其对应的变量必然人均支出,而不是GNP或GDP;瓦格纳法则Ⅱ是一个过渡指标,体现了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瓦格纳法则Ⅲ是财政收支平衡以后体现的瓦格纳法则,是现实中体现出来的瓦格纳法则。我国的财政收入/GDP和中央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两个指标建议改用支出类指标。
关键词:
瓦格纳法则Ⅰ 瓦格纳法则Ⅱ 瓦格纳法则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谷树忠 胡咏君 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从建设主体、建设地域、建设内容、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分类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设计,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依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基本路径,其中资源保护与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国土开发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最后从全民参与、科学规划和制度创新三个方...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内涵 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人们普遍使用的人力资本概念,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源或可变资本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工作语言,并不是规范的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人力资源、可变资本和人力资本虽然都以劳动力为载体,却是三种不同性质经济关系的理论概括。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不是理论认识和统计观念的更新,而是经济关系划时代的飞跃。人力资源向可变资本的转化是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可变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是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胡振
在充分研究英、日等发达国家PFI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PFI的科学内涵问题,界定PFI与传统公共项目开发、项目融资和BOT等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讨PFI的VFM和早期供应这两种微观经济效果及其计算方法,以期为PFI理论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PFI VFM 早期供应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坤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曙光 章力丹 张泽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建设智慧税务,推动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政策要求,这既是推进税收现代化的主要举措,更是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税收征管理念。当前,税收征管现代化存在着以数治税进程较缓慢、税务执法行为不规范、纳税服务实效性不足、税务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税收征管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可从开创以数治税新时代、健全税务执法新机制、开拓纳税服务新局面、谋求税务监管新突破和构建税收共治新格局等方面探寻发展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张凯文 李兆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的概念,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如何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需要认真研究阐释的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在认真学习研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等视角,研究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研究阐释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