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8)
2023(4993)
2022(4499)
2021(4210)
2020(3863)
2019(9225)
2018(9196)
2017(17521)
2016(10271)
2015(12194)
2014(12664)
2013(12268)
2012(11622)
2011(10613)
2010(10821)
2009(10135)
2008(10277)
2007(9576)
2006(8075)
2005(7200)
作者
(30284)
(25631)
(25442)
(24576)
(16052)
(12242)
(11950)
(10075)
(9498)
(9137)
(8551)
(8503)
(8338)
(8017)
(8007)
(7993)
(7901)
(7576)
(7432)
(7341)
(6449)
(6312)
(6251)
(5923)
(5849)
(5803)
(5785)
(5657)
(5233)
(5209)
学科
(41530)
经济(41494)
管理(25463)
(24447)
方法(22332)
数学(20220)
数学方法(20051)
(18865)
企业(18865)
(11682)
中国(11630)
(10282)
(8997)
(8246)
贸易(8246)
地方(8219)
(7988)
农业(7607)
教育(7592)
业经(7268)
(7037)
理论(6962)
(6551)
(6330)
财务(6316)
财务管理(6295)
企业财务(5905)
(5749)
银行(5728)
(5458)
机构
大学(154013)
学院(147723)
(58655)
经济(57235)
管理(54426)
研究(50056)
理学(46888)
理学院(46294)
管理学(45323)
管理学院(45044)
中国(35766)
(32598)
科学(31828)
(28219)
(26279)
(26093)
业大(24274)
研究所(23817)
中心(23295)
(23190)
农业(22539)
(21730)
师范(21537)
财经(21173)
北京(20707)
(19107)
经济学(18234)
(18071)
(17598)
师范大学(17276)
基金
项目(95607)
科学(73902)
研究(70350)
基金(66990)
(57881)
国家(57381)
科学基金(48088)
社会(42339)
社会科(39926)
社会科学(39909)
(38545)
基金项目(35787)
教育(34924)
(32907)
自然(31094)
自然科(30340)
自然科学(30328)
编号(30084)
自然科学基金(29762)
资助(28049)
成果(25866)
重点(22001)
(21909)
课题(21409)
(20576)
大学(20389)
(19715)
科研(18793)
教育部(18569)
创新(18243)
期刊
(61958)
经济(61958)
研究(44992)
中国(30781)
学报(25564)
(25158)
教育(25158)
科学(21435)
(21291)
大学(19806)
学学(17203)
管理(17045)
农业(16916)
技术(13082)
(11313)
金融(11313)
财经(10609)
业经(10112)
经济研究(9844)
(9473)
(9113)
问题(8904)
图书(8861)
技术经济(7877)
(7865)
统计(7463)
理论(7376)
(7137)
商业(6944)
(6851)
共检索到218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邢志杰  
我国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一股异地办学热潮,许多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邀请一些国内著名高校去办学。伴随着异地办学,大学城、多校区办学也在同期频繁出现。三者在办学动因、办学目标、办学主体等方面存在着相同与差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彦才  
在美国,多校园大学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是公立高等教育的一种主导模式,美国多校园大学的形成及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对其进行研究对我国多校区大学的有效管理和成功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坚  
在我国,大学城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现有高校相比具有投资体制多元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教育资源共享性等特征。因此,大学城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建立高校大学城管理体制,同时注意协调大学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利益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红  
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在开拓新的教育发展空间、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办学成本明显增加这一现实瓶颈问题。只有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采取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才能促进多校区大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开源节流、减少内耗、良性运转是降低办学成本的基本保证;优化网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是降低办学成本的有效途径;长远规划、异地置换、资源重组是降低办学成本的最直接手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尚大军  张延超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多校区大学在我国大量涌现。在大力加强校园"硬件"建设的同时,作为"软件"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却往往容易被忽视。论述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凝练校园文化建设在多校区办学中的作用;分析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难点;探讨多校区办学格局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明确办学理念,凝练校园精神,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融合,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钟恩升  华菊翠  葛继平  
从购买土地、进行基本建设到新校区投入运行,扩展型多校区大学扩充规模、地域分割、竞争激烈是办学成本递增的三个主要原因,这些成本既有显性成本又有隐性成本。在购地、基建到实际运行的每一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成本递增因素,从而使成本递增的变化方式呈阶段性特征。为此,扩展型多校区大学应注意从优化资源配置和注意按规律办学两方面,降低办学成本,增进办学效益。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董新胜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相继合并或新建校区,拓宽办学空间,提升了整体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由于多校区办学的复杂性,在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保障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出现一些新问题。立足实际探讨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对策,对于充分发挥多校区办学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勤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短短的几年间就已形成了众多的大学城。教学督导联盟是集大学城区域内各高校教学督导的力量,使高校间形成互相监督的教学质量机制。它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区域联盟发展的潮流,并以高校"质量自治"作为发展基础;同时,拓展了"质量自治"的自主权。探索建立大学城高校区域教学督导联盟,对改善区域教学品质,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龚梅琳  杨杰  
科研建设是教学科研型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异地校区科研建设面临瓶颈,诸如现有经验不适应异地校区实际情况、管理体系难以直接延伸、科研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缺乏等。为此,基于某高校珠海校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采取"内外结合"的发展模式、融合地方科研发展实际需求和创新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来提升异地校区的科研建设水平,促进异地校区的科研建设工作与主校区的协调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玲  
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高校自身的扩展和高校之间的合并 ,多校区办学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多校区办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确定校区定位、采纳何种管理模式 ,是目前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国内外多校区办学的案例介绍与分析 ,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华东  张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多校区办学的行列,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多校区办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存在着许多有利因素,也面临着巨大困难。加强多校区办学的研究,探索多校区的办学模式,化解办学中的矛盾,规避办学中的风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姬兴华  
高职教育除了具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外,更有自己的个性特性,即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自己的特色。对于高职教育质量必须树立发展质量观、多样化质量观和整体质量观,才能走出高职教育质量的种种误区。对于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质量,必须辩证地予以认识,即特色是质量的灵魂,而质量是特色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特色和质量的真正含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卫华  
凤凰城网络大学的快速发展在远程高等教育领域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文本在简要介绍该校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其办学特色、经营理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我国当前的远程教育实践带来一些思考与启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良仁  
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在其独特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其核心是大学师生所具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多校区大学是不同亚文化群体的组合,其新的大学文化的生成才是多校区大学内在融合和统一的根本标志。要通过明确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创新管理文化等方式促进多校区大学文化的建设和生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陈运超  廖湘阳  罗云  
我国的多校区大学是在当前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不同于国外多校区大学模式的特殊性。我国的多校区大学管理面临着一些基本问题 ,如实质性融合、集权与分权、组织成员对大学组织目标的认同、改善学科布局等。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