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3)
- 2023(15394)
- 2022(13343)
- 2021(12540)
- 2020(10318)
- 2019(23249)
- 2018(23188)
- 2017(43667)
- 2016(24029)
- 2015(27063)
- 2014(26911)
- 2013(26291)
- 2012(24146)
- 2011(22027)
- 2010(22124)
- 2009(20340)
- 2008(19393)
- 2007(16969)
- 2006(15060)
- 2005(13355)
- 学科
- 济(98018)
- 经济(97923)
- 管理(64381)
- 业(60405)
- 企(48553)
- 企业(48553)
- 方法(38129)
- 数学(32383)
- 数学方法(32017)
- 中国(29790)
- 地方(26965)
- 农(26669)
- 业经(22686)
- 学(20705)
- 财(20617)
- 农业(18281)
- 贸(17422)
- 贸易(17408)
- 易(16785)
- 理论(16704)
- 环境(16374)
- 制(16265)
- 教育(15968)
- 和(15931)
- 银(15495)
- 融(15464)
- 金融(15462)
- 银行(15454)
- 技术(15156)
- 地方经济(14976)
- 机构
- 大学(332741)
- 学院(330506)
- 管理(127850)
- 济(127821)
- 经济(124789)
- 研究(115944)
- 理学(109868)
- 理学院(108537)
- 管理学(106539)
- 管理学院(105947)
- 中国(85330)
- 科学(72917)
- 京(72581)
- 所(58533)
- 财(57194)
- 研究所(53249)
- 农(53019)
- 中心(51757)
- 江(49408)
- 范(48725)
- 业大(48717)
- 师范(48301)
- 北京(46525)
- 财经(45304)
- 院(42663)
- 农业(41226)
- 经(41093)
- 州(40776)
- 师范大学(38934)
- 经济学(37032)
- 基金
- 项目(225074)
- 科学(176657)
- 研究(168366)
- 基金(159691)
- 家(138529)
- 国家(137301)
- 科学基金(117491)
- 社会(103929)
- 社会科(98321)
- 社会科学(98296)
- 省(89730)
- 基金项目(84704)
- 教育(78109)
- 划(75547)
- 自然(75293)
- 自然科(73486)
- 自然科学(73471)
- 自然科学基金(72098)
- 编号(70548)
- 资助(65151)
- 成果(57998)
- 发(52084)
- 重点(50876)
- 课题(49564)
- 部(48666)
- 创(46960)
- 创新(43574)
- 项目编号(43100)
- 大学(42708)
- 科研(42395)
- 期刊
- 济(147324)
- 经济(147324)
- 研究(102653)
- 中国(69886)
- 学报(51196)
- 教育(50044)
- 农(49135)
- 科学(47694)
- 管理(47512)
- 财(41083)
- 大学(39216)
- 学学(35467)
- 农业(34865)
- 融(29204)
- 金融(29204)
- 技术(29126)
- 业经(26012)
- 经济研究(23235)
- 财经(20916)
- 图书(20667)
- 问题(18634)
- 经(17850)
- 业(17799)
- 科技(16856)
- 理论(15814)
- 资源(15607)
- 技术经济(15390)
- 商业(15260)
- 现代(14951)
- 实践(14594)
共检索到500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文杰
伴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的袭来,可持续发展大学作为大学的新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可持续发展大学不仅反映了社会治理对大学参与的诉求,而且也体现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时代表达。纵观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大学不难发现,其主要特征体现为结构定位的“多主体协同”、功能定位的“拓展”与“参与”、程度定位的“低-中-高度共创”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实质是一种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该模式能够通过知识共创的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共同传播三个阶段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全球实践与经验,是大学社会责任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希胜 章仁彪 白庆华
中国的大学城建设出现种种问题,以致引人深思其种种原因。与大学的服务和交往功能相适应的创业型大学则是未来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或目标,而实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互动协作是其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大学城 创业型大学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小燕
文章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平行班的实证比较,从招生方式和生源构成两方面分析了招生现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项目四项关键要素分析了培养过程中的差异;从课程成绩、综合能力、学习动力、职业认同四个维度呈现学生发展情况。比较发现,试点班显现出招生方式多元、资源整合有效、发展动力充足等优势,也存在生源优势不足、基础性知识相对薄弱以及学生和企业存在两难选择等现实问题。对此,要凝聚内外合力,缓解两难抉择;明确适用范畴,优化存在场域;完善制度保障,培育合作惯性,以推进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正华,张羚广
三、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规划制定及实施发展包括了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因此综合研究发展问题就必须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60年代起,不少研究者建立了各种数学模型,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世界的未来。由于出发点和目标不同,模型的结构有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辉
<正>为了适应全球化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提升大学的全球竞争力,各国高等教育纷纷开始做出改革,建立全球性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和全球治理能力的全球公民。全球性大学就在这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悄然出现。全球性大学不仅需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知识传承、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更重要的是,全球性大学需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世界,使学生适应变幻莫测的经济、政治、社会,最终参与到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永禄
就我国就业压力及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就业压力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斌
在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处理,必将影响我国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现状,探讨了国外成人教育发展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慎 朱旭峰 梁正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形塑未来世界,在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其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当前,世界主要力量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议题,在不同程度上提出各自的治理原则、模型和框架,但也存在全球代表性不足、碎片化构建与解读、技术逻辑与权力目的相冲突等问题。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关注人工智能自身及衍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人工智能系统三层架构及可持续发展5P维度中建构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发展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治理目标、治理客体、治理主体、治理手段等,探索性地提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范式。本范式有助于夯实更广泛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基础,促进更有效的全球治理,保障更健康的人工智能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治理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沅欣 王周宏 陈苗 肖鹏
自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布以来,国际图书馆界一直呼吁图书馆积极展开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负责任创新或能为图书馆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自我革新提供指引。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梳理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负责任创新三者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伦理层面的规范性、发展层面的长效性、用户层面的参与性3个图书馆负责任创新的基本要素,并借助负责任创新的案例,探讨图书馆如何加快实现可持续的业务转型与服务创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华
人文教育缺失促使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文章通过对其概念、特征、要素和理论基础的研究,从"全人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培养方案管理预警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以及搭建柔性的实施过程管理体系,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 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三华
英国大学科研水平和质量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而且科研创新力举世瞩目,强劲的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地推进英国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探究了英国大学科研创新力培育、发展、应用的态势,旨在为大学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实践支持,督促相关问题的改进。
关键词:
英国大学 可持续发展 科研创新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绽蕊
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正在形成一种规范的大型科研组织与小型的新科学思想团体有机结合的二元科研组织模式。相对于传统基层学术组织,新兴的大型科研组织往往规模较大,学术实力强,国际化程度高。这类大型科研组织以"985"二期工程重点建设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为主体,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幅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基础。为了表述的方便,下文统一以"创新平台"来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张倩
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受到国家和地方愈来愈多的重视。研究型大学共同的核心要素是研究性。通过案例研究和文本编码分析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包括突破传统体制机制、锚定特定科学研究领域并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不忘初心、遵循规律,突出体现在守正创新,包括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国之重器”的作用,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所体现的错位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研究型大学改革的方向,最终这两类研究型大学发展将“殊途同归”,并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样态。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蒋正华 张羚
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从对自然斗争中发展自己,由于当时生产能力低下,占主导的思想就是尽量多地利用自然资源,取得更多的收益。虽然早在商、周,甚至大禹时期,就已经提出定期封山育林,保护繁殖期内的鸟兽鱼鳖,只有到了秋季,才"禀上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并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之为"永续利用",但仅限于局部范围。只有到了本世纪中期以后,情况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这种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多方面的后果及我们可能采取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