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
- 2023(1247)
- 2022(1051)
- 2021(1173)
- 2020(995)
- 2019(2113)
- 2018(2162)
- 2017(3346)
- 2016(2455)
- 2015(2982)
- 2014(3066)
- 2013(2599)
- 2012(2319)
- 2011(2266)
- 2010(2370)
- 2009(2220)
- 2008(2150)
- 2007(1878)
- 2006(1812)
- 2005(1598)
- 学科
- 教育(5454)
- 管理(3807)
- 济(3483)
- 经济(3477)
- 中国(3275)
- 教学(3107)
- 理论(3012)
- 思想(2302)
- 政治(2293)
- 思想政治(2214)
- 政治教育(2214)
- 治教(2214)
- 德育(2212)
- 学(2077)
- 业(2015)
- 学校(1843)
- 企(1788)
- 企业(1788)
- 学法(1659)
- 教学法(1659)
- 研究(1649)
- 工作(1521)
- 高等(1478)
- 方法(1324)
- 高等教育(1115)
- 学理(1069)
- 学理论(1069)
- 农(1033)
- 和(951)
- 图书(949)
- 机构
- 大学(33051)
- 学院(26670)
- 研究(10582)
- 教育(8148)
- 京(7467)
- 范(7269)
- 师范(7237)
- 管理(6816)
- 科学(6748)
- 济(5886)
- 师范大学(5868)
- 中国(5771)
- 理学(5727)
- 经济(5572)
- 理学院(5554)
- 管理学(5174)
- 所(5140)
- 管理学院(5114)
- 江(5034)
- 北京(5016)
- 研究所(4652)
- 农(4435)
- 中心(4185)
- 业大(4112)
- 院(3995)
- 州(3737)
- 技术(3540)
- 农业(3487)
- 财(3402)
- 科技(3152)
共检索到49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在当前社会广泛掀起大学定位研究热潮的情形下,作者对我国大学定位进行了前提性反思。指出,大学定位是一个集观念、制度、政策与技术于一体的整体的、根本的和发展的概念,必须首先廓清大学的本质及其理念,构建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大学制度新秩序,由此才能进入所谓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层次确立、职能分工、服务面向及工作安排等技术性阶段。
关键词:
大学 定位 观念 秩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德显
课堂秩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由于师生对课堂情境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冲突,会导致课堂秩序处于不和谐的状态。课堂秩序的形成经过制度化、合理化两个阶段。课堂秩序的重建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控制行为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交往技能的提高、教学策略的改革以及师生之间有效的“磋商”。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课堂秩序 控制 互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小明
在东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的地区共同体建设模式,其中包含着不同的地区秩序观念。东亚共同体建设,就是如何把东亚塑造成一个地区和建立某种地区秩序的过程,或者说,就是怎么样实现东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东亚共同体之成为现实,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系列国家组成一个地理区域、一系列共有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共有的地区意识或地区认同。有史以来,东亚地区先后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模式或秩序,即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以及当代的东亚共同体模式。这些模式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特征:第一个模式是稳定的,但却是不平等的;第二个模式是征服性的,也是不平等的,并且导致了大规模的...
关键词:
东亚 地区共同体 历史模式 秩序观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芝洲 蔡文兰
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职业教育秩序有着更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职业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面临失序之困局,表征为职业教育价值失落、结构失衡和制度失范。从根本上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失序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失序,在这种失序中必将孕育着新的秩序。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职业教育 失序 秩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丹丹
文章通过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回顾,分析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的制约因素,以此对中国选择和参与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各种国家力量为争夺更多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和受益权分化日益严重,国家金融秩序转型的方向尚不明确,但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
关键词:
国际金融秩序 国家经济实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刁鹂鹏
中国已正式加入WTO ,这就需要中国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经济法律体制 ,使中国的各项制度与国际接轨。其中 ,中国的行业垄断问题具有着政府垄断 ,行政垄断等特点 ,与WTO规则极不相符。因此 ,中国必须打破垄断 ,重建秩序 ,以适应WTO的国际规范。
关键词:
政府垄断 市场垄断 竞争机制 民营参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邓耀彩
高等教育中的自生秩序是指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中非人为设计而产生的秩序,是高校在自主决策的基础上定位的结果。自生秩序是高等教育重大创新的必要条件。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严格管制之下,目前正处在需要创新推动的时代,要求我国高校的定位机制应该以放松管制释放自生秩序为重点。同时,现阶段的高校分类不可能对高校定位产生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校定位 自生秩序 管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玖平
大学秩序,善治、彰德,自主、合道,共治、归同。大学理念,随变迁而演化,因变革而多样;立足之基、发展之源。理念纷繁,催大学璀璨;理念纷乱,致大学混沌。大学治理,公民社会之需要,教育发展之需求。弃过时观念,提新理念;破僵化体制,立新机制;革陈旧方式,创新方法;改落后管制,构新管理。坚定大学伦理,忠诚道德宪章;坚信大学精神,追求独立自由;坚守大学使命,笃爱教书育人。大学,传承文明、求索真理。文明渊源,囊括经典;圣贤寓所,网罗众家。体悟文明,大学至真。学思共进,博于学,慎于思;辩行无碍,明辨之,笃行之。宁静致远,专心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丽 王宇雄 赵鹭
日常生活是美好生活产生的源泉,将美好生活转化为农民日常生活的新秩序,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又是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新秩序建构的重要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日常生活呈现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等特点。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紊乱,即农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使农民社会关系紧张、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使农民价值观念冲突、农民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使农民日常生活规范难以革新。以美好生活为指向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当以美好生活的关系理性重构农民社会关系、以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以美好生活的道德旨归重树农民生活规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明
在即将恢复我国GATT缔约国席位之际,妥慎地确定我国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新一轮的有关谈判议题的立场,尤其是对一些热点议题(如农产品贸易、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的立场,以维护我国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丽 王宇雄 赵鹭
日常生活是美好生活产生的源泉,将美好生活转化为农民日常生活的新秩序,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又是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新秩序建构的重要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日常生活呈现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等特点。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紊乱,即农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使农民社会关系紧张、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使农民价值观念冲突、农民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使农民日常生活规范难以革新。以美好生活为指向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当以美好生活的关系理性重构农民社会关系、以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以美好生活的道德旨归重树农民生活规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霞
在传统中国,乡村文化以独特的秩序意义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内生于乡村社会的乡村文化,既以生态智慧建设着美好家园的"生活秩序",也以道德交往维系着心灵家园的"精神秩序",更用约定俗成的非制度性规范促使人们形成"自觉秩序"。然而,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解构着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价值,乡村文化失去了认同的基础,传统道德日益碎片化,乡村精英的标杆意义也日渐衰落。走出乡村文化秩序危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再认同,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哺"机制,并以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
传统乡村文化 城市化 秩序危机 文化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先哲
社会转型要求高等教育秩序发生相应变革。在以GDP增长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社会第一次转型中,我国高等教育秩序面临失序之困局,其表征为高等教育价值失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等教育制度失范。中国社会已开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转型,应重树高等教育价值、重整高等教育结构、重建高等教育制度,并以此重建高等教育秩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福运
清咸丰同治年间苏北铜沛原居民与鲁西南移民之间的湖田权属之争,实质为排他性民间地权观念与国家产权法理的冲突。在无法回避此矛盾的背景下,被钦定调解此案的曾国藩决定重建权威秩序,做出按是否安分守法这种国家标准对土客重新排队划界的仲裁:"不分土民客民,但分孰良孰莠"。实践中,曾国藩以保障各方财产权和生存权为前提,既强化国家法理的至上地位,又尽可能顺应民间"私情"与尊重"共有的习惯",通过确认合法产权与重新分配权利,成功地化解了国家利益和民间利益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多方共赢。
关键词:
土客冲突 地权观念 权威秩序 “湖团”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