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9)
- 2023(1921)
- 2022(1696)
- 2021(1673)
- 2020(1372)
- 2019(3163)
- 2018(3101)
- 2017(4997)
- 2016(3345)
- 2015(4063)
- 2014(4179)
- 2013(3625)
- 2012(3269)
- 2011(3019)
- 2010(3040)
- 2009(2800)
- 2008(2681)
- 2007(2561)
- 2006(2164)
- 2005(1874)
- 学科
- 济(8946)
- 经济(8940)
- 教育(6462)
- 管理(6410)
- 方法(4773)
- 业(4572)
- 数学(4320)
- 企(4291)
- 企业(4291)
- 数学方法(4169)
- 中国(3834)
- 理论(3489)
- 教学(3485)
- 政治(3343)
- 思想(3181)
- 思想政治(3077)
- 政治教育(3077)
- 治教(3077)
- 德育(3074)
- 研究(2817)
- 学(2546)
- 和(2459)
- 地方(2031)
- 工作(1942)
- 学校(1897)
- 学法(1865)
- 教学法(1865)
- 农(1754)
- 环境(1729)
- 业经(1681)
- 机构
- 大学(46579)
- 学院(39894)
- 管理(14160)
- 研究(14024)
- 理学(12054)
- 理学院(11843)
- 管理学(11427)
- 管理学院(11358)
- 济(11340)
- 经济(10887)
- 京(10454)
- 科学(9478)
- 范(8968)
- 师范(8924)
- 教育(8573)
- 中国(8273)
- 师范大学(7277)
- 北京(6836)
- 江(6655)
- 所(6607)
- 业大(6579)
- 研究所(6128)
- 农(5986)
- 中心(5975)
- 院(5590)
- 州(5099)
- 技术(4959)
- 财(4907)
- 科技(4744)
- 农业(4642)
共检索到65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明 廖文和
围绕新时期大学的学科评价,指出要注意现状、对象、科学、理念和方法五个方面,强调要立足于现实全面客观地正视评价存在的不足,要从学科的知识本源入手界定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抓好目的性和规律性两个基本点,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同时,不可固步僵化,要在理念创新中寻求评价新突破,进而通过技术挖掘寻求新的评价方法,不断完善评价方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林丹
教育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并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因为它们都是必要的不断反思、百家争鸣和集思广益。无论如何,事物之所以存在并拥有立足之地、继而具有独立甚至崇高的学科地位,更大程度上是由它无以替代的“功能”所决定。极而言之,教育学是否具有存在和独立的必要,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明确的学科性质,也不在于它是否具有完善的统一体系,而重在自身学科功能的有效实现。满足教育实践需要、有效发挥学科功能,乃是教育学学科地位的独立原点。教育学也正是承担了“传承文化——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两大基本职能,才被赋予其必需存在的生命根基,彰显出其独立学科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性质 学科体系 学科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明 杨晓江
综合分析学科评价发展基本脉络,结合学科的诊断、比较、发展三种情形,指出学科水平是学科评价的逻辑起点与循环归根。学科内在的知识与组织双重特性既赋予了学科水平内涵以新的解读,也突出其具有知识管理与组织管理的二元价值属性。在这一价值实现过程中,学科水平评价体现着对学科发展应然的关注,并顺应拨动着管理的调幅,最终实现学科的层次飞跃和水平的理性回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金木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孕育期、诞生期、繁荣期与低迷期四个阶段,其间先后受到实用主义、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哲学在知识体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哲学之教育的应用"、"教育之哲学"与"教育哲学流派研究"三种体系,在知识体系与内容选择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几乎与世界接轨并同步发展,但也存在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中国元素的问题。今后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挖掘中国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升哲学研究的品质。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学科发展 中国教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兴
近年来,关于提升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学术期刊编委掌控着国际学术话语权,在大学的学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以国际学术期刊编委数量作为学科评价指标,选取化学学科396本SC I期刊中拥有编委的1387所大学作为评价对象,构建出一套国际学术话语权视角下的化学学科排名,并探讨了该排名的特点。研究发现:我国化学领域的名牌大学在拥有的国际期刊编委数量方面还与国外一流大学存在着一定差距;编委排名与大学学科综合排名、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h指数等科研产出指标均存在着积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又各有不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在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语境中,从“真理一致性”到“目标一致性”,是审视大学课程合理性的基本理念,也是世界本质探讨由“物”向“人”的视域转换。英国的传统“博雅教育”,德国的修养取向,美国对大学灵魂的不断追寻,西班牙人的“文化综合”思想,日本的“教养教育”,都是对大学“真理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索。近一世纪以来,大学课程将知识建立于“人之中心”之上,试图借助人的生命意义强化学科间的联系,其理想愿景在工业革命背景下遭遇科学主义僭越,大学教育目标一致性被瓦解。思政教育融入大学学科教学,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是解决大学教育“目标一致性”问题的中国方案,其实践逻辑在于大学课程聚焦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确立意识形态与“三观”教育目标、围绕“思想政治”建立多元知识关联并通过课程统整的实践样态达成教育目标一致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勇 邱石
情报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并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而是由它无以替代的"功能"所决定。情报学是否具有存在和独立的必要,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明确的学科性质,也不在于它是否具有完善的统一体系,而重在自身学科功能的有效实现。满足情报学实践需要、有效发挥学科功能,乃是情报学学科地位的独立原点。情报学也正是承担了"解决人类知识困境——认识知识体(世界)"和"指导知识利用——改造知识世界"的两大基本职能,才被赋予其必须存在的生命根基,彰显出其独立学科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亲国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延伸,与大学的学科建设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一些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这种互动作用更加明显。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受到依托大学的学科水平、学科结构、学科组织和学科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基础。大学科技园推动着大学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发展条件、人才培养等学科要素的建设。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大学 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学科概念并非大学所独有,社会一般的学科概念主要作为知识分类的单位。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科已经成为热点词汇,学科对大学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学学科是围绕办学定位、教师和学生等三大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所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作为大学实现其功能的核心载体,大学学科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组织起来的专门的知识体系;根据科研发展要求所建构的知识范畴;根据社会服务需要所划分的工作领域。大学学科的外显形式可概括为:组织化、层次化、定向(人)化和项目化。通过这些形式,无形的学科得以化为有形的组织单元,并在大学办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挥功能。
关键词:
学科 大学学科 学科概念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文彬 胡春光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反思审视,自现代时期即已建制的大学各种学科边界的形成与分化都是一种知识与权力相互建构下的产物,而非知识论上发展的应然。由此产生"学术部落化",并存在知识危机。
关键词:
学科 边界 知识 权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云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建设。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整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组织、确定学科方向、组建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确立学科项目、建立学科制度、营造学科环境等。学科建设没有统一的方法,但一般应遵循统一领导、制定规划、组织实施、评估检查、总结完善这一基本逻辑。
关键词:
学科 大学 学科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钱颖一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考察目前中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在学科布局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一部分以若干所美国知名大学内部学院和学科设置为例,论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学院设置的三个层次的共同规律。以此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目前通行的学科分类的缺陷,大学内部学院设置的偏差,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学科建设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大学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立足创新、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发展应用、扶持新兴的原则,根据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依托重点学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大学的创新能力;改革学科投资模式,发挥投资对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学科竞争力的作用;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制度创新,确保学科建设取得良好的效益;构建检查评估机制,加强学科评估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方向 学术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金奇 冯向东
大学学科的发展与学科规训制度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学科规训制度对于学科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规限作用。学科规训促进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机构的形成与扩展;促进了学科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学科规训使早期统一的知识文化分为“两种文化”,而且使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发生分离;学科规训还对跨学科研究构成限制。从大学知识生产、学科发展与学科规训的关系可以揭示学科规训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这一独特关系。
关键词:
学科规训 大学学科 知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盛欣 刘铁芳
作为技术治理的代表性运行机制,项目制已深深嵌入一流学科建设之中,决定着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环境和细节。项目制释放了一定的制度势能,激发了各高校的学科建设活力,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但项目制下的一流学科建设实践存在学科建设目标偏离、建设过程异化以及内生动力不足等实践困境。为了实现一流学科建设向纵深推进,需要适度弱化项目在学科建设工作中的嵌入,转变学科发展观念、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协同多方力量、强化学科建设驱动力。
关键词:
项目制 技术治理 学科建设 新制度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