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2)
2023(6584)
2022(5549)
2021(5134)
2020(4328)
2019(9619)
2018(9515)
2017(17345)
2016(10177)
2015(11740)
2014(11853)
2013(11059)
2012(10464)
2011(9454)
2010(9675)
2009(9230)
2008(9403)
2007(8627)
2006(7651)
2005(7171)
作者
(28430)
(23856)
(23756)
(22638)
(15373)
(11258)
(10818)
(9098)
(9008)
(8831)
(8402)
(8169)
(7893)
(7671)
(7599)
(7160)
(7101)
(7098)
(7073)
(6895)
(6305)
(5861)
(5729)
(5633)
(5537)
(5454)
(5368)
(5249)
(4797)
(4709)
学科
(32934)
经济(32856)
管理(31974)
(26575)
(24414)
企业(24414)
方法(12807)
(12256)
(11823)
中国(11314)
业经(9836)
数学(9441)
数学方法(9222)
理论(8957)
(8938)
教育(8919)
(8702)
(8439)
体制(7310)
(7044)
财务(7027)
财务管理(7006)
(6848)
(6768)
银行(6751)
企业财务(6672)
(6463)
(6448)
金融(6444)
(6106)
机构
大学(152196)
学院(144155)
(54147)
经济(52811)
管理(51652)
研究(50550)
理学(44002)
理学院(43359)
管理学(42438)
管理学院(42140)
中国(35838)
(32443)
科学(29899)
(29536)
(25016)
(23835)
(23144)
师范(22951)
财经(22610)
研究所(22455)
中心(21949)
(21728)
(20371)
北京(20243)
业大(19681)
师范大学(18752)
(18218)
(18101)
经济学(16980)
农业(16867)
基金
项目(93753)
科学(74832)
研究(72051)
基金(67668)
(58118)
国家(57603)
科学基金(49443)
社会(46246)
社会科(43674)
社会科学(43663)
(36610)
基金项目(35509)
教育(35436)
(31419)
自然(30403)
自然科(29704)
自然科学(29693)
编号(29604)
自然科学基金(29166)
成果(27584)
资助(26557)
(23070)
重点(21834)
课题(21811)
(21723)
(20241)
大学(20170)
(19365)
教育部(19119)
(18941)
期刊
(64337)
经济(64337)
研究(49530)
中国(35281)
教育(28950)
(24441)
学报(23882)
科学(21381)
(20822)
管理(20676)
大学(19878)
学学(17077)
农业(13772)
(12736)
金融(12736)
财经(12211)
技术(10987)
(10510)
业经(9386)
图书(9186)
经济研究(9165)
问题(8360)
(8253)
科技(6934)
(6841)
书馆(6823)
图书馆(6823)
(6695)
(6623)
论坛(6623)
共检索到228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肖楠  杨连生  
大学学科文化是学科知识文化与学科组织文化的集合体,蕴含着学科知识与学科组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科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它由学科文化主体、学科文化场域与学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规范体系、行为习惯四大核心要素构成。而且,大学学科文化在雏形彰显、积累生成与演化再生的生发环节中,体现出其在封闭系统中的自生机制与在开放系统中的外生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文达  任增强  秦春生  张玉清  
提出了来自学科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学科交叉的动力,说明了大学学科交叉能力的三个要素,即学科的综合性、多科性,基础学科的水平及学科带头人队伍,最后指出了大学学科交叉的特色与创新原则、开放性原则、资源共享原则、高起点高水平原则、结构合理原则和绩效优先原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祎  
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就是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相互作用生成新的信息的过程。生成性信息内化而成为个体的生成性知识,生成性信息外化便产生了生成性教学资源,并进而引发教学目的、内容、策略等的生成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到"成"而获得个体知识的过程,亦即是学生的认识从无知到未知、从未知到有知、从有知到真知的转化过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肖楠  杨连生  
认为大学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软实力",学科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研究习惯、规范体系与学科文化场域作为学科的文化要素通过对学科成员的凝聚、传统知识的承接、生产方式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生产环境的保障等手段对学科文化主体的知识生产实践施以影响,从而实现学科文化的知识生产功能。同时,学科文化的知识生产过程由于受文化惰性等因素的影响还会表现出必然的功能障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斯令  
学科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系统的特有结构,学科组织是构成大学结构的基本单元。学科组织的逻辑架构与权力配置是大学内部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一、学科组织是大学内部制度设计的核心指向学科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系统的特有结构,学科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当各种高深知识以学科体系的形式在大学中繁殖生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苗素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谭镜星  许四海  曾阳素  陈梦迁  
学科群的建构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涉及到学科群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学科群内部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知识选择的标准和如何选择各个学科的知识来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按照系统主义的方法论,分析了学科群的要素、结构及其层次;分析了蕴含在学科群层次中的知识系统化问题、学科关系问题、学科群的建制问题。我们的主张是:(1)学科群的知识系统化方向放在科学的知识结构上;(2)以"专业化模块"教学提供结构上的依托,合理规划学科群的布局,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克服单一学科人才培养的局限性;(3)打破现有的高校院系建制开展学科群建设,针对现有的优势学科和特殊学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学分制的生成与发展是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的。探究学分制的源流,应关注与剖析其生成逻辑,方能不为表象所遮蔽。学分制是德、英、美三国教学制度的“化合物”,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结出的成果。从地理版图来看,选修制首先产生于德国,然后被引入美国,在美国得到发展与完善,并在美国催生出学分制,于是美国成为学分制的诞生地,而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美国又从英国引进了导师制,导师制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创造。从人文版图来说,学分制中夹有日尔曼文化、盎格鲁—萨克逊文化、美利坚文化三支血统,可谓地道的“混血儿”,故显示出“混血者”的优势与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晓  
文化资本因文化而生。大学文化之所以能够生成资本,主要在于其价值增殖性和资源稀缺性。学术资本是大学最原初、最重要的资本形式。大学文化资本只有服务于学术资本发展,才能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大学文化资本在主动适应高深知识发展,引领时代发展的同时,要坚守自身的知识品性。在一定意义上,大学文化资本的独特性,决定着大学发展的独特性。文化资本既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大学发展优劣的评价标准;既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大学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逻辑来看,其产生来自大学间的文化差异;其发展来自大学内外部群体的认同;其整合是基于认同基础上的重构,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其变革既包括大学对传统文化资本的赓续和改造,也包括对他者文化资本的借鉴和扬弃。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来看,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外部场域的影响甚至制约,也需要行动者的主体自觉。大学文化资本乃至大学多样资本,都是行动者建构和积累的产物。正是有了大学的行动自觉,才能有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和积累,才能使大学这一历经近千年的传统组织,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吕光洙  朴雪涛  周楠  
东京大学跨学科教育是超智能社会的人才需求、政府的大学教育改革、大学教育功能重构多重逻辑耦合作用下的时代产物,其混合嵌入型模式建构是建基于理念引领、政策支撑、模式形塑的复杂系统工程。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东京大学创建了跨学科教学科研组织,形成了跨学科课程建设,加强了教师评价与成效评价,但也存在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上的挑战与课题。借鉴东京大学经验,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从跨学科视角科学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跨学科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以及组织模式,整体推出跨学科教育运行机制,提升一流人才培养能力,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青山  薛天祥  
总结了大学学科制度建设中四个问题,并提出了三条创新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林海  
教学学术是一种独特的学术形式,它扎根于教学实践,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彼此互动来推动自身走向丰满;教学学术是一种由教学内容知识加以表征的学术活动,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知识的发展上起着核心的作用。根据新的大学教学学术观,在观念层面,教师应成为教学的行动研究者;在策略层面,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师发展模式来积淀教师的教学学术;在制度层面,应通过完善教师发展制度来营造教师潜心教学学术的外部环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金心红  徐学福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生成的内在机制包括核心机制、外围机制和动力机制三个基本部分。核心机制揭示教师如何实现从学科内容知识到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这是一个多重嵌套的交互循环机制,其中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之间的转化、学科内容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内部循环、学科内容知识循环与学科教学知识循环的联动循环等多重逻辑。外围机制揭示学科教学知识如何适切于具体的教学事理系统。教学场域中的时间、空间、人、行为、信息、意义等因素要求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应"物合事理"。动力机制揭示学科教学知识生成的动力系统。选择动力、持存动力、变革动力是学科教学知识生成的三种基本动力,三者的协同作用推动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生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闯  郭斌  赵晶  
本文运用组织惯例演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探究在股权较为分散的情境下,终极股东是如何依托金字塔结构中的股权控制链和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本控制链,最终实现其对上市公司的全面控制和终极控制的。本文首先探析终极股东双重控制链生成的内在逻辑,继而从终极股东使用社会资本控制的意愿度出发,构建了动态演化的意愿度迭代模型。最后以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案例,深刻揭示出终极股东双重控制链的构建过程与内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