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1)
- 2023(5466)
- 2022(4722)
- 2021(4392)
- 2020(3754)
- 2019(8169)
- 2018(8081)
- 2017(14614)
- 2016(8570)
- 2015(9971)
- 2014(10023)
- 2013(9258)
- 2012(8487)
- 2011(7682)
- 2010(7884)
- 2009(7465)
- 2008(7531)
- 2007(6913)
- 2006(6089)
- 2005(5793)
- 学科
- 管理(31202)
- 济(26835)
- 经济(26764)
- 业(25554)
- 企(23527)
- 企业(23527)
- 制(11830)
- 财(11783)
- 方法(9571)
- 中国(9324)
- 体(8271)
- 数学(7807)
- 数学方法(7650)
- 业经(7595)
- 务(7401)
- 财务(7377)
- 财务管理(7359)
- 教育(7326)
- 体制(7171)
- 企业财务(7018)
- 农(6788)
- 理论(6675)
- 银(6173)
- 银行(6166)
- 技术(5924)
- 行(5825)
- 划(5574)
- 融(5499)
- 金融(5497)
- 学(4995)
- 机构
- 大学(121929)
- 学院(115406)
- 济(45624)
- 经济(44495)
- 管理(43000)
- 研究(38448)
- 理学(36494)
- 理学院(36063)
- 管理学(35408)
- 管理学院(35175)
- 中国(28532)
- 财(26001)
- 京(25581)
- 科学(20767)
- 财经(19458)
- 江(18990)
- 所(18163)
- 经(17534)
- 中心(17336)
- 范(16632)
- 师范(16468)
- 北京(16281)
- 研究所(15933)
- 农(15390)
- 业大(14872)
- 州(14420)
- 财经大学(14380)
- 院(14171)
- 经济学(14166)
- 师范大学(13296)
- 基金
- 项目(74009)
- 科学(59490)
- 研究(58820)
- 基金(53042)
- 家(44473)
- 国家(44068)
- 科学基金(38691)
- 社会(37611)
- 社会科(35577)
- 社会科学(35571)
- 教育(29815)
- 省(29503)
- 基金项目(27696)
- 划(24779)
- 编号(24369)
- 自然(23240)
- 自然科(22710)
- 自然科学(22706)
- 成果(22380)
- 自然科学基金(22315)
- 资助(20933)
- 制(20634)
- 课题(18302)
- 部(17631)
- 重点(17018)
- 大学(17008)
- 创(16677)
- 教育部(15865)
- 性(15797)
- 项目编号(15422)
共检索到188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文达 任增强 秦春生 张玉清
提出了来自学科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学科交叉的动力,说明了大学学科交叉能力的三个要素,即学科的综合性、多科性,基础学科的水平及学科带头人队伍,最后指出了大学学科交叉的特色与创新原则、开放性原则、资源共享原则、高起点高水平原则、结构合理原则和绩效优先原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金薇吟
从"机制"的词源学发生和生物学对它的创造性移植出发,概括出机制的一般定义,进而深入研究学科交叉的内在规律以及交叉从有机生成到功能发挥的全过程,将学科交叉机制分解为一系列子机制,既对其各别的特质、功能进行有序的详析,又通过综合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有机整体性,以冀初步建构较为系统的学科交叉机制理论。
关键词:
学科交叉机制 解构 整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海岩
本文从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双重角度,针对以工科为主的重点大学,简要分析了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需要形成的五种学科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肖楠 杨连生
大学学科文化是学科知识文化与学科组织文化的集合体,蕴含着学科知识与学科组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科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它由学科文化主体、学科文化场域与学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规范体系、行为习惯四大核心要素构成。而且,大学学科文化在雏形彰显、积累生成与演化再生的生发环节中,体现出其在封闭系统中的自生机制与在开放系统中的外生机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浩 朱学芳 肖平 申俊龙
文章将图书情报学领域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运用至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并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要目总览(2011版)》所收录的248种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为初始数据源,创建CMSCI引文索引数据库,结合《中图分类号(第四版)》确定13 259篇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文献,对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展开实证研究,借助Cite SpaceⅢ可视化该领域的重要知识源流及其共现关系,依据领域专家解读知识图谱,分年度揭示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征并对比分析,发现中医学与药学的学科交叉为我国领域内学科交叉行为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片段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有所侧重;中医药基础理论类等4类论著始...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知识源流 中医学 知识图谱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沈欣 杨德利 管红波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叉学科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从课题建设、组织建设、人员建设三方面分析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叉学科建设问题,从组织管理结构、组织运作方式以及人员结构等三方面分析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叉学科组织的运行机制,以期为推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叉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交叉学科建设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运行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君 李丽丽 王萌萌 郭晓彤
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脑电技术为例,利用时序分析纵向探索知识的交叉路径,借助共词分析横向探索知识的融合主题,深入挖掘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与人文社科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机制,总结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1970年至今,脑电技术已促成了认知神经科学与12个人文社科领域交叉融合,且学科交叉数量在1990年后稳步增长;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一般发生在已有学科研究的薄弱环节,脑电技术的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人文社科领域对个体认知层面上的决策动机、情绪影响及注意力分配等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知识融合 机制研究 脑电技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屹 程卡
从生物进化理论出发,通过对学科生态系统的讨论,力求从应用层面分析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机理,探讨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机制。提出了促进高校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进化理论 新兴交叉学科 机制 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志升 李静 范丽英
在分析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与交叉学科的人才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创新学生团队的培养实践,重点从基于项目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授课方式,以及项目学习机制、管理机制、创新平台建立等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叉学科 项目驱动 创新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英姿 伍红军
交叉学科作为一种新型学科形态,具备与传统单一学科迥然不同的招生诉求和招生机制。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招生机制设计需要坚持适应性与创新性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关注知识和能力两个要素的考量,更为重视态度(包括合作精神与研究旨趣等)这一第三要素,其流程设计由资格审查、初试、面试和延后考察期4个贯穿人才培养机制始终的环节构成。要充分实现这一机制设计的效能,现行的交叉学科招生机制改革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上做出调整,如在本科阶段大力推行通识教育、鼓励跨学科报考、录取权重后置化改革等。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 研究生招生机制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宝隆 王昊 张卫
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发展使学科自身独特性逐渐被弱化,而独特性是体现学科本质和内涵的重要特征,这对于学科守正拓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指标学科区分能力来对学科内容的差异性进行测度,以分析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特征。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例,采用2019年23个学科的题录数据对学科区分能力进行测度,并结合基于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ADV (angle-distance based visualization)的空间可视化对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基于此,对比分析学科区分能力与交叉指标的优劣性及相关性,并采用学科互引网络对其区分能力进行验证,探讨学科交叉程度对区分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学科区分能力能够很好地测度学科内容差异性;所提出的ADV可视化方法能够准确刻画学科差异性特征;学科区分能力与交叉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互为补充;学科交叉程度对学科区分能力具有消极影响,交叉程度越深,其区分能力就越弱,反之越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华 刘苗苗
学科交叉活动对于新知识产生和科研质量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利用引文分析法对经济学学科交叉丰富度、学科交叉差异度、学科交叉强度进行测量分析,进而从知识层面和组织层面探究学科交叉的影响。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科交叉活动促进了学科发展过程中新知识的产生,且形成新知识构成的网络关系较为紧密。从组织层面来说,学科交叉丰富度与科研产出数量显著相关,学科交叉强度与科研论文质量显著相关。提出高校在深化学科交叉发展上要重视学科交叉中新知识的产生,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要强化学科交叉的力度,真正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蒋颖 逯万辉
[目的 /意义]来源学科是向交叉学科输出知识的学科,是交叉学科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将交叉学科的发展过程与来源学科结构及变化相联系,有利于探索交叉学科发展机制。[研究设计/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计算语言学论文及其参考文献为数据基础,对计算语言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来源学科的结构、特征、层次及其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并结合计算语言学的学科发展特点进行定性对照分析。[结论/发现]通过来源学科的聚类分析揭示交叉学科的知识结构,来源学科可分为主导学科、重要学科和一般学科等不同层次,主导学科对交叉学科发展产生重要的引领性作用,不同时段重要学科的分布及变化反映了交叉学科的主要知识来源及其拓展变化情况;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在主导学科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会引发交叉学科的范式转换。[创新/价值]在对“来源学科势能”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将来源学科分为三个不同层次;通过对交叉学科发展过程中来源学科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揭示交叉学科的内在发展机制及可能带来的范式转换现象。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蒋颖 逯万辉
[目的/意义]来源学科是向交叉学科输出知识的学科,是交叉学科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将交叉学科的发展过程与来源学科结构及变化相联系,有利于探索交叉学科发展机制。[研究设计/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计算语言学论文及其参考文献为数据基础,对计算语言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来源学科的结构、特征、层次及其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并结合计算语言学的学科发展特点进行定性对照分析。[结论/发现]通过来源学科的聚类分析揭示交叉学科的知识结构;来源学科可分为主导学科、重要学科和一般学科等不同层次,主导学科对交叉学科发展产生重要的引领性作用,不同时段重要学科的分布及变化反映了交叉学科的主要知识来源及其拓展变化情况;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在主导学科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过程中完成的,这个过程可能会引发交叉学科的范式转换。[创新/价值]在对“来源学科势能”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将来源学科分为三个不同层次;通过对交叉学科发展过程中来源学科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揭示交叉学科的内在发展机制及可能带来的范式转换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