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8)
2023(18862)
2022(16577)
2021(15716)
2020(13284)
2019(31178)
2018(30761)
2017(57724)
2016(32182)
2015(36884)
2014(37359)
2013(36428)
2012(33775)
2011(30634)
2010(30467)
2009(28274)
2008(27959)
2007(24719)
2006(21205)
2005(18729)
作者
(95862)
(79896)
(79350)
(75867)
(50610)
(38615)
(36403)
(31539)
(30401)
(28695)
(27200)
(26988)
(25541)
(25357)
(24891)
(24827)
(24657)
(23745)
(23114)
(22821)
(20083)
(19710)
(19581)
(18313)
(18047)
(17956)
(17806)
(17713)
(16433)
(16111)
学科
(123946)
经济(123794)
管理(89309)
(83828)
(69569)
企业(69569)
方法(59954)
数学(52320)
数学方法(51573)
中国(33761)
(33527)
(33177)
(30906)
业经(26222)
地方(24508)
(23770)
理论(22521)
(22496)
贸易(22490)
农业(22066)
(21818)
(21101)
财务(21009)
财务管理(20955)
企业财务(19840)
(19830)
(19121)
银行(19039)
技术(18821)
(18556)
机构
大学(460033)
学院(454391)
(173512)
管理(173232)
经济(169469)
研究(156931)
理学(149865)
理学院(148070)
管理学(144926)
管理学院(144140)
中国(114864)
科学(102522)
(99112)
(84945)
(81254)
(79797)
业大(74804)
研究所(74485)
中心(71391)
(67797)
农业(67303)
财经(63662)
北京(62456)
(62204)
师范(61434)
(57850)
(57201)
(54518)
经济学(51280)
技术(51160)
基金
项目(312772)
科学(242678)
基金(223675)
研究(221753)
(198040)
国家(196403)
科学基金(165910)
社会(135431)
社会科(128026)
社会科学(127987)
(124180)
基金项目(118285)
自然(111485)
自然科(108871)
自然科学(108832)
自然科学基金(106836)
(105539)
教育(104259)
资助(93745)
编号(90566)
成果(74449)
重点(71119)
(68209)
(65882)
(63983)
课题(63946)
科研(60883)
创新(59726)
计划(59620)
大学(58516)
期刊
(186170)
经济(186170)
研究(131822)
中国(91256)
学报(83852)
(76076)
科学(72371)
大学(62649)
(62605)
管理(61422)
教育(58942)
学学(57985)
农业(52338)
技术(40437)
(35708)
金融(35708)
财经(30651)
业经(30614)
经济研究(30089)
(27763)
(26230)
图书(25491)
问题(24056)
(23941)
科技(22406)
业大(21811)
技术经济(21709)
统计(21601)
理论(20887)
资源(20067)
共检索到668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磊  
ARWU、THE和QS是世界最有影响的三大大学排名体系。以三者提供的数据为素材分析肯德尔和谐系数和皮尔逊相关性发现,三者评分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同时,三者学术评价也存在一定问题:决定系数分析显示,三者评分的效度很低;同一大学被不同评价体系评得的学术等级相差较大;入围三种排名榜单的大学数量偏少。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导致评价的一致性不高和排名指标不同导致排名结果差异。要采取有效对策克服ARWU、THE和QS存在的不足:修正已有大学学术评价指标体系部分指标和构建更科学的大学学术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瑞禹  邱丹  
本文提出了一套较全面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国内较有代表性的13座城市为样本,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据此筛选出其中最精炼的评价指标。目前指标体系设计通常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受主观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体现了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对丰富和完善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杰锋  
科学地确定评价指标是做好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使所确定的评价指标既全面又不重复,应该注意相关性这一环节的分析,尽可能保证各指标间的相互独立性。本文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探讨了相关性分析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金贞燕  赵丹群  
以Web of Science为来源数据库,以上海交通大学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为样本来源,测算世界著名大学及代表性学科的h指数,分析h指数的分布特点,并进行h指数与ARWU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学科间h指数不同,不具有跨学科可比性;h指数与ARWU评价指标体系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兆旭  薛惠锋  
通过分析我国工科大学的发展现状,采用基于类平均的聚类分析算法,分别对QS和ARWU中的大学进行聚类分析,并划分出我国工科大学所在的类,进一步比较发现我国工科大学在学术评价、雇主评价、师均引用率、师生比和国际学生比例、PUB(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N&S(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Hi Ci(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和PCP(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平均值)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存在的差距,指出了我国工科大学的建设方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南星恒  杨静  曲培烊  
本文选取2007-2012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智力资本投资视角对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营运效率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对智力资本的投资与企业营运效率存在正向影响;智力资本各要素对企业营运效率的影响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志民  张松  高耀  周献  
基于中国内地22所高校在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WRWU、QS与ARWU中的位序及其波动变化,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探索了三者排名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尽管这三个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但其排名结果两两之间都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ARWU与QS、WRWU与QS在0.01水平下达到显著相关,ARWU与WRWU在0.05水平下达到显著相关;在这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国内地大学的位序相对靠后,没有显现出其竞争优势,科学研究的强化与突破将是提升大学整体水平的着力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健  宗晓华  
在基于DEA的大学科研效率评价中,研究者甚少关注指标体系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经验法则、因子分析法和PAstor方法构建3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测算2008年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效率。结果表明,应用3套评价指标所得的大学科研效率及其排名均有较大差别。特别是应用因子分析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其他两者截然相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品  杨建林  
[目的/意义]学术成果评价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传统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固有方法的统治地位、开发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已刻不容缓。文章试图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哲社学术成果评价的变革及其实现,特别是提出了大数据思维下的哲社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基于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对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行分析,然后对大数据给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带来的改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策略和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提出大数据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策略:由引文著录分析转向多维度的引用内容与行为分析,由面向成果的阶段性静态评价转向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的全过程动态评价,由学术影响力评价转向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两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大数据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宣小红  林清华  谭旭  伊凡  
随着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介入,大学排行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大学排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更加凸显。在影响大学排行的诸多因素中,评价指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泰晤士报》、《麦克林》、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和网大的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并对我国大学排行中出现的评价体系狭隘、考量指标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可以看出国内外大学排行评价指标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韶光,徐天昊,吴奎武,王淑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俞立平  潘云涛  武夷山  
本文以学术期刊评价机构的视角,从评价机构、期刊社、作者、读者的关系分析入手,兼顾指标的人为操纵水平、指标的相对独立性、宏观和微观对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进行选取。认为对于期刊影响力指标要优先选用;对于期刊来源指标可以适当选取平均引文数指标和引用半衰期指标,其它指标不宜选取;对于期刊效益指标可以选取国际检索论文指标和国内检索论文指标,期刊获奖指标适当选用;对编辑质量指标一般不宜选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春艳  
随着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学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评价具有专业性、交流性、反思性、创造性等特征,将教学学术理论引入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角色的重构,引导教师树立反思意识。因此,在对高校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时,应坚持以教学学术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从而构建教学学术化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小红  林清华  谭旭  伊凡  
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可比性问题、指标权重的设置、教学评价指标与科研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大学排行必须直面的四大难题。笔者结合当前大学排行评价指标设计的现状,对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比较,以期对我国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启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谢穗芬  艾雰  
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讨论稿)的特点,从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国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项目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应该包含信息道德这一指标,其制订应该考虑不同层次对象,并要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期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并作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正式文件早日发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